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寻古探幽晋中行之一 张壁古堡 明堡暗道奇

【花样年华】+寻古探幽晋中行之一  张壁古堡 明堡暗道奇
【花样年华】+寻古探幽晋中行之一  张壁古堡 明堡暗道奇
【花样年华】+寻古探幽晋中行之一  张壁古堡 明堡暗道奇
【花样年华】+寻古探幽晋中行之一  张壁古堡 明堡暗道奇
出发地:太原
目的地: 山西晋中(绵山 平遥 王家大院)
入库时间:2016-09-03 10:34
游记浏览:42
旅行天数:5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1-09-16
旅游简介:httpuser.qzone.qq.com290768326infocenter寻古探幽晋中行1张壁古堡明堡暗道奇2007年11月21日,全国“好之旅”旅游联合体第六届年会在太原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
旅行花费:0
游览月份:12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前序

http://user.qzone.qq.com/290768326/infocenter

寻古探幽晋中行1----张壁古堡明堡暗道奇





























































2007年11月21日,全国“好之旅”旅游联合体第六届年会在太原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全国40多座城市的60余家旅行社负责人会集于此,共议发展。
与会代表在21日~24日期间,赴全山西晋中的张壁古堡、绵山、王家大院、平遥古城、常家庄园,以及东湖醋厂等山西省晋中市的主要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
与会代表每去一处,无不拊掌称奇,纷纷表示原来认为山西无非“一白(杏花村汾酒)二黑(老陈醋和煤炭)、“一佛(五台山)一洞(云冈石窟)”,真没想到光晋中就有这么多元的旅游资源,不愧是古代建筑的博物馆,古代文明的历史书。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多多组团来山西。
应本届“好之旅”旅游联合体年会主办者山西省友好旅行社和玉虎总经理之邀,笔者有机会与全国各地的旅游业界的精英同游晋中,共同翻阅那尘封的历史,追寻逝去的繁华……

寻古探幽晋中行——张壁古堡
   11月21日下午2:00,我们近100人分乘两列大巴,从太原东华天骄大酒店出发,开始了3天的踩线之旅。第一站就是介休市的张壁古堡。
这是一个沉淀了千年历史、吐纳了万般繁华的古村落,隋唐地道、金代古墓、元代戏台、明清民居以及独有的原生态人文环境,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古建筑学专家罗哲文先生在张壁古堡考察后赞曰:“张壁古堡,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国之瑰宝。”并被央视等知名媒体分别以“军事”、“探索”、“魅力”等为主线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2005年央视“全国十大魅力名镇”的颁奖词中概称:“这是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袖珍小城,0.1平方公里的面积,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各种建筑一应俱全,军事宗教、民俗历史多种文化融为一体。可进可退,方寸小城规划高超,鱼型巷龙型口、孔雀琉璃,处处可见心思奇巧。张壁,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
对于张壁古堡我唯有发自内心的敬畏。我既不懂建筑,也不懂军事,更不懂考古,那就做个彻彻底底的浪荡游人吧!车窗外,赭褐色的青山逶迤成九宫八卦的阵势,像是在推演着人际风云、历史演变的轮回沉浮……斜阳慵懒地挂在空中,使人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萧萧凄楚之情。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 明堡暗道奇





  铁锈红的堡墙上书写着同样铁锈红的三个大字———张壁村,印证着荒芜了的岁月,透过横斜的树枝,屋顶上,色彩瑰丽的琉璃瓦在衰草中似乎发出悠长的叹息。张壁古堡的静,静得肃杀,我似乎在观瞻一局玄妙的棋,静则森然,动则飒然,而在静的僵持中,也能直感到千变万化的气氛。
   这时,从售票处出来个小姑娘,是我们的导游小张。张壁古堡位于介休绵山北麓的龙凤镇。始建于公元619年,为隋末刘武周抗击李世民所筑。海拔1040米,占地12万平方米。地势平坦却景观奇特,面向空旷而背抵绵山,依塬傍沟而建,地势偏僻险要。地下筑有立体三层、纵横交错、攻防完备的长达5公里的地道,距今已有1388年的历史,可谓“易守难攻,退避有路”。是我国现存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
   古村堡门由红石筑基青砖垒就,墙体厚实门楼巍峨。站在南门放眼望去,只见堡墙高垒大院深锁,偶尔有当地居民回首微笑,给这座城的凝重平添几分生命的温暖。
随行生变 龙脊街


