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咸宁|《大夫第记》

文雅咸宁|《大夫第记》
文雅咸宁|《大夫第记》
出发地:武汉
目的地: 咸宁
入库时间:2016-08-22 18:42
游记浏览:29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5-12-08
旅游简介:文雅咸宁|《大夫第记》大夫第,位于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畈上王,距县城不足五公里,是清末知县王明的府第。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古宅,一进五重,48间正房,16间厢房,不愧为“楚天第一大夫第”。【大夫第记】在去...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2
旅行游记

1 文雅咸宁|《大夫第记》

大夫第,位于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畈上王,距县城不足五公里,是清末知县王明璠的府第。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古宅,一进五重,48间正房,16间厢房,不愧为“楚天第一大夫第”。

大夫第记】



在去大夫第之前,连续两个星期阴雨绵绵,12月17日,天气转晴。在王明璠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我们走进了大夫第。坐在大夫第门前的禾场上,晒着冬日的暖阳,听着古老的故事,看着古老的大夫第,心情十分惬意。


大夫第,位于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畈上王,距县城不足五公里,是清末知县王明璠的府第。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古宅,一进五重,48间正房,16间厢房,不愧为“楚天第一大夫第”。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王明璠,字奂若,号璞夫,生于清道光9年(公元1828年),19岁县试第一,27岁中举成候补知县,后历任江西上饶、瑞昌、萍乡县知县。在瑞昌,除水患,筑长堤,人称“王公堤”。在萍乡,“保甲之法,亦全省效之”。从政为官以“清、慎、勤”为座右铭,从政不长,却有政声,后被朝廷诰授奉政大夫,晋封朝议大夫,这便是大夫第的来由。


大夫第古朴端庄,保存完好,据省史学专家介绍,古代官宅不事张扬,不像商家砖雕、木雕、石雕,雕龙画凤,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宅主人的思想和性格。随着王明璠大夫第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点,大夫第声名鹊起。



关于大夫第最初的兴建,有着许多版本的传说,这也难怪,单凭王明璠一个区区七品知县,就是后来被授予从四品知府后补,十几年的俸银是做不起如此庞大建筑群的,是否如俗话所说,封建社会“千里做官只为财”?这不由得令每个到大夫第参观游览的游客产生疑问。王明璠第四代孙、现在退休的老师王老先生说,祖上是“麻商”,萱麻生意做得大,有专门商票在境内流通。看来,这种说法才是正本。


王明璠人丁兴旺,他有几房夫人,生子6个,女4人,孙16个,真可谓是大家族。遥想当年,两栋并排的一进五重的府第是何等热闹。


王明璠不仅自己从政有道,教子亦有方,他的两个儿子忠濂、忠洛后来分别当了县令,一为陕西平利县县令,二为四川分县县令,就是现在在大夫第管事的第六代孙王三宝更是雄心勃勃,不仅精心保护大夫第,而且学先人之道,打大夫第品牌,开始了经商之路。


在大夫第前,看见冬日的阳光给青砖黑瓦的大夫第涂抹上一层亮色,我试图感受古代先人诗意的古宅,想象这大夫第的喧哗和沉寂,以及清末风雨如磐年代的动荡和惶恐。


王明璠像许多封建社会的士大夫,“痛时事日坏,国家用人亦不能尽其才”,59岁辞官归田,以种竹养花为乐。然而,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在京肆虐,两宫太后仓皇西逃,王明璠心忧国事,“中夜悲愤”,竟不顾自己已是72岁高龄的垂暮老人,手执上书,跋涉千里前往西安面圣。很难想象他当时拄着拐杖行走在驿道时的激愤心情,更难想象随后的《辛丑条约》签订、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等重大政治事件发生,王明璠又是何种表现?当然,1906年清廷预备立宪,1908年光绪驾崩,以及1911年的武昌起义……这些他都看不见了,王明璠于1906年在故乡逝世,享年78岁。


古宅不语,如同厚重的历史在阳光雨露下让人百般解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