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陕西 > 旅游游记

l莲花洞寺朝礼

l莲花洞寺朝礼
l莲花洞寺朝礼
l莲花洞寺朝礼
l莲花洞寺朝礼
出发地:西安
目的地: 终南山
入库时间:2016-08-26 19:46
游记浏览:41
旅行天数:2
游览景点:["西安","终南山莲花洞寺"]
出发时间:2011-05-27
旅游简介:莲花洞寺朝礼 清明前一天,我去终南山朝谒印光大师剃度出行住过的莲花洞寺。上午十时许,在大雁塔北广场坐上环山旅游2号公交车,约十一时余到大峪口,然后转乘个体小面包车进山,约行十三、四公里即到了。下车付8...
旅行花费:0
游览月份:4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莲花洞寺朝礼 西安 -终南山莲花洞寺

   清明前一天,我去终南山朝谒印光大师剃度出行住过的莲花洞寺。上午十时许,在大雁塔北广场坐上环山旅游2号公交车,约十一时余到大峪口,然后转乘个体小面包车进山,约行十三、四公里即到了。下车付8元车费后,见路边的小饭馆院子里坐着三个约六十余岁的老年人,我即走过去,他们热情的请我坐下,我致谢坐下后,向他们了解上莲花洞寺

沿途的情况。三位老者皆是居士,他们详细的介绍莲花沟里上下的几处小寺院、茅棚及一路上莲花洞寺的情况。    

 

  十二时半,我在小饭馆里买得吃了一碗面后,背上行囊,柱着饭馆边登山者用过弃下的木棍,跨过大峪沟的小石桥进了莲花沟。倆山高耸,沟窄路陡,步步上行,刚走了一会儿身上就冒出了汗。气喘嘘嘘地往慢慢上走,累了就坐下歇一会儿,再接着往上走。走走歇歇,约走了一小时左右,到了一个名叫‘‘南佛寺’’的小寺院,院子里有几个人,有一位师父正在上香。我放下行囊,进殿参拜了佛菩萨,出了殿,那位师父招呼我坐下喝茶,我合十致谢,坐在木凳上喝着茶,与师父及几位居士啦了会儿话即告辞,继续向山上走去。
【南佛寺】

    山路弯弯曲曲,左拐右拐,越往上走越陡,不时迎面碰上三三俩俩的游人下山。我背着行囊汗流浃背,嘘嘘气喘,仰望山顶高高在上,步步登高复登高,在休息时吟诗一首;‘‘登山步步复攀岩,大汗淋淋湿衣衫。为朝印祖修行地,腰酸腿困也心甘。’’下午三时余,路过一座庙宇,上写‘‘无生老母殿’’供的道家神仙,我进殿观瞻参谒后,出殿坐在台阶上休息了一


【无生老母殿】

 

会儿,然后继续往上攀登。往上约行了三、四里路,迎面又有一座小寺院,大门上有‘‘莲花寺’’三字,我以为到了莲花洞了,走进院子见有一位尼僧,我上去合什问讯后,放下行囊进入大殿参拜佛菩萨,然后出殿与尼僧交谈,方知道莲花洞还在上面,离此还有三里之遥。坐下休息之时,尼僧师父热情的留我吃饭,我谢过后又小坐了一会儿,告辞出院又继续往上攀登。



【莲花寺内外山门】


【莲花寺正殿】

 

 

     陡峭的山路步步难行,仰看树林岩壁莽莽接天,俯视来路被树林遮掩难觅踪迹。流了几身汗,下午近六时,我终于攀登上了接近山顶的‘‘莲花洞寺’’。
【莲花洞寺的穿堂山门和守山门的小狗】

 

