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最柔软的记忆——云南——昆明、西双版纳

心底最柔软的记忆——云南——昆明、西双版纳
心底最柔软的记忆——云南——昆明、西双版纳
心底最柔软的记忆——云南——昆明、西双版纳
心底最柔软的记忆——云南——昆明、西双版纳
出发地:上海
目的地: 昆明
入库时间:2016-08-18 12:09
游记浏览:32
旅行天数:10
游览景点:["云南大学","民族村","金殿","西双版纳花卉园","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
出发时间:2014-03-25
旅游简介:分享童年记忆之旅 云南,西双版纳,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所在。出生在西双版纳,成长在昆明,定居在上海,一半云南血统一半上海血统,让我时常无法回答“哪里人”的问题。只是,心底最柔软的记忆,总是会留给云南,...
旅行花费:5
游览月份:3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分享童年记忆之旅 云南大学 -民族村 -金殿 -西双版纳花卉园 -植物园 -傣族园 -野象谷

    

 

     云南,西双版纳,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所在。出生在西双版纳,成长在昆明,定居在上海,一半云南血统一半上海血统,让我时常无法回答“哪里人”的问题。只是,心底最柔软的记忆,总是会留给云南,留给西双版纳。只要回到云南,血液里沉淀的云南细胞就会异常活跃,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木、一花,都感觉无比贴近心底。

    此行云南,是新婚后,带着他回我出生的地方,给他介绍我的亲人与朋友,让他了解我的童年与成长的环境,分享更多我的过去,也一起创造更多共同的记忆。

     

    对于我来说,昆明是我读书成长的地方,这里有我的家,到这里,不是旅游,而是回家。而对于他来说,就是一次自带导游的旅游了。

    回来后,首先带他去了我的大学——云南大学,让他看看春天里,樱花盛开的最美的校园,告诉他我在哪里上课,哪里自习,哪里与同学聚会......


   很羡慕樱花林中安静看书的同学们,走出这片美丽的樱花林后,再也没有这个心境能享受静静念书的片刻

    

 

    还记得图书馆靠银杏大道的自习室,曾经是最钟爱的温书地,在复习司法考试的那些日子,窗边的那些绿叶,陪伴我渡过无数难熬的分秒。

    

    

    

 

    三月是昆明最美的季节,阳光温暖的透过树叶,撒在满地的樱花瓣上,影影绰绰,也是很美的画卷。

     

 

     

 

    因为季节的原因,没能带他领略银杏大道的美景,好在还剩下一些盛开的樱花弥补了这个遗憾,也美的令人陶醉。

     

 

     

    

     

 

     

 

     

 

     

     

     

 

      

 

     

 

    在昆明的那些年,那些过分炙热的阳光,总是让爱美的姑娘们略感嫌弃。而今,生活在缺乏通透阳光照耀的魔都,又总是想念这温暖无比的阳光,贪念树林中的光影。

    

   

    

 

    

 

    云南大学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文化传承可追溯到1499年的云南贡院。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教授担任校长期间,循思想自由,取兼容并包,罗致人才不分学派,广纳百家,博采众长,唯求学问,不究资历,使顾颉刚、吴文藻、刘文典、楚图南、严济慈、华罗庚、陈省身、冯友兰、费孝通等大批知名学者云集云大,奠定了较高的发展基点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1946年,《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四方灯塔,会泽院、贡院都是校园内能感受到历史沉淀感的地方。

    

 

    

 

会泽院门口的樱花树下,一堆大叔架了三脚架和长枪短炮在拍樱花飘落,我等摄影小辈,默默绕开。。

    

  

   

    

 

每个转角,都有微缩风景呈现

    

    

   

   

   云南大学正门的楼梯,据说有九十九级,楼梯上就是古老的会泽院。

   

 

   熊庆来、李广田故居在校园的一角

   

 

     

 

****************云南民族村分割线**********************

第二天  云南民族村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来过云南的人来说,云南民族村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可以在这个微缩的民族大家庭里,对这个多民族的省份有个大致的了解。

