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栾川出差,在栾川教育宾馆的餐厅看到全是蒸菜、蝌蚪、面旗汤之类的“农家饭”,这里店面比较整洁。招牌上写的尽是些小时吃过的,现在又不常吃的饭菜。兴趣心使然,我要了碗糊涂面,扒拉了两口,就感与儿时的原味相差无几。一顿饭下来,却让我忆起童年的农家饭。
我小时候的记忆是从包产到户开始的,那时家里虽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吃的还是粗粮,很少吃细粮。人们吃着窝窝头、喝玉米糊糊时,也想法做好粗粮改善生活。在家乡吃得最多的就是糊涂面条,但那时叫“鲤鱼串金沙”。做饭时,把白面擀成宽面旗,放在已煮成半熟的玉米粥里,尔后放些青菜和咸盐,煮熟就可以吃了。
与“鲤鱼串金沙”齐名的还有“蝌蚪”,一般家乡人不多吃这饭,因为做起来比较费时,做“蝌蚪”时还得用圆形漏瓢,上面都是跟手指头大小的眼孔。先把玉米面与白面掺和一起熬成糊涂状,然后摊在漏瓢上,在下面放个盛满清水的盆子,用勺子轻轻把面糊地推开,不一会跟蝌蚪大小的面疙瘩就漂满了水盆,亮晶晶的,很好看,还未等家人做好伴菜,我们就下开了五指,吃到嘴里那滑溜溜的,很爽口.....
像这样的饭菜在老家举不胜举,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尝到。
儿时,只要能放到锅里做的,老家人都能给你做出别样风味的饭菜来,但那时乡亲们只是糊口罢了,谁也不会想到如今这些饭菜多数被贯上“农家饭”,现在它们在改变城市餐桌的同时,也为经营者带来可观的效益。
每次回老家,我常和母亲叙聊这些饭菜,每次母亲都笑笑说,这些饭菜村里人大都不会做了,就是做出来谁还能吃得下?再说有些做饭的工具也找不到了......
儿时的经历刻骨铭心。但所有一切只是回忆,因为生活不会重复,“农家饭”的栾川教育宾馆复制了这些饭菜,尝了却能勾起那美好而又涩涩的回忆。(赵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