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辽宁 > 旅游游记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沈阳的寺与庙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沈阳的寺与庙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沈阳的寺与庙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沈阳的寺与庙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沈阳的寺与庙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沈阳
入库时间:2016-08-31 03:18
游记浏览:51
旅行天数:3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5-01-27
旅游简介: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沈阳的寺与庙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沈阳的寺与庙长安寺长安寺在步行街中街旁,沈阳商贸城的后面,十分好找。长安寺长安寺是沈阳最古老的寺庙,相传建于唐朝,传说当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经过...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4
旅行游记

1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沈阳的寺与庙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沈阳的寺与庙


长安寺

长安寺在步行街中街旁,沈阳商贸城的后面,十分好找。


长安寺

长安寺是沈阳最古老的寺庙,相传建于唐朝,传说当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经过当时还是一片荒原的沈阳城,发现此处树木很多,便决定在此修建寺庙。随后,在寺庙周围渐渐造起了沈阳城,故民间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说法。

长安寺历经千年风霜,数经兵灾,损毁严重,虽几经修复,1948年,寺内建筑多已颓毁,但依旧耸立于沈阳城内。1985年政府拨款维修,恢复原貌。

长安寺,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占地5200平方米,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戏台、拜殿、大殿和后殿等建筑。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着配房、钟鼓楼。钟鼓楼建在砖筑高台之上。


钟楼

天王殿,三楹,硬山式。戏台,与天王殿紧密相连。




天王殿
戏台

拜殿亦卷棚歇山式,三楹敞厅。左右两侧是配殿,各五楹,前面出檐。拜殿与配殿,配殿与戏台,以回廊衔接。



拜殿
大雄宝殿

大殿三楹,歇山式,与拜殿共同建在50厘米高的台基之上。大殿是长安寺的主体建筑,体量最大,形制也最宏伟。后殿在寺院的最北端,三楹,歇山式。寺内建筑的木构件,如梁、柱、枋、额、檩、椽、飞子和斗栱等皆油饰彩画,沥粉贴金,金碧辉煌。

今天的长安寺殿宇璀璨,佛像庄严。

 

 

慈恩寺

慈恩寺位于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巷12号,始建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清顺治、道光及民国年间均有扩建和重修,是沈阳现存最大的佛教寺院,素有十方丛林之称。整个寺院坐西朝东,呈长方形,殿宇砖木结构,四进院落。院内建筑分三路,占地约 12000多万平方米。现为沈阳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来到寺庙前,只见山门坐落在由汉白玉石栏围起的座基上,山门上高挂“慈恩寺”牌匾。

这里不收门票,但请香要花钱。

进入山门,南北两侧分列,钟鼓二楼。

中路一进院内是天王殿,殿前是一铜香炉。请一炷香,点燃、拜上。



天王殿是木结构,面阔三间,檩枋彩绘。殿内正中供奉笑口常开大肚弥勒菩萨,弥勒佛像的身后为护法韦驮菩萨,两侧为四大天王。

天王殿向西依次为大雄宝殿、比丘坛、藏经楼。





大雄宝殿

在二进院内,是大雄宝殿,大殿建在高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庑殿顶,前后廊,檀枋彩画。殿脊上有法轮常转四个鲜红大字。 




殿内正中供奉佛祖释迦摩尼佛像,左侧为阿弥陀佛像,右侧是药师佛像。三佛像的背后迎风屏前塑有滴水观世音菩萨的站像,大殿两侧供奉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和十八罗汉。



三进院内是比丘坛,比丘坛是佛寺讲经传戒的场所。比丘坛歇山式建筑,正脊上装有法轮常转,国泰民安 四个大字。

在比丘坛前是一开心菩提大水晶石,水晶石前有一小放生池。

最后四进院内为藏经楼,是一座两层楼房,共十四间,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楼下为客厅、禅房,楼上存经卷,原藏有明正统五年(1440年)木版藏经1600卷,弥足珍贵。

