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安徽 > 旅游游记

游齐云山

游齐云山
游齐云山
游齐云山
游齐云山
景点:安徽/anhui
出发地:井冈山
目的地: 齐云山
入库时间:2016-07-26 07:21
游记浏览:33
旅行天数:3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4-09-22
旅游简介:游齐云山四月份,去了浙东南。春天的楠溪江是最美丽的,满目苍翠,绿树、绿草、绿水、绿山,清澈的碧绿,绿得让人沉醉。还有那些石头垒成的古村落,山为屏,水绕房,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古老的人文,...
旅行花费:2
游览月份:3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游齐云山

四月份,去了浙东南。春天的楠溪江是最美丽的,满目苍翠,绿树、绿草、绿水、绿山,清澈的碧绿,绿得让人沉醉。还有那些石头垒成的古村落,山为屏,水绕房,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古老的人文,酽得久久回味。

于是,不由忆起我的皖南来。

皖南,虽非我的故乡,却是我最魂牵梦萦的地方。

前前后后去了十余次。古徽州的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都曾留下我的足迹,自然,黄山、九华、太平湖千岛湖宏村西递龙川查济屯溪老街、鱼梁坝、棠樾牌坊群花山谜窟……更是不必说了。

皖南,典型的丘陵山区,境内群山连绵,山环水绕,阻碍了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却造就了世外桃源般的景色。皖南,徽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的每座城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有数量众多保留至今的古民居村落,被誉为“东方文明的缩影”。皖南三大名山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盖过五岳,名列中国四大佛教、道教名山。皖南的水,条条溪流汇成新安江,孕育了徽文化,滋养了下游的浙江人。

皖南的山是看不够的,皖南的水总能惹人相思,皖南的古村落最宜流连徘徊。

2011年6月,重到绩溪,雨中游浒里和龙川。那是最后一次去皖南。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怎能叫我不想她?

想念不如行动。五月的艳阳天,再次去皖南寻梦。

黄山,去了不知多少次。前山的慈光阁、后山的云谷寺、北门的松谷庵、西门的钓桥庵,四条进山路线,熟稔的不能再熟悉。前海、天海北海西海东海,看云、看松、看石、看瀑、看日出、看佛光,看多了,闭上眼,如泡温泉,如卧翡翠谷

黄山,且不去了。九华山,今年还曾去过后山的九子岩和莲峰云海。倒是那齐云山,曾经路过两次,远望一片翠微,近看不高不峻,显得平平常常,一直没有登临。毕竟名列四大道教名山,我还是要去看的。

楠溪江的那些日子里,绵绵春雨始终如影随形,润湿得心也绿了,眼也迷离,情更怯了。怎么一到皖南,满目的绿色,看了,感觉微醺后的慵懒,却忍不住内心的雀跃。哦,是那明媚的阳光,碧蓝的天空,还有那藏身在山谷间,掩映在浓荫中,那一派粉墙黛瓦,飞檐翘角。

从庐江到屯溪,走合铜黄高速,近四个小时车程。一江、一湖、两山,串连成一线,风景不断,旅途不倦。现今的屯溪,打造旅游品牌,交通便利,旅游公交,循环班车,任意出行。屯溪出发,过万安,经海阳,路在山间,横江相伴。四十分钟,便到了齐云山下。

若在明朝,追随徐霞客足迹,出休宁,“循溪(横江)而上,二十里,至南渡(今兰渡)。过桥,依山麓十里,至岩下已暮。”这岩下,即今岩脚,背依白岳岭,村前横江水,江上一桥,名登封桥。桥长148米,宽8米,高12米,十墩九孔,拱形结构。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那一年,本来平淡无奇,却因为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一本书,变得扑朔迷离,耐人寻味。

万历皇帝,在明朝十六帝中在位时间最长,其次是他的爷爷嘉靖皇帝,一个48年,一个45年。说来话长,嘉靖这个皇帝是凭空得来的,他的前任正德皇帝,绝嗣,才由他这个从弟继位。嘉靖本是个王爷,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三十岁还不曾有儿子。意想不到当上皇帝,没有子嗣可是绝对不行,那关乎社稷大计。于是,请来了龙虎山的道人邵元节为他设坛求嗣,也许天意,也许显灵,也许巧合,嘉靖连得数子。道教从此天下尊崇。齐云山,既为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嘉靖亦敕建玄天太素宫,成为江南第一皇家道场。

黄老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并未提起兴建登封桥,在我,却免不了揣测、臆想。嘉靖继位后,曾为大礼议贬谪、下狱、杖死一大批官员,实质就是前任皇帝和他生父的地位问题。当初,嘉靖继承正德的皇统,自然应以正德为皇考,这是宗法礼仪,谁也不能逾矩。可嘉靖就不,他是皇帝了,他的生父理所当然就是皇考,正德只是他的皇伯考。专制统治必然导致个人极权,尽管绝大多数大臣极力反对,最后,胜利的还是嘉靖。

