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连州连南

情迷连州连南
情迷连州连南
情迷连州连南
情迷连州连南
出发地:广州
目的地: 连南
入库时间:2016-08-14 18:58
游记浏览:53
旅行天数:2
游览景点:["例如:目的地1","目的地2","目的地3"]
出发时间:2014-12-22
旅游简介:连南1、早上8:30分,乘坐省站大巴前往连州(空调大巴,平均一个小时左右一班,80元人) 2、12:00左右到达连州,午饭 3、13:00从连州县城坐车前往连南(半个小时左右)(中巴,4元人) 4、1...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4
游记目录:
  • 连南

    例如:目的地1 -目的地2 -目的地3

  • 连州

旅行游记

1 连南 例如:目的地1 -目的地2 -目的地3

1、早上8:30分,乘坐省站大巴前往连州(空调大巴,平均一个小时左右一班,80元/人) 
2、12:00左右到达连州,午饭 
3、13:00从连州县城坐车前往连南(半个小时左右)(中巴,4元/人) 

4、13:40到达连南车站,连南车站有车(5元)直达三排瑶寨(也可以打‘三脚摩的(8-10元)’)(先预订好晚上的住宿,80-300不等的标间) 
5、下午游玩三排瑶寨,约4、5点可回程(瑶寨门票25元/人) 
6、5、6点左右回到连南车站,吃晚饭,离连南车站约莫一公里多一点的地方是连南最有特色的篝火晚会(可步行20分钟或者打摩的(19:30一场,21:30一场,25元/场),完毕回连南投栈 











先讲头饰。排瑶男女老少都留长头发、盘结头上成圆锥武形。为了美观,他们的发髻上缠有红、绿、黄色绒线,再插1至3支雉鸡尾。耳吊铝、锡、银制的耳环,脖子上套上数个项圈。这是一般男女共同的打扮。外人不细心,很难区分男女。其实,男和女的头饰装束是有明显的区别的:男界裹的红头巾,一丈多长,把头顶缠成个大磨盘似的,插的鸡尾宝剑似的,显得非常威武。而女界裹的是绣花头帕,头帕里还缠有玉镯形的"白木通"(一种海绵状的树蕊),或野薏米串珠,插的雉鸡尾是白色柔软羽毛,并插有银簪或银钗、山花等装饰品,显得十分秀丽端庄。不过,凡是披戴头帕的女性,均为结婚的标志。未婚的姑娘,头上是不罩头帕的。军寮、大坪等地瑶排,结了婚的妇女,头戴竹壳大板扎成"小楼",佩戴各种银牌、银钗,庄重耀眼,更显瑶族特色。除了头饰、项圈,妇女们还戴铝制或银制的手镯,富裕人家的妇女戴的则是玉手镯、金耳环。孩子们多戴铁制或铝制的脚镯,以示避邪恶,吉祥如意。


再说服装。排瑶不论男女,皆穿无领无扣开胸的枇杷襟衣。这种襟衣宽大兼长穿在身上,叠于胸前,再用一丈多长的腰带缠于肚脐。下穿短至膝盖的宽如水桶的"水桶裤"。这种服饰是当地特制的粗纱绵布,染上蓝靛色、咖啡色、棕黑色等色泽。布质坚实耐用,加上衣边贴上绣花或白布边,显得美观、纯朴、独具瑶家风采。男女服饰也有明显的区别。男衣短于肚脐;女衣长于大腿。男界缠红腰布,女界缠白腰带,一目了然。由于他们穿的是"水桶裤",膝下打脚绑,脚绑有白布、黑布、黄白花溜布,从脚踝缠至膝头与裤脚相接。过去他们皆穿插草鞋或布鞋,现在多数人穿胶鞋、解放鞋。不论什么鞋,都是在汉区买来的,瑶家妇女会绣花,而不会做鞋。大概祖辈都没有做鞋的习惯,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瑶族人民爱唱歌,日出唱到日落坡。歌声好比山溪水,千流万支汇成河。


瑶歌是排瑶人民口头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唱歌是瑶族人民的家常便饭,男女老少者都是唱歌能手。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以歌代替语言。为此,瑶胞自幼就开始学唱歌。瑶家每年除夕之夜,长辈就教晚辈唱歌。男的学唱红白喜事的"贺歌",待人接物的"礼节歌",生产劳动的"气节歌"、"知识歌"等等。女的学唱"绣花歌"、"生孩子歌"等等。这些歌都有一定的格调,让孩子自幼就学会,长大了出社会上好应酬。平时,老人们在茶余饭后喜唱叙事长歌,往往一个故事唱一个晚上,就像山溪流水,娓娓动听。由于唱歌如此风行,瑶民上山劳动,即兴而唱,以歌对答,或放喉斗歌,你唱我和,情趣盎然。


虽然,瑶歌的调式不多,音阶变化不大,但是,瑶歌的内容非常丰富,包罗万象,世事万物皆有瑶歌。具体说来,有交际用的包括红白喜事在内的"礼节歌";有传播生产知识?quot;生产歌";有谈情说爱的"情歌";有唱历史传说、故事的"历史叙述歌",如《水淹天》、《盘古歌》等等;有传播宗教信仰的《师爷歌》;还有汉区,壮乡流入的《刘三妹》、《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歌唱新生活的各种颂歌等等。



瑶家有唱不完的歌。当人们唱够了,跳累了,喝醉了,歌堂进入追打"三怪"的仪式。所谓"三怪"即由三人用黑、黄、白三颜色涂扮成黑脸、黄脸公、白脸公。代表妖魔邪恶,身挂3斤猪肉在前面跑,后面群而追之。有的举刀拿斧,有的拿锄拿棒,呼喊着"杀呀!追呀!打呀!"抢他们身上的猪肉。这"三怪"不管道路坎坷,拚命冲出密集的人群,往田野山岗逃跑。"追打三怪"的仪式,一直弄到追的逃的都精疲力竭才罢休。尔后,那3斤猪肉归扮演者所得。



"枪杀法真"是耍歌堂最壮观的人仪式。传说法真原是一个民族英雄,为驱逐外来侵略,保护瑶家立过功劳。但是后来变节求荣,充当内奸,把外敌引入瑶山,给瑶民带来灾难,瑶民要枪杀他。另上种传说法真是民族英雄,瑶家凡在耍歌堂时都纪念他。这仪式很有特色,由一个英俊威武的男青年装扮成法真,左手抓公鸡,右手执宝剑,挺立站在横架木梯上,再由数人抬起木梯,在歌堂坪示威游行,然后由几名枪手跟着向天鸣放鸟枪。从表演形式看来,反映内容属后者,即歌颂法真,以示纪念。




2 连州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