大雄宝殿北有伽蓝殿,供奉手捧春秋造像的关圣帝菩萨,关圣帝君左手边奉道家财帛星君财神。

寺院南路自东而西有退客寮、厨房、司房、齐堂、禅堂、法师寮、佛学院等;北路建筑有养静寮、客堂、念佛堂、方丈室、十方堂、库房等。


漫步寺庙中,整座庙宇古朴幽逸、庙宇巍峨壮观。

  

八王寺--大法寺

资料记载,沈阳城北的八王寺,原名叫大法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

清代崇德初年(163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路过大法寺,见庙宇破败不堪,便施舍银两重修大法寺   

清代崇德三年(1638年),大法寺修葺一新。寺庙主持为感谢阿济格施舍善款恩德,便在大法寺左侧修建了一座八王祠。此后大法寺便逐渐成为阿济格的家庙。久而久之,当地人们将八王祠称为八王寺,而忽略了大法寺 以后这座寺庙在乾隆五十四年,同治十一年重修扩建,其规模更加宏伟壮观。

据记载,寺院坐北朝南,三层院落,占地三十余亩。前为山门,门楣上悬挂大法禅林匾额。山门内塑有哼哈二将,气象威猛,形体高大,翘首望之,始见其面。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中为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巨像,后为大殿供奉释迦摩尼、菩萨诸佛。配殿供奉千手千眼佛等佛。寺内整个建筑为棕门灰墙碧瓦,三层大殿高耸巍峨,画栋雕梁,蔚为壮观。在鼎盛时期,僧侣云集,有僧百余人,是东北重要禅林之一。可惜日俄战争期间,沙俄军队霸占了八王寺, 并放火焚烧,将近500年的佛家圣地、庄严古刹,顷刻间毁于一旦,古迹荡然无存。





现在新建了一座新的大法寺,也已经完工。新大法寺整体占地面积11136平方米,仅大殿——万佛宝殿面积就有2300平方米,共三层,顶层为万佛殿,供奉万尊释迦如来;一层供奉三世佛祖;地下一层是功德堂,可安放亡故家亲之灵位(收费)。












建设后的八王寺内有观光区、封闭式生活区,后面建有方丈楼、藏经楼等,功能十分齐全。前面是山门殿,中间是万佛宝殿,一万座释迦牟尼佛将在此殿内,旁边是配殿。配殿中分别供奉普贤、文殊、观音、地藏、迦兰、达摩、关公等。

 



 

中心庙

中心庙,是明清沈阳古城中央座标点的一处著名建筑,有的说它是沈阳城四象八卦中心的太极,也有的说是太极图中的两仪之一,即阴阳鱼的一只眼。从清代以来,沈阳城的老百姓有很多关于这座庙的传说,流传较广的是有关中心庙中关公为皇帝护驾的传说。中心庙里还供着土地爷和山神爷,民间也都有流传很广的故事。

中心庙,位于沈阳故宫和中街之间,是沈阳最小的庙宇,占地面积仅半亩,但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在沈阳故宫大政殿北面,恰恰是明、清沈阳古城的中心,所以中心庙成为沈阳古城中心的标志,地位十分重要。

 

太清宫

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原名“三教堂”。 清乾隆四十四年 (1779年)重修,改称“太清宫”。

太清宫历史上是东北道教活动中心,第一丛林(道家语)。

全院坐北朝南,南宽北窄呈梯形,共有四进院落,山门开于东侧,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关帝殿、老君殿、玉皇阁、三官殿、吕祖楼、郭祖殿、丘祖殿、善功祠、郭祖塔等;原有殿堂楼阁及道舍等房室一百余间,面积五千二百余平方米,是东北著名的道教全真十方丛林。







太清宫是清代道教建筑,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整个建筑古色古香,壮观肃穆。

 

 

 

 

 2013年4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