一部二十四史中,其实,没有多少真实的历史。历史的真相,往往,隐没在民间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事件和不着边际捕风捉影的传说里。

登封桥,据传就是万历皇帝敕建的。某天,皇帝突然想到了他爷爷,又想到他爷爷求子灵验,这才有了他爹,然后才有了屁股下的龙椅。是该修座桥,方便那些道士上山,好为他炼出长生不老丹,自然,道家的房中术也是皇帝所青睐的。

过了登封桥,一条青石板老街,横贯岩脚村东西。向西走到尽头,就是登山的石路。路边,一座单孔石桥,乍看实在平常,其实,真有些年头。想当年,徐霞客两登齐云,都曾从此而过。桥名南溪,几十米之外,隔着竹林,横江之水,清且涟兮。

石路缘白岳岭而上,盘回如线,每到高坡,必有亭阁可憩。为步高亭,为登高亭,为凌风亭,为松月亭,为海天一望亭。七里,至望仙亭。亦即售票处。旁有望仙台,居高临下,但见登封桥“跨川如虹,卧波如龙”。遗憾天晴,云不生雾不起,找不着一丁点人间仙境的感觉。明代彭好古《白岳》云:“满簇停云天际西,遥看白岳与云齐。只令踏破羊肠路,一笑岩空万壑低。”我看,诗人总是喜欢夸大其辞的。

望仙亭向东,为正德古道,有洞天福地遗址。前临桃花涧,背倚展诰峰。丹崖如壁,古树参天,清泉泠泠,清静幽雅,当真仙家不二境地。怪不得,张三丰下武当,隐修齐云山混云洞,羽化在此。享寿202岁。不信,有碑有文有瓮葬,似乎确凿无疑。信了,倘大一处道教宫殿群落,不过数百年后,现今只残存些石供桌、石柱础、石护栏,荒寂的无人问津。徒自让人黯然失落。

由望仙亭拾阶而下,过梦真桥,桥下桃花涧,少了流水,便少了几分清韵。由此,经永乐古道,直抵栖真岩。岩下有忠烈祠,四周崖壁上镌刻古人诸多题记,尤以宋朝朱熹所题“寿”字为佳。大字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暗合周易卦数。有“齐云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寿字底下摸一摸,都能活到一百多”之说。信也好,不信也罢,摸吧,毕竟是古人的真迹。

转过栖真岩,一山突起,如屏倚天,为圆通岩。徐霞客惊叹道:“崖石中空,人出入其间,高爽飞突,正如阊阖。”此谓一天门。入门,“则石崖三面为围,上覆下嵌,绝似行廊。循崖而行,泉飞落其外,为珠帘水。嵌之深处,为罗汉洞,外开内伏,深且十五里,东南通南渡。”只是年代远久,那罗汉洞早已堵塞,成了一处道观。回望天门所在,崖首形态精巧如象,故又名“象鼻岩”。如今,岩下积水成潭,为碧莲池,池畔摩崖石刻不计其数,诸如“天开神秀”、“人世蓬瀛”、“人间天上”、“别有天地”等,大字如椽。圆真岩三面合围,青狮峰雄踞在前,碧莲池聚生气而不散,为道教推崇的“四象”风水宝地。所谓“别有天地非人间”,岂不就是真仙洞府

在此憩息时,与一位摆摊看相算卦诊脉的道人寒暄。道人年逾七十,青衫褴褛,但面貌清癯,仍有几分仙骨道风。崖下有古碑数方,款识多为嘉靖、万历年号。老道考我,那是哪朝哪代,两者什么关系。我对答如流。老道又找了一方草书碑文,一下难倒了我。他则倒背如流,侃侃大谈特谈。看我孺子可教,末了,建议我在山上暂住一宿,明日继续论道。我诺诺而去。

由崖下上天梯,尽处是二天门。其上为月华天街。因状如一弯月牙而得名。街道一面,下临深壑,俯视,则一江如带,江畔田园如画,又有几家粉墙黛瓦,当真画里人家。沿街石雕护栏,雕有芭蕉扇、葫芦、箫管、玉版、花篮、宝剑等图案,寓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古韵盎然。过天官府,街心有涌泉,为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齐云山创道道长余道元所掘。

天街中部,即为敕建玄天太素宫。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宫北向,玄帝像乃百鸟衔泥所成,色黧黑。像成于宋,殿新于嘉靖三十七年,庭中碑文,世庙御制也。左右为王灵官、赵元帅殿,俱雄丽。背倚玉屏,前临香炉峰。峰突起数十丈,如覆钟,未游台、宕者或奇之。”玉屏,现今称齐云岩,又称云岩。三峰并立。左为石鼓,右为石钟,中为辇辂。一本国内的《中国建筑园林史》,将太素宫选址誉为“中国第一风水宝地”。不过,名头虽大,宫殿道院却是新建的。幸亏那些台基、石栏、石阶都是旧物,也可聊慰思古之心。

