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安徽 > 旅游游记

安徽省博物馆游记

安徽省博物馆游记
安徽省博物馆游记
安徽省博物馆游记
安徽省博物馆游记
景点:安徽/anhui
出发地:阜阳
目的地: 合肥
入库时间:2016-08-15 21:48
游记浏览:35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合肥"]
出发时间:2015-08-30
旅游简介: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0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省博物馆 合肥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安徽文明史陈列》位于2至3楼,《徽州古建筑》位于4楼,《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位于5楼。

安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的文化遗存使得安徽位居全国文物大省之列,安徽省博物馆也因此得天独厚,收藏甚丰。现有各类文物、标本、文献、古籍藏品23万多件,具有

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出土文物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历年来在安徽出土的青铜器,收藏品多达4000余件,其中吴越铜器、蔡国和楚国铜器尤为突出。这批青铜器,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
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宣纸、徽墨、宣笔和歙砚,闻名遐迩,著称于世。安徽省博物馆是收藏文房四宝最为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古代书画是馆藏品中的重要部分,藏品上万件。其中以明清时期新安画派为代表的安徽地方书画流派的作品最为丰富,代表人物有渐江、查士标、汪之瑞、程邃等,他们的作品笔墨高秀,格调清逸。此外,汪士慎、石涛、梅清、萧云从、孙逸、包世臣、邓石如等名家的作品均有大量入藏。
所藏古代工艺品中,以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最有特色。其作品造型奇巧、镌刻精细、内容广泛、风格特异。
明代中叶兴起的徽派版画在世界版画史上独树一帜,并成为中国版画史上一个高峰,奠定了我国民族版画艺术的基础。安徽省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名画家、名刻工的大量佳作。
明、清时期徽州契约文书,也是安徽省博物馆最具特色的藏品之一,对于研究历史上徽州地区政治经济状况、土地关系、思想文化、社会变迁、民俗风情以及明清时期著名的徽商,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古生物化石标本也是馆藏品重要部分,其中中生代、新生代动物化石及古人类化石、石制品、骨制品,对于研究中国古生物演化、环境变迁和古人类及其文化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馆藏现代艺术品中,收藏了著名旅法女画家潘玉良的油画、国画、素描、版画、雕塑等作品4000余件,为国内外所瞩目。

新馆整体风格体现“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文化内涵。四“水归堂”即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中庭开阔的空间营造出富有文化意味的动态景观。而“五方相连”则通过全玻璃建造的水堂序厅连通东、南、西、北四方,营造一种“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空间格局。

交通路线

乘13路到祁怀路口下,向南直行500米到安徽博物馆新馆。
乘129路到安徽合肥体育中心下,向北直行600米到安徽博物馆新馆。
乘166路到五爪塘站下,向西行100米至怀宁路再向北直行500米到安徽博物馆新馆。

免费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起停止取票、入场);星期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闭馆。[
安徽省博物馆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旧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268号,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文物21.8万余件(2010年10月),2007年8月,安徽省博物馆展览陈列大楼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2月,安徽省博物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安徽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0年6月,安徽省博物馆进入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行列。[
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博事业,在合肥成立了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在芜湖成立了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 1953年4月23日,在合并上述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1954年8月,建筑面积达11580平方米的陈列大楼破土动工,1956年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成立,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陈毅为该馆题写馆名。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陈毅同志题写了馆名。
1994年安徽省博物馆推出大型系列专题陈列《安徽古代文明陈列》,被全国文博界誉为具有推广意义的“安徽模式”。
200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保留老馆,规划新馆。2005年12月,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为主的文化博物园区项目正式立项。
2006年,安徽省财政拨专款完成对老馆建筑的维修改造。2007年1月16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奠基,新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
2010年5月17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了安徽省博物馆并亲笔题词。安徽省博物馆也成为毛泽东主席唯一视察过的并就博物馆事业作出指示的博物馆。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2011年9月29日新馆建成开放。



























合肥旅游攻略图片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