  民族村比较大,全程几乎靠步行,时间充裕的话,应该安排一整天的时间游览。

  

  还记得念高中的时候,喜欢跟一帮同学骑车到位于民族村附近的海埂公园烧烤。那个最青春的岁月,现在想来无比的怀念。

  没正式进入民族村就有很多风景可看,三月的云南,已经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水面倒影也呈现的色彩缤纷。

 

 

 

  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我喜欢透过取景框看这个世界,即便那是一盏透过树影的幽暗灯光。

 

民族村的一个特色,就是每个村寨都是自己本民族的人驻守,他们会在这里生活,展示本民族的特色。

 

晒晒太阳,做做手工活,这个工作还是很惬意的。

 

这个是景颇族MM,和她们合影,都非常的配合。

 

傣族MM,能歌善舞。


 

 

 

景颇族男女,在固定的时间,会聚集于村寨小广场,表演民族歌舞。

 

不记得这个是哪个民族烤肉了味道不错

 

 

大家在这个吊桥上玩的好开心奔奔跳跳的

 

白族的大四合院,精致的戏台

 

 

大理的著名景点白族三塔在这里变成微缩版本

 

耀目的阳光,滋养着这里的每株花草。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娱乐习俗

 

各个村寨,还会出售各自手工制作的小吃,这个大罐子里装的米酒,好喝极了,兜了一圈,我们还回头又来喝了一次。

 

藏族村的经幡映衬着高原的蓝天

 

 

三月 昆明的樱花季已近结束枝头只剩三两朵盛开

 

难得还见到高处仅剩的繁盛花簇透着阳光开的异常的热烈

 

傣族村白塔是傣族所信奉小乘佛教的神圣之地女士是不能上白塔的

 

民族村濒临滇池,有大片的水域

 

春城鲜花是无处不在的风景

 

渔网倒映在水面也自成风景

 

 

阳光下的樱花独自盛开着

 


 


路边的小花吸引着小蜜蜂无比忙碌


******************昆明金殿分割线*********************

第三天 昆明金殿

昆明附近,除了民族村,个人认为比较值得去的还有金殿。


金殿位于昆明东郊的凤鸣山麓,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现存这幢重檐歇山式铜殿,铜殿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的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


金殿景区的自然环境很好,进门就遇见胆子大的小松鼠来讨要吃的。

 

金殿是昆明本地人赏茶花的最佳去处

 

墙上的紫藤花很唯美的风格

 

 

金殿门前的红线缠缠绕绕的诉说着个人的小心思

 

这就是金殿整个都是铜铸包括上面悬挂的匾

 

周边围栏的雕刻也很精致

 

 

窗上铜铸的寿字被祈福的人们摸的锃亮

 

紫藤花缠绕出一个又一个的休息亭

 

*****************西双版纳分割线**********************

第四天 开始西双版纳自驾

  版纳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生活过十四年,是迄今为止我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对于版纳的感情,无法用语言描述。


  吊脚楼、民族风情?孔雀森林、佛国茶香?水果芳香、市井美食?西双版纳是丰富的,怎能一言以蔽之。

   

  为了走亲访友的方便,我们借了表哥的车,一路自己开下版纳。沿途有老爸介绍的各种小店可以品尝地道的山野美味,到地方还有亲戚朋友的热情款待,这个大概是其他任何游客享受不到的待遇。

  到版纳已经开通全程高速,但是这个高速与平原地区完全不同,山洞隧道极多,经常出现长达二十几公里的下坡或上坡,因此,平日少见的自救匝道也时常出现,让开车的某人也体验了完全不同的驾驶乐趣。

 

 

路过红河大桥,听闻是世界第一高桥,忙停车一观。

红河大桥是云南元江至磨黑高速公路上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梁,位于云南省元江县,跨越红河,此桥长801米,宽20余米,桥的最大跨径265米(是中国第二大跨径桥),桥面距江面高度163米,是迄今同类同型桥梁中的世界第一高桥。

 

 

 

在普洱与亲友欢聚以后,我这个导游就带着我唯一的客人到了景洪,西双版纳州的州府所在。



景洪可以用这几个词来概括:边境小城;多元;享乐主义盛行!

