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当太白有鸟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出发地:西安
目的地: 太白山 拔仙台 关云海
入库时间:2016-07-23 20:23
游记浏览:43
旅行天数:2
游览景点:["西安火车站集合"]
出发时间:2014-06-09
旅游简介:勇登太白之巅 太白山位于西安市西150公里的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海拔3767米,是秦岭山脉的主峰。 登太白山可以从北坡也可从南坡上山总体来说北坡陡南坡缓我们的计划是从北面的眉县出发从北坡上山再...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0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勇登太白之巅 西安火车站集合

 太白山位于西安市西150公里的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海拔3767米,是秦岭山脉的主峰。
      登太白山可以从北坡也可从南坡上山,总体来说北坡陡南坡缓,我们的计划是从北面的眉县出发,从北坡上山,再从北坡下山到汤峪,实现半穿越。
      说起这次行动,要追溯到9月,当时我从一位网友的签名档上知道了太白山,上去一看,正好在讨论穿越太白山的计划。我当时就有些兴趣,,国庆前和陕西互友们去太白山穿越。没想到他们国庆太白山穿越计划流产,然后我就在想:那就组织太白山攀登计划。
    这两位,一个是我,另一位是陕西朋友饭饭,不过我们习惯于叫他小饭。我之所以组织这次行动,一来是喜欢玩,二来是想检测自己的体力和意志,第三点,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为组织的发展出一份力。
      决定参加行动之前,我有三点顾虑:一是费用是否会超过我的承受能力,二是我能否抵御山顶的低温,三是我的体力是否能坚持下来。为此,我提前列出了大致的所需费用,我并安慰我自己说走的是旅游路线,体力不会是问题,更带了羽绒服,听到陕西朋友们也都要参加,我马上就不再犹豫,决定跟他们见面,同去太白了。
    和他们见面后,确定了出发的时间和装备分配等细节,给我的印象是他们对困难估计不足。当然我这想法也就只能在心里想想,和熟识的互友聊天时提提。毕竟,我们要熟悉山里的情况,而我也知道自己是个小心翼翼的人。每次出去玩,像去华山前,我都有种莫名的恐惧,这次更不例外,以致出发前在咱们论坛上发活动帖子来减轻自己的紧张。
    出发前两天开始降温,我们估计太白山已该快要下雪了,然后我认真的做着各种准备,购置棉袜和毛袜,准备应急食品,唯一不足的就是没买到一双合适的鞋,后来我为此吃够了苦头。


2014.10.4星期六  阴
    中午,最后一次上网查攻略,看了一下网友们的忠告,张鹏正在网上,匆匆和他道别后,先把在网上收集到的有关太白山的资料打印出来,再在背面上复印出太白山路线图,我原还打算若有空闲在太白山脚下的汤峪泡泡温泉的玩玩。然后赶到西安市中心,把昨天买的小背包换成了一个笨重的俄罗斯货,我觉得那小巧的背包中看不中用。
    以前出去玩总是把背包塞得鼓鼓的,这一次我信心不足,决定控制负重,为此我特意借来一只秤。我有把折叠铲,以前出去玩时总带着,昨天笨笨给我送睡袋和食品过来时,我特意拿出给他看,想又把它背上。饭饭当时就急了,为了断绝我带铁铲的念头,他当即就把食品全塞给了我,让我在汽车上上再
分给他。所以我这儿单食品就有近10公斤,其中有压缩饼干5包,牛肉若干袋,香肠若干袋。再加上我的羽绒服,相机,手电,我的背包重达20公斤。最后再拎上我们三人的饮用水――三瓶1.5升的农夫山泉纯净水,我的负重一下子窜上了25公斤,才走到汽车站,我就感到累了。
2014.10.5早上五点半
    我们八人人在西安火车站会合,把水一人一瓶分了,又把一包食品交给了饭饭,这样我们每人人的负重都在17、18公斤上下。饭饭背得重些,大约有19公斤以上,他背着5公斤衣服和两个对讲机.


    饭饭和旭总,梅姐是提前定好了车票,这是源于上次的教训,上次他们出去玩没买着车票。我是5日早上五点半到的西安火车站,然后静静地等待其他七位的到来。不过我并不担心,因为按他们的计划,我们5日早上七点在西安集合,在火车站东广场找到进山的车进山。昏昏沉沉中我们到达了太白山景区。匆匆的在景区门口合了影。
    在匆匆买了上山的车门票和车票后,伴随着隆隆的车声中,这次登顶生死未卜,我顿时情绪低落,沮丧之极。












































































