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西藏 > 旅游游记

给我一条地平线

给我一条地平线
给我一条地平线
景点:西藏/xizang
出发地:西宁
目的地: 拉萨
入库时间:2016-08-27 09:59
游记浏览:32
旅行天数:35
游览景点:["北京","西宁","西宁","海晏","海晏","西海"]
出发时间:2011-12-07
旅游简介:我是从地平线的另一端给你写信(自序) 土地是弯曲的我看不见你我只能远远看见你心上的蓝天 蓝吗?真蓝那蓝色就是语言我想使世界感到愉快微笑却凝固在嘴边 顾城《土地是弯曲的》(节) 为什么是另一端?地平线难...
旅行花费:0
游览月份:7
旅行游记

1 前序

我是从地平线的另一端给你写信(自序)

 

土地是弯曲的

我看不见你

我只能远远看见

你心上的蓝天

 

蓝吗?真蓝

那蓝色就是语言

我想使世界感到愉快

微笑却凝固在嘴边

 

——顾城《土地是弯曲的》(节)

 

为什么是另一端?地平线难道不是一个圆圈吗?

是因为我希望,当你看到地平线,你会开始寻找。而且我相信,有一天你会找到,找到地平线另一端的我,以及另一个自己。即使总也无法互相看见,在这永恒的奔跑里,我能感受到你的呼吸,而你,也能听到我的足音。

 

回到北京之后并不能马上下笔开始写游记,除了因为要处理一些杂务以及沉淀一些情感,也因为想不清我的旅行应该算作从什么地方开始,也就无从给文字一个起点。关于远行的梦想,其实一直潜藏在血液中,并不是今天才有,更不是这样走一趟就可以当做已经完全实现的。还在路上时,有人翻出我去年写的几个句子:

 

把自己梦成金毛狮王

就可以带着无忌四处流浪

无忌于世界,无忌于梦想

无忌于你眼里我是什么模样

无忌于明天我的路在何方

 

——2010.12.19

 

虽然是偶然提笔而成,也确实是做了一个古怪的梦之后写就的,这位朋友说很喜欢。看来关于流浪的梦,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做。而这几句话,也可以当做这段远行的小小前奏,在还很久远的一个深夜,就已在我的梦境里轰然奏响。

所以,其实不必奇怪我会做这样一件事情。辞职,买车,三十一天,三千公里。即使上万人里才有一个我这样的,中国也能找到上万人在做同样的事情。一旦我们决定了要开始,路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脚下展开,等着我们提起脚步。当我做好行程规划,我知道,最难的部分其实已经过去了,我只需要等待,等待旅程的到来,以及结束。一旦车轮开始旋转,就没有多少理由能让它停下。

我们为什么追求在路上?为什么,最漂泊的时候,反而是我们最能安静,最觉得安然的时候?这样的感觉我一直就有,而这个问题,我一直找不到很明白的答案。也许我们的本性是四海为家,生年不满百,虽无千岁忧,却也知道自己没必要非得在什么地方找到扎根的理由;也许在路上其实等同于我们的本质状态,是人生的一个浓缩,同时也是人生的一种放大。我们也许是在寻找,但又从未找到;也许是在奔忙,但又碌碌无方。我们走出去看看,是希望自己的思维可以得到扩大;而这种向外探求,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更好的反观自身,还是会回到对自我的认识这样一个终极问题。不过,不论问题是否想得明白,不会影响我在路上的平静状态。所以,我还是会上路。

 

这一路见得最多的是信仰的力量。在中国,大概只有这一片土地,生活的纯然是有信仰的民族。不论是回民、藏民还是其他民族,我们遇见的人们大都淳朴天然,透着因为与神接近带来的纯净与平和。不但参拜了很多寺庙,也见到了很多磕长头的人。此外,也见到了很多对高原以外的人来说是奇观,但对高原来说却极为常见的景观,也就开始理解为什么他们会有一种信仰,因为他们住在与神最为接近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产生神迹的地方。我对每一个善意的人说扎西德勒,他们也总回我或浓或浅的笑意。信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可以带来这样的安宁与淡定?而我想要的那种内心平静,是否与此相近,或是否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找到?这,也是我一路上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我只是发现了一些表象,还参不透这中间的必然。不过,这已经足够令我对这片土地感恩,并对这片土地上更深层次的,生活以及精神,心生向往。

 

离开拉萨坐的是火车。这条线我不是第一次走,火车也是我经常乘坐的。但一个多月的骑行后重新回到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上,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觉。在车上我开始思考,道路对于我的意义是什么,行走对于我的意义是什么。现代的旅行,我们通常只是制定一个计划,在地图上选几个点,可能是一条线,可能是一个圈;然后我们飞快地从这个点移动到下一个点,对旅程有意义的,就只是在这些点会见到什么。道路对游客来说,意义仅仅在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接线,而道路本身,在旅行中是被忽略了。所以司机对旅行社游客有很精妙的总结:“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点儿拍照,回了家什么也不知道。”某个城市,或者某个景点,在旅途中只是孤立的存在。如果我们连道路也放弃,旅途中只是飞来飞去,那么就连连接线的意义也失去了。

所以我想,如果不是这样的行走,我不会明白道路对于旅途有怎样的意义,以及它的魅力所在。这样的行走会让我关注道路本身,以及道路所带来的线上的风情。那些风土,那些人情,在我们的道路上一一展开,展现出一种力量。所路过的那些景点和城市的意义,反而是隐去了。我们可以随意在任何地方驻足,或快或慢,不被某一个点束缚,也不把哪里当作目标,而充分享受道路本身;当然,我们仍然受到道路和方向的制约,只是在线上移动,而没有去探索道路以外更广阔的世界。有时也会觉得,我们仍然是走得太快,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对于道路,这么简单地走一遍,也并非能得到足够的了解。所以也向往和艳羡,最原始的徒步方式,乃至于磕长头的人生。不过,从点到线,我相信我对于旅行的视角有了一个飞跃,但我不敢奢望,能在何时达到面上的观照,那应该需要在某片土地上较长时间的生活才能够获得,现代人奢侈不起。对我来说,达到这个层面,认识到道路对我的旅行的价值,并能对更高的层面心生向往,已经够让我满意了。我们总得留些愿望不去实现。

 

我们总得留些愿望不去实现。但这并不包括写下这些文字,与你们分享我的旅程。走到后来我在想,在路上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我还要诉说,以及我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个人性质的游记,如果没有很文化含量的一些厚重的东西,或者写景的功力不够,那就会基本上只是一些流水账夹杂着一点个人情感,不会有多少存世的价值。只是总还对自己的文字抱着一点期望,也觉得需要有一些成形的东西才能够报答这一路走来看顾我的诸多善意。而且,我渴望分享。我相信,你们也同样渴望。

分享可以让快乐成倍放大,而一些情绪也由此得到充盈。那年在西藏登完山,回京参加报告会,我的第一句话是:今天重阳节,我来带领大家登一次雪山。我相信,分享的过程,可以等同于你们与我同行。尽管很多我希望同行的人,只能对我的旅程默默关注。这一路上,我不是一个人在行走,在我身上,也携着那些期望与我同行的人的眼睛,我的所见所闻,也应成为你们的所见所闻。这是让我走下去的动力之一,更是让我决心好好写这些文字的动力之一。你们的眼睛在我身上,我也希望你们拥有同样的快乐,并在心里产生同样的向往。我想知道我有没有让你们失望。

下一次,我想我们会一起上路。

 

2011825~26日,初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