冬日里依旧阳光夺目,与热带植物共享同一缕空气,懒懒地在太阳底下晒着很舒服。也是云南唯一一个城市,你还能看到很多当地人穿着本民族服装或是脚踩拖鞋在街上溜达。华灯初上,满城灯红酒绿加满城烧烤,越夜越疯狂!

这种澜沧江边的绿荫小城,热带专属的慵懒闲适都已深深的刻进了基因里。


表姐给订的金凤宾馆,新装修,房间蛮大,也很安静,推荐。


 

早起,街市已给热辣阳光笼罩,三月的景洪,已有夏天的味道。


 

景洪人的早餐是非常丰富的,配料极多,当然少不了辣和酸菜,像热带人的性格,直爽、热情。


 

早餐店门口晾晒的小米辣,看的我喉咙一紧。。。

 

********************花卉园分割线********************

版纳的第一天,少不了到景洪市区的花卉园。

花卉园在西双版纳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里,地方很大,仔细逛也要半天的时间。

花卉园的门口很小,但是大门旁边却有大片的榕树林,早晨的阳光透过密林,变的温润起来。

版纳的行程,我们没买过一张门票,都给亲戚朋友托人包掉了,鄙视自己一个。


 

 

 

表姐找了个傣族小MM带我们进门,进门就是大片的莲,据说上面能站个小孩。记忆中,我自己在四岁的时候,还给个叔叔抱进去坐在这个莲叶上,确实很稳当。


 

 

 

傣族的房屋是吊脚楼,但是现在传统的吊脚楼已经很少见了,这个几乎已经是以吊脚楼为原型的别墅了。

 

 

 

花卉园面积很大,我们避开旅游团,沿着没人的湖边走

 

 

这个是当地人叫菠萝蜜的水果

 

一条寂静的小路乘凉休息

 

 

 

独树成林是版纳特有的风景

 

每次拍莲花都会无意间捕捉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含羞草

 

三角梅长廊

 

 

满地的落花伴着浓郁的花香

 

 

找了家店小憩 满满的水果香

 

 

看到这满地的小黄花兴奋的奔了过去一头到下去头枕着鲜花享受蓝天白云的美妙

 

 

 

路边的花朵盛放给人带来愉悦的观感


 

晚上表姐带去傣族村寨吃傣味,居然让我在吊脚楼上看到了群山映衬的版纳日落,美妙极了。

 

版纳有个有趣的现象,白天街上人很少,很多店铺甚至不开门,但是到了晚上,你会发现异常的热闹,街上会出现各种帅哥靓女,三五成群,呼朋唤友,热闹喧嚣,整个城市像被热浪笼罩着,喧闹声隔着澜沧江都能听到。

我们随亲友到了傣寨,丰盛的傣味已经上桌了。

这个芭蕉叶包裹的叫傣粑,有蕉叶的清香。我记得小时候只有在傣历新年才能吃到,但是现在已经变成日常点心上桌了。

 

 

傣族烤鱼,特色在于那些佐料,都是当地特有的野生佐料,香茅草包裹着,令人胃口大开啊。

 

版纳是热带,常年处于高温中,吃这个冰凉爽口的凉粉真是再合适不过,微酸微甜微辣,回味无穷啊。

 

苦笋是特产,一般人真接受不了。某人被我骗着一口咬下去,顿时苦的眉头紧皱,我得意的哈哈大笑。

其实苦笋到别有滋味,先苦而后甜,蘸着傣族特有的番茄酱,非常有滋味。

 

炸牛皮,香脆的口感,适合大部分人的口味。


傣家烤肉

 

手撕牛肉干

 

傣家酸菜非常开胃

 

傣族烤鸡 某人最爱啊

 

