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东北三江行-5-龙江第一湾

2015年11月东北三江行-5-龙江第一湾
2015年11月东北三江行-5-龙江第一湾
2015年11月东北三江行-5-龙江第一湾
2015年11月东北三江行-5-龙江第一湾
景点:抚远/fuyuan
出发地:武汉
目的地: 哈尔滨 漠河 抚远 雾凇岛
入库时间:2016-07-22 12:05
游记浏览:33
旅行天数:11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6-05-11
旅游简介:2015年11月东北三江行5龙江第一湾 离开乌苏里浅滩,方向是继续沿江向东,依旧是沿着车辙印走,路边都是白桦树,看着就是几年树龄,谢师傅介绍,有近20年了,极寒之地生长期就是短啊。 年头不长的白桦树偶...
旅行花费:4
游览月份:11
旅行游记

1 2015年11月东北三江行-5-龙江第一湾

         离开乌苏里浅滩,方向是继续沿江向东,依旧是沿着车辙印走,路边都是白桦树,看着就是几年树龄,谢师傅介绍,有近20年了,极寒之地生长期就是短啊。
           年头不长的白桦树偶尔搭在了一起,如同迎宾门,被林业的人发现以后,找到有条件的树木就刻意绑在一起,形成一串的拱门,别有一番情趣,似乎在欢迎来到大兴安岭。
         20多分钟后,来到龙江第一湾边。。。。
         黑龙江在这个地方,画了一个非常漂亮的Ω,既然叫第一湾,当然也是第一个Ω啦,景点名称叫日月江山。
           到山脚下江边,已经快12点了,谢师傅问我们是吃了爬还是爬了吃,为不至于爬着爬着饿晕了,决定吃饱了再爬。
           眼前仅有的板房,也是我们今天中午的伙房,吃了一顿好贵的午餐,早就烧好的大盆菜,直接舀出一份,就要50元,杀猪菜--只有几块猪血和酸菜--50元, 大丰收--几块土豆、豆角、玉米--三块排骨--50元, 酸菜炖豆腐--还真是只有酸菜和豆腐--50元,吃着不算热呼的菜,还不能抱怨,因为方圆50公里内,只此一家,不吃,然道饿着?
 
          吃完午饭,站在江边,一个小小的观景台,给游人拍照,也给游人亲近龙江大湾的风光。
         观景台边悬挂的横幅,不似城市里挂的24个字,而是非常实际的告诉你,要遵守的规则。
         谢师傅是林业局的职工,喜欢开车,喜欢聊天,自己有空的时候出来跑跑包车,圆了自己的爱好,也给自己的小家赚点外快。一路上给我们讲许多他与包车客人的故事,严肃的事情到他嘴里也都变了“味道”逗人开心了。
          面对平整的江面和我们刚才说要在浅滩直接走到对岸玩的问题,谢师傅说,去对岸玩一点问题也没有,去了对岸,人家会请你免费吃六个月的大列巴,然后回来江这边,交上20万人民币,再义务劳动三年,估计就可以回家了。
 
          要观江景肯定不能只在平地江边啦,江边这坐小山,才是今天的重点,来的时候谢师傅也说要爬山,高度嘛,江边海拨300,山顶海拨600。所以嘛,大约也就是300米高的小山,900多级盘山而上的木制栈道。
          山是不高,不过那是在平时穿一身适合爬山的衣鞋的情况下。如今虽然身上摞的件数也就里外三件,可怎么也像只小狗熊,再加上一双绝对不适合运动的雪地鞋,一座300米的小山,也有点征服的感觉了。
         沿台阶慢慢向上爬,身上的热量在上升,开始爬山时就放下了一些装备,不再带口罩,绒帽、厚手套,只用了头巾挡脸,呼出的气很快在头巾上集结,迅速的变成了结冰贴在脸上,脸上生生的有点疼,把头巾拿开,寒风直接吹到脸上却更让人受不了,无奈还是把又湿又冰的头巾继续戴在脸上阻挡寒风。
            除了最底层江边的观景台,在大约爬到四分之三的高度时,还有一层观景台,刚刚谢师傅也说了,这里比最高点观看十八弯更漂亮,只是,这一层的风真是不是一般的冷,刚刚爬山时身上已经是汗湿了内衣,现在再被透骨的寒风一吹,让你知道“寒”和“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山顶的情况真是让人一愣,没有风,太阳晒得暖暖的,正好可以休息一下。只看到面前山顶中间一片白白的雪地,猜想它在夏季是否也和许多景区的山顶一样,弄一个小湖,称之为小天池呢?
 
           从山顶看大湾,还真如谢师傅说的没有二层的好看,倒不是因为看不到全景,是因为全景被山间的各种树木给档了许多,看到Ω,却少了该有的一览江湾的气势。
          下山到第二层再看看全景,寒风依然凛冽,就奇怪山顶的风到哪里去了?
            虽说没有上山累,却得比上山小心许多,因为被打扫过的台阶,时不时会让你一出溜。
         从第一湾往回走,又一次路过来的时候就觉得挺有趣的路间小屋,此地地名曰“二十八站”,谢师傅说,二十八站就是二十八站林场,二十八站名称的由来,却是因为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向北逃跑,按她每跑到一处安顿休息的驿站,后来就被按顺序称为第N站,这里,也就是慈禧所停的第二十八站了。

    谢师傅一路给我们普及着东北常识,当然普及的知识里,少不了他的林业知识,比如清林工的生活、任务和作用,现在路边的树种,毛榛、黑桦、樟子松、红松、刺杨、柞树…… 听得我们直咂舌。
  
            终于,我们在回程路上遇到了车,还居然即有同行的,还有对向行的。
           只是这个相遇,却是因为有车陷住了,谢师傅下车去询问情况,也确定了不用我们去帮忙,惹得非常想下车去帮忙看热闹推车的某人和广东小伙子好失望。
            对面车上司机拿铁锹将雪地处理了一下,似乎问题也就解决了。
          来的时候,蓝天雪地黑树林。
       回的时候,天色已暗,雪地黑树林全都被染上了金色,由纯净变化为深沉。
            夕阳西下,我们开始赶赴北极村,路看起来也越来越好走了。
           在路过一个养鹿场后,我们终于转上了那条高等级公路,也是中国最北的高等级公路了。 
          天黑前到达北极村,在村口买了60元一人的门票,就被谢师傅给直接拖到村里一间“长久宾馆”,谈好价,直接住下,拿 行李的时候,发现后备箱居然被雪给冻上了,扫雪处理后才拿出行李来,抱着冰冰的行李,想着谢师傅说他以前带一群学生进北极村,学生们求谢师傅,说没多少钱,可不可以把人藏在后备箱里,谢师傅无奈学生们恳求,帮他们省了两个门票钱,后备箱可是没暖气的哦,那两个学生精神实在可佳,赞一个吧。
          住下之后基本就没啥事可做了,等着晚饭,一盆小笨鸡炖蘑菇要180!没错,就是180,真够贵的,不过比起中午那150三个菜,实实在在的一大盆,地道的小笨鸡,原生的棒蘑,也值了吧。
          晚上没事,就把北红村买的一套明信片写了,准备明天在北极村邮局寄出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