     莲花洞寺的山门左右墙上写着‘‘莲花古洞,终南奇观’’八个大字,门外栓着一条小狗,见有人来,吠叫几声,似乎在问侯来访者,亦或在给主人报信。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巧克力糖扔给小狗,它一口吃了,高兴地摇尾欢迎我进门。这个山门是穿堂屋,我进去时见一老者在里面屋内土炕的地灶下烧火,满屋是烟。听见我问讯的声音,老者走出外间来与答话。我说想在这里借住一宿,他欣然同意了。在交谈中,知老者早年皈依佛门,在这里已住了二十多年,名叫许雁利。许居士带我进里院殿内参拜了佛菩萨,并入殿背后的石洞内瞻仰石莲花,因为日将快落山,洞暗难看清全貌,略看大概。出殿后,在院子里我仔细观看了复修寺殿的碑记,上面记述了印祖在这里出家修行的时间和经过,我看过后即拍照留念。这时,许居士说,‘‘你爬山也饿了,我现在给咱做饭去。’’然后出穿堂山门到对面的小厨房去做饭,我也随之过去看厨房及观看四面的环境。

 


【坐落于悬崖峭壁间的莲花洞寺】

 


【莲花洞寺背靠悬崖高山】

 


【莲花古洞头顶峭壁】

 


【莲花洞寺正殿门】

 


【莲花古洞碑记】

 


【73岁的许居士】

 

 

       莲花洞寺 背靠峭壁,下临深渊,树木簇拥,建在十几米宽的崖畔间。展目环顾,险峻之势中蕴含着无限的神韵灵气。故而,作为大势至菩萨化身的印光大师在此披剃出家,修成了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据碑记所述和史籍记载,印光大师出生于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初三日,是陕西省合阳县孟庄乡赤城东村人。1878年离开家到西安大慈恩寺听经,1881年到终南山莲花洞寺,拜道纯老和尚为师,剃度出家为僧,道号印光。第二年到双溪寺印海定律法师座下受比丘大戒。之后又到终南山太乙峰结茅修行十五年。印光大师一生振新净土宗,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因为这里是印祖出家之寺,所以成了僧俗心中仰慕的圣地。近百年来,有无数出家人、居士和信众不断地来这里朝礼、参谒洞中神奇的石莲花。我今日有幸到此朝礼,也是与这圣地有缘。所以即兴吟诗一首以抒怀‘‘山高路险访终南,莲花洞寺谒奇莲。当年印祖出家地,莲花涵灵度有缘。’’

 

 


【痴顽散人在古洞正殿门前留影】

 

     吃过晚饭天完全黑了下来,我与许居士坐在炕上啦家常话。许居士是陕西省柞水县人,今年73岁,到终南山莲花洞寺上下俩院早晚参禅礼佛已经二十多年。他吃得粗茶淡饭,耐得起寂寞,年年岁岁在这远离村镇的终南山深处默默地守着洞寺,伴着古佛清灯及他养的十几箱蜜蜂,过着清苦的生活。啦话到九时过即熄灯睡觉,这时天起风了。睡下后风刮得越来越大,吹得窗户上蒙得塑料布哗啦啦地响个不停。火炕烧的滚烫,我躺下烫得根本睡不着。听着许居士轻微的鼾声,然我却象热锅上的烙饼,翻来覆去睡不着。爬山乏困,难以入眠,听着山风呼啸扑打窗纸,回想今日朝山路途之所见所闻,脑中不由地冒出了几句诗‘‘炕烫难入眠,隔窗听风声。有幸宿圣地,暫作修行人。’’辗转反侧,直到黎明之时,炕温稍低,吾才渐渐朦胧入睡。

 

 

【石莲花洞口】

 


【神奇的石莲花】

 


【神奇的石莲花】

  

        

        早上起床后洗漱毕,我与许居士进殿上香,并入莲花洞详细观看,此洞深约8、9米,宽约4米余,高约近4米,一朵高约3米余,直径约1·5米余的褐红色石莲花,上小下大,花瓣层层分明,由洞顶垂挂下来。一股泉水在洞顶长莲花蒂的缝隙间汩汩流下,洗润着这朵神奇的石莲花,并供住寺之人及来往僧俗饮用,我看着不由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佳作。无怪乎许居士住此二十余年,七十多岁看起来顶多六旬左右,这皆是蕴含钟灵之气的神山秀水涵養之功。饭后我给许居士拍照留影。临行前我拿出100元作为香资奉上,许居士赠我一瓶自养蜂采终南山百药酿造的蜂蜜,并说‘‘过西翠花村路中途有一段很险,十多年前我能过去,现在不敢走了。你如过不去,再返回这里来。’’我答应着,于十时余背起行囊,合什与他告辞,即往山顶行去。