晚饭后,表姐和姐夫特意开车带我们上到山上的老盘山公路上看夜景,眼前的美景,令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边陲小城,这个角度,还仅仅是城市边缘的一部分,澜沧江的那边,才是主城所在。

 

傣族信奉小乘佛教,因此整个城市也呈现出佛教的氛围。


*****************勐仑植物园分割线********************* 

版纳的另一个行程,在于中科院勐仑植物园。

由于勐仑植物园距离景洪还有近100公里,感谢我姐特意休了一天假,还请了朋友开车特意陪我们去玩。


我的版纳情结,还在于这些整齐的橡胶林。记得小时候,上学总是要穿梭走过一片橡胶林,夏天的时候,这里有徐徐凉风,树林里会有些野生佐料,采回去拌凉菜特别香。

于是,去勐仑植物园的路上,特意请了司机停车,让我可以跑进树林回味一番。

 

 

橡胶林边,还有大片的香蕉林,树林边那个就是最正宗的吊脚楼,楼下通风,用来饲养家畜和堆放杂物,楼上住人,平台用来洗簌晾晒,设计非常合理。

 

版纳是以橡胶为支柱产业的,树干上这些痕迹,就是割胶工人一刀一刀割出的来的,胶水会顺着纹路流淌到下方的胶碗里,然后一碗一碗去收集起来。每天,工人要在太阳出来之前完成这些工序,非常的辛苦。

 

我手中的,是橡胶子。还记得小时候,学校还有任务,每到橡胶子掉落的季节,每周每人要上交一公斤的橡胶子。其实,至今我也没弄明白这个可以用来做什么,但是,记忆中,那些放学后呼朋唤友结伴在橡胶林里找橡胶子的日子,真是疯狂的开心。稍大一点的年纪,男孩女孩还会借着这样的机会,在橡胶林里悄悄约会,懵懂的小情愫在橡胶林里悄悄的萌发着。

 

中国面积最大、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当地人把它称为勐仑热带植物园。植物园位于勐腊县勐仑,距离景洪有96公里,距勐腊县城有一百多公里。流到这里的澜沧江支流——罗梭江刚好拐了一个弯,把陆地围成一个葫芦形的半岛,人们就把它叫做葫芦岛,植物园就建在岛上。

植物园的门票据说也不便宜,但是咱厚着脸皮做了会本地人,从后门进园了。

据说这是中国最大保存物种最全的植物园,但是奈何贫乏的自然知识,很多植物都不认识,只能走马观花一番。

 

小红蚂蚁,千万别去招惹,被咬了可是又痛又痒的。

 

 

 

 

 

 

 

植物园里有很多画画采风的人,烈日之下,聚精会神的样子,旁人难以打扰。

 

作为中科院最大的植物基地,这里有几乎全部国家领导人的植树痕迹。

 

清新空气过滤着我们的肺,这样纯天然的环境,也孕育着诸多的小生物。

 

小小蜻蜓亭亭玉立


很多植物,都有药用的效果,浑身是宝

 

 

坐下休息的地方,有新鲜的椰子,现砍开了喝

 

表姐家的小淘气虎头虎脑聪明的不得了走了一路开始叫唤走不动了让老公背了出去

 

不知道是什么植物的种子,落的满地都是

 

临近大门的桥烈日暴晒下也别有特色

 

隔河相望的据说是一家五星酒店应该环境非常好可惜我们都住在亲戚家里没能入住体验

 

走过这个桥,就是植物园的正门了,我们正好倒着走了一圈。

 

莲花盛开的小池塘

 

 

*******************傣族园分割线*********************

植物园出来后,又赶到下一个地点,傣族园。

傣族园由五个保存完好的傣族自然生态村组成,目前已经变成纯商业化的景点,记忆中的傣族村寨的氛围已经完全变味了。

主干道两边全部是各种傣族小吃,这个烤傣粑,香脆中带点微甜,我记得小时候只有傣历新年的时候,傣族大妈会挑着很大的竹编箩筐出来卖,是孩子们过傣历新年必不可少的零食。

 