这条街一反风水陈规,南高北低,斗折蛇形300余米贯穿南北。由东三西四七条巷,五座庙二十三宗殿宇近九十幢古宅院组合而成。史料记载,清朝年间,堡中居民出于谐调风水和兴盛文运的考虑,由堡外花费人力财力运入石材,将街道中央的青石板挖起,铺设了三列平行的红色长石条,一直从南堡门延伸到北堡门,象征着龙脊。北堡门筑有瓮城,原为张壁古堡的正门,但由于交通原因,游客基本都从南堡门进入。南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门外有九条红石铺路,象征龙须。
   走在街上,那被岁月打磨得异常圆润的青石,兀自散发着冷峻的光泽,硬生生地硌着你的脚掌,仿佛在提示,你不是踩着冰冷无语的石板,而是叩问一段令人生疼的历史。临街一侧的墙壁修得非常高大,几乎没有一座民宅把大门设有临街,只有街巷与主街的相交处建筑的巷门,森然肃穆,和龙脊街共同形成“丁”字型交通网络。可以想象,巷门一关,各个巷子既能各自为战,又能遥相呼应。整个村子在静谧中暗藏着的竟然是着金戈铁马的隐隐杀机。
龙首鹤头 福字壁





在龙脊街上第一个丁字路口的“永春”门楼巷口深处,一座“福寿康”府第(张璧首富、清代商人张礼维的老宅)的照壁上,刻着与众不同的一个砖雕“福”字。
曾经游历过不少名胜古迹,见过九龙壁、五虎壁、寿字壁、雄狮壁,无怪乎壮观、精致。独独在这个福字壁面前,一切言语都归于静默,让所有的想象天马行空地交错。
那根基础青砖斑驳,犹如残败的铠甲,却更凸现了影壁的非凡之处。大家惊叹不已,惊的是它似“福”又类“活”,龙飞凤舞,笔断意连浑然天成,奇的是口字写成一点,整个字草书起笔、行书过渡、楷书做结但和谐统一。
导游小张道:左边第一笔是龙首,右边第一笔是鹤头。都说神龙见首不见尾,因而龙身弯曲,龙尾上翘,就隐于鹤头之外,龙自神,鹤自洁,都是民间年画里的主角,祁福长寿、吉祥之意自不待言。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除了龙首鹤嘴都紧闭外,福字右侧的“口”被简化成一点,可见当时户主的审慎处世哲学,鹤脚下的一个“田”则被放得很大,暗喻“民以食为天”,象征着晋商以农耕起家的根本和浓厚的乡土观念吧。
这面福字壁的外轮由两层砖块组成,内轮66块,外轮88块,并被刻成竹节样,是希望后人有松竹气节,能热爱读书、考取功;圆周内的方砖有整有分,又象征着一年四季、12个月份、24个节令或者说24孝,子孝孙贤是大福嘛。没想到一个建筑风水学的影壁,竟被赋予如此深刻的内涵。
如胶似漆 槐抱柳





折返龙脊街,曲折弯转,不远处便是“张壁学校”,牌匾的漆色早已剥落,只有几个农妇悠闲地织着毛衣,自顾用方言笑谈着,恍然有“世外桃源”之感。夕阳为古堡厚重的城墙镀了一层金色,一株树就像入定的高僧,临街盘踞而又卓然不群。导游说这是长在一起的两颗老树,是宋代的“槐抱柳”。槐是千年古槐,柳是百年老柳,就那么抱在一起,根脉相缠,枝干相交,莫非正是《长恨歌》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真实写照,或者说是物化的还原?
   我不禁感叹,槐有“怀乡”之意,柳有“留守”之心,那“槐抱柳”该是和故土海枯石烂的约定吧?毕竟他们已比肩数百年,又值初冬,虬龙盘曲的枝干没有绿的渲染,却挂满了彩色布条,显然早被当地百姓视为庇佑子民的神树。
或许,他们早已阅尽太多的世态炎凉,读罢太多的风云变幻。以一种恩爱的形象,告诫着恋人不离不弃,劝慰着家人要同舟共济,警策着村民要精诚团结,昭示着天下要友善宽容。
释道共存 庙宇群





张壁古堡规划思路相当高超,内涵丰富。据关帝庙残碑、“重修二郎庙碑记”、“重修真武庙碑记”碑文载,不无例外地反映着天人合一、顺应风水的思想。
张壁古堡南高北低,有悖于古代城市选址“子午”坐城须北高南低的规律。故建了两座庙宇———“真武庙”(挡)和“二郎庙”(拦)和其他几座宗教祠庙,庙顶标高超过南堡门,以使北高南低。南堡门建有“关帝庙”来消弭面善的“冲气”。更有意思的是,主干道龙脊街修成“S”形,这样南北门就互不相见,如果街道修得笔直,那么雨水很快流走,在风水上水代表财,这还了得?修成“S”形,寓风水不外流,取之不竭之意。





