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贵州 > 旅游游记

自驾天柱县,秀美黔东南

自驾天柱县,秀美黔东南
自驾天柱县,秀美黔东南
自驾天柱县,秀美黔东南
自驾天柱县,秀美黔东南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黔东南
入库时间:2016-08-21 11:52
游记浏览:50
旅行天数:4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5-08-01
旅游简介:介绍很久以前就从朋友那里知道,黔东南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以前是很想去,却没机会,没想到2015年却成了贵州年,上半年就去了贵州三次,两次去了黔东南,下半年估计还会去至少三次。每一次贵州行,都很令人难忘,...
旅行花费:3
游览月份:1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介绍

很久以前就从朋友那里知道,黔东南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以前是很想去,却没机会,没想到2015年却成了贵州年,上半年就去了贵州三次,两次去了黔东南,下半年估计还会去至少三次。每一次贵州行,都很令人难忘,这里有独特的美景,这里有热情的人们。

  在天柱县城的东郊,有一天然石柱,几丈高,取名“石柱擎天”,天柱县城的名字由此而来,天柱是川渝黔通往广东广西和江浙等地的重要门户,有“黔东第一关”的美称。这次天柱游的成行,要特别感谢黔东南信息港和天柱县委,预定的本来是跟随大部队游玩儿,因缘际会,最后却成了我与@秋水长天-L、@寰驽斋主、@杏林诗酒四人同行的自驾游,真是开心。因为有了东道主秋水长天的引导,我们这次游玩儿是非常之尽兴,每天都起得好早,每天都遇见令人欣喜的美景。

  从贵阳自驾到达天柱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又印证了那句话: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高速上一路的美景让第一次遇见黔东南的我欣喜不已。美丽的原野,灵秀的山峰,精致的侗寨都让我喜欢,那份欣喜现在想起来依然很开心。一路上斋主和秋水两人是相谈甚欢,只有我一边呼呼大睡,偶尔醒来,看见窗外的美景大呼小叫,然后带着对天柱满满的期待,又安然睡去,不得不说,秋水的车技很好。旅途疲惫,虽然一路都在睡,但到达天柱之后依然疲倦,在房间休息了一阵之后,晚宴开始了,在晚宴上,第一次品尝到了天柱县的特色美食——血浆鸭。

  ”血浆鸭“是天柱县的一道传统美食,主料是麻鸭和洋鸭交配的后代骡鸭(骡鸭是天柱的土鸭),然后加上五花肉,煎豆腐,洋芋,再配上佐料,血浆鸭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值得一试。天柱土鸭被誉为贵州省四大名鸭,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晚宴的菜品很丰富,除了名声在外的”血浆鸭“,还有一道菜也令我印象深刻——笋子。我也不清楚具体的制作流程,只知道味道很棒,根本停不下来。酒足饭饱,大家也慢慢熟络了起来,晚饭之后,相约去逛天柱县城。从我们入住的黔东南东方国际大酒店出来,夜色笼罩下的天柱县城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但这一切都是假象,转个弯之后,我们就到了金凤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这里叫一个热闹,只能用炮火齐鸣,锣鼓喧天来形容(其实就是广场舞)。文化长廊的入口在灯光的映衬下非常的漂亮。在入口处坐着的,是一些在唱侗歌的市民,小伙伴们也不甘寂寞,跑去试着唱了一把,场面那叫一个嗨皮,一直很喜欢这些人文的东西。我也想学唱侗歌来着,但这次是时间匆匆,下次有机会一定学,某人已经答应了要教我侗歌。文化长廊很长,灯光打得很漂亮,夜晚应该比白天更美。

文化广场包含了凤凰广场、歌舞广场、腾龙广场三个主题广场,然而其实每一个广场都已经被广场舞大叔大妈们占领了,有跳小苹果的,有跳我的滑板鞋的,还有跳国标,交际舞的,场面那叫一个热闹,大叔大妈们动作太快,无法拍照,所以无图了,画面全靠想象。三个广场之间有长廊和凉亭连接着,整体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必须赞一个。在天柱的第一天就这么过了,很喜欢,很开心。

  第二天一大早,多早呢?五点钟,我们仨就出门了,驱车接近一个小时(一路上又是各种瞌睡),去到了一个一般人不知道的地方拍摄清水江的日出。

  清水江是沅江的主源。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市谷江乡西北,在都匀称剑江,都匀以下称马尾河,至岔河口重安江汇入后始称清水江,至湖南黔城汇入氵舞阳河后称沅江。干流全长459公里,主要流经都匀市、麻江县、凯里市、台江县、剑河县等地。至于这个拍摄地点,那要问@秋水长天-L了。日出很美,但最美的时候也只有那么十分钟,而我们差一点儿就错过了,万幸的是没错过。清水江的日出真心很美,我们到达的时候,天空已经开始泛黄,赶紧找到好的拍摄点,架起三脚架开始等待,这时候的清水江充满了灵性,令人沉醉。

 等到日出的光晕散去,我们也就离开了,在附近的镇子上吃了天柱的特色米线,很对我的胃口,现在写游记的时候口水都已经兜不住了,好期待下次再去天柱。接下来,我们驱车来到三门塘,不得不说,从天柱县城到三门塘的这条路路况不是太好,对车子的性能和司机的技术都是一个考验,不管如何,经过两个小时的奔波,我们到达了三门塘。

