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青海 > 旅游游记

游走塔尔寺

游走塔尔寺
游走塔尔寺
游走塔尔寺
游走塔尔寺
出发地:西宁
目的地: 塔尔寺
入库时间:2016-08-20 15:04
游记浏览:96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1-12-04
旅游简介:塔尔寺虽然我是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但是我任深深的感觉到信仰的力量。青藏线上,磕着十万长头去布达拉宫的信徒们的那份毅力,那份坚持让我很感动。在西宁的那段时间正好在环青海湖骑行,路上也遇到“转海”磕着长头...
旅行花费:0
游览月份:8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前序

塔尔寺



虽然我是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但是我任深深的感觉到信仰的力量。青藏线上,磕着十万长头去布达拉宫的信徒们的那份毅力,那份坚持让我很感动。在西宁的那段时间正好在环青海湖骑行,路上也遇到“转海”磕着长头的藏民。当时,我想停下来与她们交谈,但是为了不冒犯她们心中的那份执着,便停在后面,静静的看着她们消失在路的一端。由此便萌生了去佛教圣地----塔尔寺的念头。

 


回到西宁市,便打听到可以在南川东路去塔尔寺的专线,车上人非常的多,主要还是当地的藏民,而票价只需要3元。车过湟河谷底,青稞和油菜花长满山谷,甚是漂亮。过了40分钟便直接就开到了莲花山下,塔尔寺坐落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藏语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始建于藏历六绕迥土羊年(公元一三七九年)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

 

 


塔尔寺是雪域伟大上师、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咯巴大师的诞生地。关于寺名得由来,相传他出生时滴下脐带血的地方长出了一棵菩提树,后来为了纪念宗喀巴大师,人们修建了一座塔,围住了住那棵菩提树,之后为了保护那座塔就盖了一座殿堂,这就是塔尔寺的雏形。而还有种说法是,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母亲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379年,其母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我想这两种说法,一是对寺的起源进行说明,一是对寺的规模进行宣传,两者并不矛盾,都可置信。

塔尔寺门前广场的八尊白塔称为如意塔,是为了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一生八大功德而建的,如今已成为塔尔寺的标志性建筑。



殿前园中供着一块大石头,那块大石头,是当年宗喀巴大师的母亲香萨阿切每日背水归来在此歇脚并思念游子的石头,在信徒们的心里这样的石头无疑是有着灵气的,会有很多人在这里烧香、碰头、献哈达。其实,不只是信徒,任何人的心都会被石头上承载的母爱与思念所打动。紧邻八塔的大金瓦殿更是金壁辉煌、富丽堂皇,让人顿生神圣,大殿雄踞全寺中心,拔地凌空,建筑三层,其位置的重要更说明这座大殿在塔尔寺地位的特殊。大殿融合有藏汉民族的各种经典建筑风格,第一层是绿色琉璃砖墙、二层是绿色釉瓦、三层的顶端是黄色镏金瓦,用色的鲜明大气,烘托了大殿的尊贵典雅。殿内的大银塔更是大殿的镇殿之宝,这座典型的藏式宝塔,以纯银作底,表面镀以黄金,上面装饰有数以万计宝石、玛瑙、绿松石等珍奇异宝,更是蔚为奇观。大殿顶端在夏日阳光和蓝天白云的衬托下,金顶熠熠,霞光四射,气宇轩昂。其富有特点的艺术特点,风格独特,看后令人难忘。

 

塔尔寺的建筑非同小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更是奇妙绝伦。塔尔寺内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酥油花”为“三绝”之冠,酥油花是藏族艺术的奇葩,取材于酥油,大都在天寒地冻的冬季完成,首先要用麦秸杆围成轮廓,用冷冻后的酥油定型,用天然矿物质着色,做工十分讲究,有一套完整的机构和科学的程序。酥油花的制作必须在零下十度左右,由双手纯手工制作。许多喇嘛在高寒环境中长期作业,一副酥油画没做成,手却冻残疾了,因而五、六年后许多喇嘛都面临着截肢的危险。塔尔寺的酥油花在整个藏区负有盛名,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是塔尔寺酥油花灯会。两座高高的花架竞相辉映,供人们欣赏绝妙的酥油花艺术。可惜当我拜访时正是炎夏,没有目睹此景的眼福,塔尔寺的酥油花馆藏着很多该寺喇嘛做的这些艺术珍品。高高的花架上,山川河流、楼宇亭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布局错落有致,景物万象,尽收眼底。纵观整个花架,首尾融通、气势磅礴,在佛灯辉映下,流光溢彩,气象万千,使光彩夺目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留连忘返。但是,要记住在寺院和大殿内是严禁拍照的,尤其是佛像和酥油花。“壁画”也是一绝,也即是“唐卡”,用色鲜艳、色彩明快,表现手法多样,各种造形生动传神,人物刻画更是形神兼备,质朴典雅。“堆绣”所表现的内容大体与壁画相似,但所不同的是运用“堆”的手法而形成的一种刺绣艺术,用材于色布、绸缎,色彩艳丽、布局严谨、堆出的艺术品更具立体感,犹如一种丝织的彩色浮雕一般,但是据说这种工艺在塔尔寺已经失传,甚为可惜。

 

塔尔寺还是一个佛学院,青海佛学院就在塔尔寺。虽然游客们络绎不绝,但是喇叭们依旧每天学佛念经。黄教即格鲁派有着一套严格的佛学制度,也正如该派倡导的僧人应该严守戒律,小喇嘛们一听到铃声就飞快的赶往学院,之后就传来整齐的诵经声。许多小喇嘛们很小都被送到这里学习,并编有专门的教材,和一般的学校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在塔尔寺待了一天,我感觉还是不够,基本都是走马观花似的游览。当然这种佛教圣地也并不适合我这种人久留,塔尔寺里深藏的东西很丰富,但是现在却多了一丝商业色彩,被金钱充斥的圣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酥油花就是那些小喇嘛们,如果我出生在那里,可能现在我就身披红袍念着六字大明咒。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