太素宫周边,道房、民居鳞次栉比,融合一体。道房即道士所居,又称道院,现存有兰谷道院、胡伯阳房、镜台道院、梅轩道院、东阳道院等,可提供餐饮和住宿

月华街之奇,在于道观和民居相邻,香烟与炊烟互绕,道教修行和民俗生活相融,完美诠释了道教正一派“修行即尘世,尘世即修行”的理念,不愧为中国道教第一村。现在的齐云山上,道士仅有二十余人,加上道观破坏严重,道教氛围很难与武当山龙虎山相比较。不过,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大重建力度,许多宫观得到修葺恢复,新开索道,辟有竹筏漂流,游人渐盛。清朝乾隆帝巡游江南,誉之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如果假以时日,齐云山定能重现旧时辉煌。

出太素宫西行,穿过一段窄巷,可抵小壶天。此处背负高岩,面临深谷,为峭壁间天然岩洞。入口建有石牌坊,状如巍冠,形似葫芦,寓意加官进爵。内有石桌、石凳、石盆,崖壁间有细泉渗出,据传为道人闭关修炼之所。

原路折回,“出庙左,至舍身崖,转而上为紫玉屏,再西为紫霄崖,俱危耸杰起。”紫霄崖,典型丹霞地貌,高90米,东西横亘170米,崖下依山建有玉虚宫,红墙与丹霞共辉,是“天道自然”的绝妙体现。旁有明唐寅撰文的《云岩紫霄宫玄帝碑铭》,为齐云山碑林之王。

“再西为三姑峰、五老峰文昌阁据其前。五老并肩,不甚峭削,颇似笔架。”五老峰左连西天门,右揽仙桃峰五峰相连,平地拔起,高低参差,若五位老人,故名。西天门亦称紫云关,从此西行二十里,可至云岩湖和石桥岩。时已黄昏,山中空寂无人,我弃而往东,登方腊寨。寨在独耸岩上,为北宋时方腊起义军屯兵之所。独耸峰形势险要,海拔566米,三面绝壁临空,在此俯瞰,脚下沟壑纵横,深渊千仞,高处不胜寒。东望,廊岩一带,夕阳中,峭壁危立,苍茫云起。齐云山主峰“一石插天,直入云汉,谓之齐云。”

独耸峰往东,经神秘长廊,两里,至廊岩。自下仰视,岩作45度倾斜,形似摩天大楼。岩壁上,“最高峰”三字赫然在目。岩前有一石,高数丈,名飞来石。上有“中立石”、“能者从之”等巨幅刻字。拾阶而上,登最高峰。山顶新建一亭,正在施工,一位老者立于脚手架上,在二楼外墙绘图。打过招呼,讨了一瓶矿泉水,拍下海拔585米的标志。放眼四野,正下玉屏峰,再下月华街,太素宫耸立街中心,香炉峰则独峙街前,而横江自西逶迤而来。其东,为钟峰,再绕为印石峰、拱日峰,其下则白岳峰。其西,紫霄崖高如桓墙,独耸峰卓然矗立,而展旗峰、五老峰更出其外,云岚尽处,天柱峰高出云表,隐约可见。其北,山势伏然而下,山川阡陌,村居散落,一派江南田园风光

慨然而叹。齐云,山不高,却险峻奇伟;山不大,若万山迎趋。其丹霞,灿若烂锦;其怪崖,势如陡壁;其洞壑,真仙福地;其石刻,古贤巨擘。明王士性诗曰:“东南有名岳,沿流探其胜。丹崖挹晓氛,紫霞落飞磴。海天一望平,松涛逗清听。行行上天门,一窦开石径。忽然见楼台,金碧相纬经。楼高不知暑,云归常昼暝。飘渺楼中人,焚香击清磬。喃喃读黄老,适与雅意称。”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从最高峰而下,逾玉屏峰,即抵太素宫。时天色已晚,落照正在五老峰间。遂下山,幽林暮霭渐生,岩壑烟云飘绕,荦荦独行,步步生奇。晚七时,至登封桥,观夕阳。此时此际,远山近水,绿树白墙,飞霞在天,水天一色,神怡心醉。当晚,宿山下客栈,嘬田螺,品江鱼,饮白烧,入梦乡。

皖南的夜,清凉,宁静,安逸,隽永。

第二天,清晨起,徒步往渔亭。回望齐云山,峰峦环抱,山色如黛,云雾缭绕,月华街若隐若现。别了,在我,不为问道,不求神仙,只钟情山水,行走天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