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广东 > 旅游游记

【我们出发吧】游广州黄埔军校

【我们出发吧】游广州黄埔军校
【我们出发吧】游广州黄埔军校
【我们出发吧】游广州黄埔军校
【我们出发吧】游广州黄埔军校
出发地:佛山
目的地: 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入库时间:2016-08-24 17:11
游记浏览:41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3-06-27
旅游简介:没上过军校,但抵挡不住内心的向往! 知道黄埔军校是高中学历史的时代,心里一直很向往,但是高中毕业,大学也毕业好多年之后才终于有机会去一睹真容。虽然迟了很多年,但终于实现心里的一个愿望。现在重温下高中的...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9
旅行游记

1 没上过军校,但抵挡不住内心的向往!

 知道黄埔军校是高中学历史的时代,心里一直很向往,但是高中毕业,大学也毕业好多年之后才终于有机会去一睹真容。虽然迟了很多年,但终于实现心里的一个愿望。现在重温下高中的历史课程: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陆军官校陆官英文:RepublicofChinaMilitaryAcademy;缩写:ROCMA),成立于1924年,是中华民国的一所军校,因陆军军官学校创校于广州黄埔,因此有“黄埔军校”的别称。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产物,有许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与将领都出自黄埔军校师生,而它在创办开学日由孙中山颁布之书面训词,日后也成了中华民国的国歌。陆军军官学校隶属于国防部,其宗旨和创校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华民国陆军军官。陆军官校在迁往台湾后,便改为大学专科学制,但在2005年取消了专科学制。

陆军官校创立时的校址位于黄埔长洲岛,创立时命名为“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官校当时是国民党的党校。于1927年,陆军官校迁往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改为隶属国民政府,并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7年,抗战爆发,陆军官校为了避过战争而西迁成都。1946年,陆军官校恢复“陆军军官学校”原称。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陆军官校亦跟随中央政府迁台。1950年,陆军官校于高雄凤山复校继续兴学,而陆军官校黄埔时期的校址南京时期的校址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陆军官校在大陆时期(1924年至1949年)的毕业生,大部份都曾经参与北伐抗战国共内战等战事。而陆军官校跟着国民政府迁台后,于台湾的毕业生大部份都没有参与过战事,这些人大都担负起战备整备等要务,他们的贡献主要在维系台海安全。

 

校训:

校训“亲爱精诚”,由首任校长蒋中正拟定及选写,并由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核定宣布。孙中山先生核定“亲爱精诚”为陆军官校校训,是希望由陆军官校培训中国革命军事人才,共同团结为革命的写照。蒋中正于1925年元旦对官校学生训话中阐释:“亲爱”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亲相爱”,官校的宗旨“精”是“精益求精”,“诚”是“诚心诚意”。其目的乃在造就顶天立地继往开来,堂堂正正革命军人,发扬黄埔精神。

 

黄埔精神:

黄埔精神为“牺牲、团结、负责”的精神],要砥励“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的三不怕精神,“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信念,要“为总理、为主义、为革命”而负责、团结与牺牲的精神。

蒋中正在民国48年6月16日于凤山主持陆军军官学校35周年校庆,亲自做了“黄埔精神”的阐示。“牺牲精神”的根源,就是“乐死的性质”,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家来奋斗。“团结精神”的根源,就是“亲爱精诚”的校训,凡属革命军人,不但事业是整个的,荣辱是整个的,而其生命、历史都是整个的,所以同学之间不仅是要义共患难,而且是志同生死。而“负责精神”,就是今日的党歌和国歌,那就是黄埔同学对于实现主义,对于保卫民国,对于领导人民的责任。革命军人的责任,就是“以建民国,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的责任,是为总理、为主义、为革命,而负责、团结与牺牲的。由于黄埔精神的建立,才获得了东征、北伐和八年抗战伟大的光荣胜利。

 

 

我已经习惯了每去一个新的地方都会做提前了解,心中有底。



虽然住在佛山,但离广州窖口比较近,先坐公交车到窖口,再坐5号地铁到鱼珠站。

到了地铁站从D 出口出来,在出口外面会有很多摩托车载客,坐摩托车去是5元,其实很最近的,坐摩托车大概3分钟就到了。感觉坐摩托车不安全,所以还是等公交车。

在出口的外面不用过马路,431这路车是到码头的,只有2个站大概15分钟一趟车,票价2元。车不是知道到码头的,终点站下车再往前走200米左右就到码头了。










我们就是坐这艘船过去的。




























景区已经免费开放,但需要领票进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