小小的张壁古堡,至今保存的寺庙,仍有16座之多,这样的密度,在全国也属少见。它们集中分布于北门内外和南门内外的两个寺庙群。在空王殿与真武庙大殿的顶端,建有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华丽精美,据说是韩信等名将,好像是佛教上的将妖魔“赶尽杀绝”之意,有几名游人虔诚地把香炉内未尽的檀香重新点燃,神色肃穆,任青烟袅袅,回望四周,顿觉寺内一片安祥。在大殿廊下立有两座稀世罕见的琉璃碑(有铁栅栏防护),碑之通体为琉璃烧制,孔雀蓝底,黑字书写,碑额为青黄绿二龙戏珠,堪称琉璃艺术世界中的极品。东侧一通记述着空王佛修炼成佛的艰苦历程,西侧一通记载空王行宫修建缘起。
和玉虎说,众神云集,大概正好暗合了中国人神灵崇拜的特点吧!因为作为一个社会人,总会有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心理需求,可能在干旱时要供奉龙神,在讲忠义时要供奉关老爷,在不同场合去找不同的神诉说,也就形成了中国人多神崇拜的宗教观念。也体现着劳动人民对平安幸福的希冀和长盛不衰的祈盼,这是一方百姓的精神寄托和心理皈依。
千年悬疑 可汗庙





传说是反唐名将刘武周的后裔为纪念先祖所建。
   可汗乃突厥族部族之首领,汉人聚居村张壁,怎么会有可汗庙呢?当时我就疑问重重,所幸央视重播了《探索·发现》栏目,才约略知道张壁古堡的千年过往和可汗庙的隐讳往事:
   山西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晋中平原西南通陕,正南走豫,东北向冀,故此系战略要地。据《隋书·列传第四十九章》记载,突厥在后魏时期木捍可汗曾与“西魏师入侵东魏,至于太原。”《旧唐书·列传第五》记载 “刘武周,河间(今河北)景城人。”在武邑“为鹰扬府校尉。”后斩杀太守王仁恭,“于是开廪以赈穷乏,驰檄境内,其属城皆归之,得兵万余人。”“武周自称太守,遣使附于突厥”,“突厥立武周为定扬可汗,遗以狼头,因僭称皇帝”。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终因唐太宗势力如日中天,刘武周难逃“频战皆败”之命运。
张壁村的居民,相传就是刘武周当年兵丁的后裔。他们怀念自己的首领,才建起了这座可汗庙。可汗庙中塑有可汗像,青筋暴突,双眦欲裂,整个造型彰显不羁的野性甚至有点狰狞,可惜像是新塑的,原先的塑像文化大革命时给毁了。不过,他已不是人而属于神。
对了,值得一提的是,置于可汗庙戏台前的一方中华石,青石正面乳白色部位酷似华夏版图,背面则有长江、黄河曲折东行。


九曲回环 古地道








    张壁古堡的地道号称“堡中堡、城下城”,最精彩的一笔非万米地道莫属。据导游小姐讲:地下已发掘古代作战地道3000米,待开掘地道估计尚有6000余米,地道上下三层,深于地表20米。且城堡与地道相联互通。真可谓上有千年古堡相环,下有万米地下长城相通。
   我们跟随导游亦步亦趋地入得洞里,仿佛进了迷宫,唯恐一不小心走散再也无法见到天日似的,神经瞬即紧张与兴奋起来。
   据说张壁地道的设计暗含“六壬奇门”之术,神秘诡异,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地道为三层立体,地道建筑堪称绝妙,立体交叉,纵横贯通,内外一体,攻守兼备,容量极大,既有马厩、粮仓、兵屯功能,又有监视、指挥、袭击、传令、陷阱、闸门、通气、通水设施……还有隔井直下三层底部。堡内现有水井6眼,每眼井的井壁上均开有洞口或洞门。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是放置油灯的地方。高层有喂养牲畜的土槽;中层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栖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层有宽2米~3米、长4米~5米的深洞,是存粮的洞穴。还有几处土洞。说是指挥部用的“将军窑”和收监俘虏的“俘虏洞”。它们附近还有三个可容一二个人躲藏的“猫耳洞”。也称之为“伏击窑”。古堡地下遍布地道,与堡内四通八达。这是典型的古代“守备筑垒”式的军事战术设施。是“明筑城堡、暗挖地道”时的遗物。
   听着小张津津有味的讲解,心底的疑问却越发清晰地冒出来:如此浩大的工程,挖于何时?是整体一次挖成还是历代逐步拓建而成?土石方怎么运送的?运送到了哪里?既没有文字资料,也没有口传。张壁村地道有可能成为一个无法破解的谜。
出了地道,暮色苍茫中的张壁古堡更像是闭关修行的高僧。我们登车前往绵山,开始新的追寻。(待续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