       去西翠花村,是许居士昨晚给我介绍周围山里各处寺院、茅棚情况时,谈到那里有好些僧俗修行人。所以我决定今日去探访。我气喘嘘嘘地往上攀登了约一里多路,即到了莲花洞寺上院。这里住着一位僧人,是刚从五台山过来不久,对山路情况不熟悉,他领我到稍上的一个院子,让本地的俩位居士给我指了路,我致谢后便往上行去。快到山顶

 

 


【莲花老洞寺上院】

 

 时路拐向右手环山向西,我柱着拐杖在树林间的小路上徐徐前行,饱览着终南山层峦叠嶂的秀丽风光,心情怡怡然也。约行6、7里山路之后,路越来越险,到了一处约20米远一段的背阴路时,的确危险,在稍缓的石壁间有浅浅的石窝,虽时届清明,然春寒未退,石窝上湿泥夾冰令人望而生畏。我右手拿拐杖用力将一个个石窝上的湿泥和冰块敲掉,左手搬着上面的石棱,慢慢的一步步往前挪动着,约半小时终于走完这段许居士所说的险路。过去后站下缓了口气,回头看下边的深渊,心想若掉下去便粉身碎如骨了。想着又慢慢的往前走去,走了一段转过山弯,到了一处较为平缓的小山梁,将行囊放在一块石头上休息。回想起刚走过的险路,随口吟了一首词【如梦令·终南山行吟】‘终南山高涧深,路险冰滑难行。现在向何方,西去翠花山村。山村山村,参访僧俗茅棚。’一时兴至,只顾押韵,难求平仄,方家见了,肯定见笑。                                                                                          



                                         【灵秀险峻的终南山】                                           

 

      休息了一会,便又上路。山路渐渐向下而去,行走在树林之间的山路上,虽无上山吃力,然也不好走。下行了4,5里路,树林渐渐稀少。下午3时多走出树林,只见在一个较平缓的山洼里,远近散落着大大小小的一些土坯茅屋,一条清澈的小溪哗哗的在山间流淌这。溪边的一处院子,篱笆围着三间草屋和几畦菜园,篱笆门关着,上挂一门牌写着‘大德同仁,请勿打扰,谢绝。预约电话。。。。。。’我站在篱笆门前观看着茅屋、菜畦、篱笆墙的院子,高山环抱,松柏掩映,绿草茵茵,清溪潺潺,好一个清修之佳处。住在离俗脱尘的优美坏境中,自然会处于常乐而静,一切烦恼会被这潺潺流水涤荡的一干二净。我生怕敲门打破这优美的环境。

 


 

                                 【篱笆墙内的修行佳处】                                              

          悄悄的顺这溪流边的小路往下边的茅屋走去,走了几处,却再无上边那样的佳境,大都在门上写着,‘正在闭关静修,请勿打扰’等字。我不愿打扰清修之人,便边看边往下边的茅屋走去。

                                    【僧俗修行的茅棚】

 

       走到一个院子时见一间房屋的门敞开着,里边有一位出家师父和两位女居士,我走到门前合十问讯,他们答应着请我进屋喝茶。我在门外放下行囊进了屋,一位居士给我倒下茶水,我致谢后喝着茶与他们交谈起来。出家师父约30余岁,在这里已住了三年多,他介绍说,这村的群众搬到山下去住了,这里现在大多住的是修行的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住房每年给农民几百元租金。两位女居士约50多岁,是湖南人,来此十几天了,她们上午采的些野菜,正在捡择清洗,准备给师父包饺子。坐啦了一会儿,我告辞她们出来,背起行囊向山下走去。出了村子沟口,曲曲弯弯拐下山路到了大峪沟,跨过一座石桥进入公路,我拄着拐杖,沿路中速下行。下午5时许,到了离大峪口十里路的十里庙村,住进一家农家乐旅馆。吃过饭,热水洗脸泡脚后,坐下写了一日行脚之见闻的日记后,疲乏的早早休息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