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西藏是什么?
出发之前我能用来描述她的词汇就是高原、雪山、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吐蕃、珠穆朗玛......这些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名字,如果说还有,就是....荒凉贫瘠。
是的,哪怕曾经在语文课本上看到过青藏高原的巍峨秀丽,我对这座高原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世界第一高原这种泛泛的称号之中。十多年中唯一让我的印象有所改变的是,宁静主演的一部《红河谷》,我又多记住了一个转经筒。
所以即便我是一个喜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年轻人,西藏也始终在旅行名册的末端。
人生总是由意外和惊喜组成,所以我在最出乎自己意料的时间有了这样一次旅行。
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之上,总有种灵魂与肉体分离的感觉,如魂游天外,很容易就会想起一些人、一些事。西藏之旅更像一次双线旅行:人在高原上领略雪山风情,心在云海中体验炼心之旅。
当然心事只能藏在自己心底,而我之所见,支零片碎的拼凑起来,就成了这篇游记。
旅程的突然到来
7月份的时候,华仔微信呼我,说了行程已经定了,准备9月2日出发。
车票、旅店、景点这些东西,都是华仔和柳子研究确定的,而我一直徘徊在去与不去的纠结中。踏上西行的火车纯属偶然,一次情绪激荡后的错误选择,但是承诺就是承诺,不后悔。
8月份行程临近的时候,老家的哥们小飞开始频繁的给我转一些西藏旅行相关的微博,向我推荐旅行户外装备,提醒我确认景点需不需要办理边防证,在得知我的背囊订货以后迟迟未能发出还要热心的将自己的“硬骨”背包给我邮寄过来......总之,在热心的哥们关照之下,我的启程准备异常顺利,当然也会有小小瑕疵,因为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路上
9月2日,启程。
中午,急匆匆踏上沈阳北-北京的动车,开始了西行之旅。一行五人,伙伴选择的都是拉杆箱+普通背包的组合,只有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的我选择了中型登山包+小背包的搭配。搭配体现性格,看来我依然习惯游离于团队边缘。
出发之前,多数团友还是精心准备了出行行装的,小珺同学甚至更换了拉杆箱。悲剧的是华仔,作为发起者和主力坦克的他,居然没有带一件厚衣服,比如冲锋衣、秋冬外套,oh my god。
沈阳至北京一段旅途,乏善可陈,起码于我是如此。顺利的踏上北京站-北京西站的地铁,在某人忍不住从专业角度吐槽了一番北京的2号线后,我们挤上Z21的车厢。
华仔开始大发感慨,称赞如同梦幻的旅行。而我的答复就是----碎觉。
9月3日,旅途。
选择列车旅行的一大好处,是这漫长的4千公里的旅程,能看到兰州、西宁、青海湖等不同的风光,顺便适应下逐渐攀高的海拔。
对于见过蒙古草原的我,一望无尽和遍地牛羊的场景已经波澜不惊,只有雪山是独特不同的风景。如果说,看到青海湖有种圆了儿时课堂上“美丽富饶的青海湖”之梦的感觉,那雪山,就是我来西藏的理由之一。
唐古拉山和很多海拔较高的地点我都是睡过去的,因为在车厢中,因此也感觉不出自己到底能否适应高原。
西宁的时候下站感受了一下,也只是感觉到阳光开始变得越来越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