  三门塘村位于天柱县城东南部的清水江边,距离县城40公里,全村有1000多人。三门塘因明清两朝采办皇木而兴起,是木排飘来的侗寨,有”小上海“的美誉。明朝末年的时候,靠水上运输富裕起来的三门塘人便开始捐资创建学堂,普及汉文化,教化乡民,修建宗祠,留下了大量的古迹。三门塘村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拥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尤其以木文化,石文化和水文化著称。三门塘的石拱桥、石板桥全部以青石铺就,光可鉴人,记载了三门塘的历史沧桑。三门塘的石文化则突出表现在各式各样的古碑刻上。三门塘及其附近一带,盛产林木,明清以来,三门塘成为清水江木材集散地,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木文化。

  天气预报说这天会下雨,但我们到达三门塘的时候却是阳光明媚,从来好人品。三门塘位于清水江畔,景色宜人。

拦路迎宾是侗族对客人最隆重的礼节。侗族吃相思客人来到或者过节有客人的歌队来访,主人要用最隆重的礼节来迎接。其中,拦路迎宾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吃相思是事先有约,过节也可能有歌队客人来访,主人事先做好准备。拦路迎宾的地点在寨门。当听到客人的芦笙声的时候,主人就有了一个信号。迎接客人的青年男女都涌向寨门,众人也同时齐聚村口。主人在寨门用绳子拉起挂上布单,在布单的前面放置各种家具和家什,作为"路障"。如果是吃相思,准备时间比较充足,还用稻草扎成各种人物和牲畜形状,增加"路障"的趣味性。

  客人到达村口的时候,三声铁炮响起,主人的芦笙也吹奏起来。双方共同吹奏主人的一曲笙曲,才停下来。主人看清客人的人员后,进入正式的迎接仪式,双方对唱拦路歌。一般是以主人的女歌队和客人的男歌队对唱,如果客人只有女歌队主人才用男歌队来与客人对歌。先唱几段互致问候歌,即进入正题——谜歌。对唱拦路都是主问客答,每答对一首歌,主人收去一件"路障"。当然,主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认输",故意采取各种办法(以歌的形式)来"刁难"对方,双方在斗知比谋。拦路歌除了开始有些固定的套路外,其后的主要内容都是双方的歌师即兴创作,既要符合一定的情理,同时要诙谐有趣,都能引起众人的兴趣,让客主双方在欢乐的气氛中认识和了解。

  听说,在有些情况下,路障可以有很多重,比如婚礼的时候,可以多达十几重,新郎需要通过一重又一重,才能够最终抱得美人归,想娶侗族姑娘的,现在已经可以开始练习酒量了。我们到达三门塘的时候,进入村寨的唯一的一条路已经被拦住了,一群漂亮的侗族姑娘备好了美酒等着大家。

通过路障的方法有很多,第一是喝酒,第二是喝酒,第三还是喝酒(因为我们不会唱侗歌,虽然很想学)。这里喝酒不是用杯子,而是用牛角,看那容积,觉得我是通不过了,因为不喝不让过,喝了,可能当场就醉了,也不用过了。拦路迎宾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很值得一试。

三门塘还有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民间工艺——细草鞋编织。细草鞋是天柱县石洞地区的特产,制作精巧,用料考究,它是侗族北部方言区玩山赶坳时姑娘赠送给情郞的一种信物。细草鞋款式与人们平时劳作时穿的草鞋略有不同,其鞋身略窄,鞋后跟比一般草鞋高,约为7厘米,内靠大脚拇趾及外靠小脚趾的耳子比一般草鞋多出1-2个,为5-6个,这多出的耳子是表示对接受草鞋者的爱。其次,这种草鞋要将糯米草放在清溪中浸泡1一2天,取出再轻轻地用木捶捶打,使其柔软,漂成白色的茎晾干后备用。若禾茎干后呈黄色,则不用作此类草鞋用料。编织草鞋时也较认真细致,子、耳子都选用较好的禾茎搓成,后跟用削好的细竹篾插入爽子后,再用搓紧的禾茎缠好,使后跟笔挺牢实,耐穿实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据说,不算搓禾茎的功夫,编制一双细草鞋需要2-3个小时。

  在石柱,编制草鞋经常是群体一起行动,热闹非凡。侗族的姑娘带着工具,到广场上集合。

接着,我们开始在三门塘村溜达,居然意外的到了一家正在招待客人的侗族人家中,这些客人人手一碗侗家油茶,吃的那叫一个津津有味。看到我们一行,主人表示我们也可以尝尝侗家油茶,太开心了有木有。油茶是侗家招待客人的一道美味,由汤基、主料和配料三部分制成。各种油茶的汤基和配料大致相同,其相互之间的区分常常在主料上。主料的品种有很多,常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用什么主料,则称为什么油茶。如主料为玉米,则称为包谷油茶。常用的还有豆豆油茶,糯米粑油茶,米豆腐油茶,红薯油茶,洋芋油茶。这次在天柱县,一共吃了两次油茶,一次是在三门塘,一次是在坌处镇抱塘村,每一次我都吃了三大碗,不知道主人会不会嫌弃,我爱油茶。

2 照片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