 

傣族园的泼水广场,每天会有泼水表演,当然游客也可以上场,但是参与的人越来越少了,让人觉得太刻意了。

 

傣族园里的大型歌舞表演免不了俗套

还是过泼水节的时候,在傣族村寨里见到的那些羞涩的傣族MM漂亮

 

傣家门口的小佛台鲜花环绕着

 

吊脚楼都已经变成傣味餐厅或者住宿地

 

每个村寨都必有佛塔和佛寺

 

我们吃晚饭的地方,主人家和表哥熟识,本身因为有事并未开张,因为我们的到来,特意回来做正宗的傣味,非常感激。

 

版纳人家吃的本地香蕉,整只的砍下来,挂在吊脚楼下通风的地方,熟多少吃多少,保留了最新鲜的口感。

 

傣味大餐

 

最后的几天,都在走亲访友,只能见缝插针拍拍露水蕉叶

 

 

版纳真正的乡野风景,也是游客难以体验到的风景。

 

 

大象树是中学时代最喜欢去的地方。这棵老榕树天然的长成了版纳的吉祥物大象的模样,有着长长的鼻子,四肢和尾巴,还有眼睛,可惜老树现在已经快死了,没有人保护它,很可惜。


 

*****************野象谷分割线***********************


旅途的最后一天,我安排了版纳野象谷

这个地方,是儿时同学结伴游玩的最多的地方。小时候来春游野炊,这里仅仅有一个蝴蝶养殖园,有大片的草地供我们疯玩,还不收门票。可如今,这里已经是国内的知名景点了。


野象谷位于景洪以北的勐养自然保护区内的三岔河河谷内,距景洪47公里,区内沟河纵横,森林茂密,一片热带雨林风光,亚洲野象、野牛、绿孔雀、猕猴等保护动物都在此栖息。由于景区处于勐养自然保护区东西两片区的结合部,自然成为各种动物的通道。到这里活动的野象比较频繁,成为西双版纳唯一可以观赏到野象的地方。1990年开始,以此地为中心修建了这座以观赏野象和游赏热带雨林为主要内容的森林公园。1996年对外开放至今,后又建有观象架走廊、树上旅馆、高空索道、步行游道等设施以及人工蝴蝶养殖园、网笼百鸟园等,是西双版纳旅游景点的佼佼者。


野象谷推荐要乘坐森林索道,这个是开放性的索道,蜿蜒在原始森林里,在苍天大树的顶上缓缓掠过,大家四处搜寻着野象的踪迹,密林里时不时的传来鸟叫声和野生动物的动静,刺激着人的神经,是很有野趣的地方。

 

 


索道下来就看到长臂猿,看到那个手臂了没,就是长臂猿自己在树林里荡秋千,可见自然环境多么好。

 

景区里的小屋子,以前是可以出租过夜的,里面有小卫生间和床,离地面大概有十来米,可以很近距离观察野象哦,而且还很安全。

 

走了一段,又遇到猴群,有人喂了玉米,猴子们在树上吃玉米呢。

 

索道全程大概要坐30分钟到45分钟,到底后,不要偷懒坐回去,应该慢慢沿沟底走出去,充分享受原始森林的趣味。

 

 

 

这里叫野象谷,当然以野象出没频繁为名。我们正在高空栈道上走着,就看到前面的游客扎堆着往密林里看。询问路过的导游,告诉我们野象出现了。好兴奋的跑过去,只看到密林里野象的大耳朵,还听到它们路过折断树枝的声音,但是没有能看到全身。虽然有点小遗憾,不过能够亲眼看到野象,已经属于运气很好了。照片里的中心点就是野象的耳朵。

 

高空栈道,保证了游客的安全,又不破坏自然环境。

 

大蝴蝶翩翩起舞

 

 

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来结尾,也许根本就没有结尾,因为云南是家,会有更多的机会让我去挖掘它的美丽,体会它的血脉跳动,感悟它的唯美气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