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辽宁 > 旅游游记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清福陵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清福陵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清福陵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清福陵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清福陵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东陵公园
入库时间:2016-08-31 13:45
游记浏览:45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5-01-18
旅游简介: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清福陵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清福陵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陵区坐落在沈阳市东陵区,占地近54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2座(组)。因...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4
旅行游记

1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清福陵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清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陵区坐落在沈阳市东陵区,占地近54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2座(组)。因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故又称东陵。现在这里是东陵公园,福陵就坐落在公园内。

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竣工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后经康熙、乾隆多次增建,形成了占地十九万平方米,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初称“太祖陵”、“先汗陵”,崇德元年(公元1636)大清建国,皇太极钦定陵号为“福陵”。

整个陵墓前临浑河,背倚天柱山,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园内,山势迤逦、万松耸翠,,水绕山环,草深林密、幽静肃穆。陵内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大殿凌云、金瓦生辉。

福陵的布局与昭陵如出一辙,都是仿照明皇陵的规制而建。陵寝建筑群以神道为中轴线纵向排列,平面布局规整,层次分明。由下马碑、石牌坊、正红门、神道、石像生、一百零八磴台阶、神功圣德碑楼、涤器房、果房、茶膳房、朝房、隆恩门、隆恩殿、东配殿、西配殿、焚帛炉、二柱门、石五供、大明楼、宝城、宝顶等组成。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两大特点第一,晋谒此陵时,由正红门到碑楼,须登108级石台阶,第二,建筑物随坡势起伏,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

坐公交车来到东陵公园,福陵的门票是40元。




福陵正门叫正红门,单檐歇山式,拱门三道,左、中、右三门分别称为君门、神门和臣门。门的两侧围以红墙,墙上均建有袖壁(随墙式影壁),镶嵌有五彩琉璃蟠龙。

正红门前有石狮子一对,左右两侧各有石牌坊一座和和刻有满、蒙、汉、回、藏五种文字的下马碑。






验票后,走入福陵的正红门,进入陵区,脚下是笔直的神道,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成对的石雕,有华表、驼、马、狮、虎等四组石像生。

沿神道前行,平地尽头,利用天然山势修筑了一百零八蹬石阶,


一百单八蹬

“一百单八磴”:清福陵主体建筑全部建在天柱山山顶,而大红门、石像生等则建于山前的平地之上。两者之间有一个约45度的山坡,修福陵时在这个山坡上修建了一百零八级台阶,俗称“一百单八磴”,全长约40米,宽7米,地面原用青砖铺成,现已改用条石。两侧用砖砌有扶手墙,高一米,墙顶覆有黄色琉璃瓦。一百单八磴的两端,各建有“神桥”一座。一百单八磴是福陵独有的建筑形式,是福陵的重要标志。

迈腿拾级而上,边走边数,到山上顶不多不少正好是108蹬。

碑亭

过石桥,是一个平整的台地,正中立着一座碑亭。

碑亭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重檐歇山式、四面券门,黄琉璃瓦顶,下为须弥座式台基,内立清圣祖康熙帝用汉、满两种文字亲撰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 颂扬太祖努尔哈赤开国创业的丰功伟绩。

努尔哈赤是满族人,姓爱新觉罗,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女真贵族出身,受明册封为女真族(满族前身)建州部首领,后来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史称后金)政权。是清王朝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天命十三年(1628年)3月,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失败受伤;同年811日,伤重而亡,终年68岁;812日,葬于沈阳城内西北角;天聪三年,正式安葬于福陵。其子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他被追尊为清太祖。

努尔哈赤精通汉蒙文字,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而且创立了八旗制度和满族文字,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颇有建树,为满族的初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满族的民族英雄。





碑亭的北面是方城,这是福陵的主体建筑。方城为砖筑长方形,周长约370米,墙高约5米,墙上有马道、垛口,方城的四隅各有一座角楼,俱为二层重檐歇山式。方城的南面正中是城门,门楣上用汉、满、蒙三种文字刻成“隆恩门”三字。门上有三层城楼,称“五凤楼”。隆恩门是进出方城的必经通道,五凤楼”是三层歇山式门楼,覆黄琉璃瓦,是福陵标志性建筑。




进入隆恩门,来到方城之中,在城正中有一座大殿,只见大殿坐落在须弥座式大台基之上,单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殿外挂着满、汉文书写的牌匾,这就是“隆恩殿”,也叫“享殿”,是祭祀用的,殿内供奉着努尔哈赤的牌位。殿前有焚帛楼,殿的东西两侧各有配殿。

隆恩殿后是二柱门和石祭台。


再向里走,是方城的后门洞,也是宝城的入口,在门洞上是陵区里最高的建筑“明楼”,明楼内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

穿过洞门,进入圆形宝城,因两城间呈月牙状,也叫月牙城。门洞两侧有“蹬道”可上下方城城墙。宝城正中墙上有琉璃影壁,影壁后就是地宫的入口。宝城上突起的土堆即是宝顶,其下的地宫埋葬着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氏的灵柩及骨灰。





以往,人们一直以为,福陵里埋葬的是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其实,陵寝中的埋的不是两人,而是三人:太祖努尔哈赤、皇后叶赫纳拉氏、大妃乌喇纳拉氏。

大妃乌喇纳拉氏名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侧福晋,后升为大妃。阿巴亥生有三子:长子阿济格、次子多尔衮、三子多铎,都掌握兵权并且能征惯战。努尔哈赤晚年,又将镶黄旗牛录分给大妃阿巴亥之子所有。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和诸王,害怕大妃阿巴亥和她的儿子们势力过大,威胁自己的汗位,遂强迫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阿巴亥为了自己的儿子,无奈,只好服从,于努尔哈赤去世后第二天早晨自尽,与努尔哈赤同椁而殓,葬于沈阳城内西北角。福陵造好后,皇太极将皇后、大妃阿巴亥,一道与努尔哈赤合葬。







福陵规模尽管比昭陵小,但环境优美,仍独具魅力。

行走在方城城墙上,看陵区内外,如今的福陵河流环绕,山岗拱卫,万松参天,形势雄伟,幽静肃穆。蓝天白云之间,松涛林海,隐约现出红墙黄瓦,景色幽雅,令人流连忘返。




20134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