  大文公庙3660米。从小文公庙到这海拔上升了100来米,从这到拔仙台峰下的大爷海基本上都是平路,没有多少升高。从旅游线路讲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的重要位置。正因为其重要,这儿修了一座很严实的大木屋,那接待站站长坐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座木屋用掉了太多的木头。木屋紧锁着,夏天沿途各接待站用的被子都存放在里面。在这之前,我们穿的还是单衣单裤,爬山时没觉得冷,现在一坐下来就不自觉的挤在了一块。考虑到后面是平路居多,我们每人吃了根肠后,纷纷加了衣服。我加了一套三保暖的内衣,外面又披了一件尼龙面料的风衣。郭总和笨笨则穿上了GORE-TEX全天候外衣。唯有向导没衣服可加,他出门时只带了件毛衣。笨笨有件带袖的雨衣,让他穿上了,虽不能保暖,但帮着挡挡风雪还是可以的。
        从大文公庙出发,植被已全是落叶松和高山草垫。要命的是,开始刮风了,雪仗风势,也变大了。我们纷纷把风衣中的帽子拉出来套上,只苦了静楠,饭饭把雨衣的帽子搞丢了。路上说话少多了,只在中途休息时聊两句。休息就是找棵松树,在下面坐上一两分钟,背包都不解下来。在经过一草甸时,我和晨都踩进了水里。这块草甸下是条小溪,根本躲不过。我看着前面的晨在犹豫一会后直接踩了过去,我根本就没多想就跟着踩了进去,他找不着更好的路我也找不着,脚底只觉一软,往下陷了几公分,随之就是一股冰凉的感觉,鞋从里到外都湿了。















风雪小了了,太阳出来了后面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里,我记忆中除了太阳没别的了,连湿透了的双脚也不感到冰冷难受,仅仅有点凉而已。这时我们几个人距离拉得很开,晨和鹏在我前面几十米看不着影,梅姐陪着旭在我后面几十米也看不着影,丹姐在后边不远处跟着,我就看着地上的石头前进。
       9点 半:我们终于到了海拔3767.2米的拔仙台 ,据说是姜子牙和申公豹斗法的地方,庙里有个大火盆,庙门外堆着锈铁。这时外面的风刮得呼呼直响,让人感到心胆俱寒。庙四壁是石头,有两米高,风从壁缝里吹进来,特备刺骨。当时我们都同时想到一句“大风山神庙”,旭还加了一句:“ 现在太白山顶就我们六人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以及幽幽的山,却引得我们不断停下拍照。这样时走时停,也没怎么觉得累。
     过了一会了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山顶氧气不足,大家都累得不想动了,我们留人随便吃了些巧克力后也不觉得饿了。
      从顶峰下来,手碰到石头,冰凉冰凉的,原来我们呼出的热气在这结了厚厚一层霜.旁边旭的位置是空的,他早冻得不行了,,因为我们穿着羽绒服,而他只有一件单衣和我们的外衣以御寒。
       风刮得很怪,时有时无,但一刮那声音仍然很可怕。我出门一看,顿时高兴得叫了起来: 风停了了!大家顿时兴奋地叫起来,丹姐拿出了吃的喝的,每人喝上几口,向导把他自带的牛肉拿出来,每人吃了点,我们就准备出发了。
      我们重新分配了一下东西,晨背上了带路,我背上了剩余的食品,我鹏背上了衣服和大瓶水水,大约负重15公斤。我把带的衣服全穿上了,脚上在棉袜外又套了双毛袜上面则加了毛衣和绒衣。旭穿的衣已被冻硬了,两只袖子都碎了,只好撕掉。郭总居然翻出一个绒帽来,虽然迟了些,但对旭仍很有用。
       11点25分:阳光透过板壁缝照了进来,我在神案上压了5元钱。




        
      
       11:35,我建议我们开始从原路返回,这个建议基本上没人理睬,我自己也明白这不合理,抛开食物和体力恢复情况不说,今晚若到不了下板寺,我们就赶不回西安。我们今天不论多晚都得走回下板寺。嘴里不说话,心里开始想了:毫无疑问,走老路是个错误,老路多出来的十多里地,全是山路,根本谈不上“好走,安全”。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我们只有咬牙走下去,而且只要我们安全地走了回去,这将是一个难得的经历和体验。
       晨在最前边,我在后边押队,但速度却受我限制,他不能跑出我对讲机的信号范围。就这样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走到了下板寺,当然期间的艰辛不言而喻。
        晚上回到西安后我们为这次徒步太白的活动进行了总结、进行了聚餐。我们都相信了团队的力量的是巨大的,都希望我们的团队也越来越大。

个人攻略:总花费:330元

        车费:从西安火车站出发,来回70元,下午一般六点以后就没有从太白山回西安火车站的大巴  

        餐费:150元

        门票:50元(学生票)

        上下山车:总共60元

        山上可能会下雨,记得带上伞,上山记得带上登山杖和帐篷和厚衣服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