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陕西 > 旅游游记

十一出行之华山游上西峰下华山

十一出行之华山游上西峰下华山
十一出行之华山游上西峰下华山
十一出行之华山游上西峰下华山
十一出行之华山游上西峰下华山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陕西西安市 华山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23
旅行天数:5
游览景点:["北峰","南峰","西峰"]
出发时间:2013-02-23
旅游简介:十一出行之华山游上西峰下华山下南峰,不过10分钟,路上巨石嶙峋峭壁悬崖,古松老柏,荫郁苍翠。路过一标牌,往东长空栈道,往西西峰炼丹炉,时间匆匆,只好放弃奇险奇绝的长空栈道了。过一破屋,门前一破炉,整块...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0
旅行游记

1 十一出行之华山游上西峰下华山 北峰 -南峰 -西峰

下南峰,不过10分钟,路上巨石嶙峋,峭壁悬崖,古松老柏,荫郁苍翠。路过一标牌,往东长空栈道,往西西峰炼丹炉,时间匆匆,只好放弃奇险奇绝的长空栈道了。


过一破屋,门前一破炉,整块岩石镂空雕刻而成,破破烂烂的,估计几百年历史了。道教,我个人向来对此有所鄙夷。所谓清静无为,图了了,清淡,不过是避世的借口罢了。炼丹长生的胡话,间接的荼毒了多少良臣将相,坑害了多少男儿英雄,细数历史,皇帝长生梦,华贵永续,更是可笑可悲!

往前出树林小径,赫然一条苍脊与西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象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雾蒙蒙,远方依稀可见。西峰就是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绝崖千丈,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凝聚了整个华山之气势。石脊上凿有石阶,西北侧,凌空绝壁,铁索围栏,远处云海,几点青黛,云涛惊涌,无风海潮,一片茫茫。壮哉!磅礴豪气,干云霄汗。双手铁链,一脚跨过,俯瞰悬崖,心惊肉跳,刀削斧削,千丈绝崖,云海遮罩,难见其渊深。南侧是南峰,石壁直插云海深处,鹰飞过南峰,倒仰冲天难,落崖壁亦难,鹰尚且如此,人力之为,便可知其渺小。


翠云宫边上有两块大石,站在石头上,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海万里,周野屏开。青者如黛,白者如垩,峭者如削,剥者如脱。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宁静,宁静,一种让景色掏空迷醉了的感觉,剩余的真我的宁静。佛云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此时就像遁入了色界中的初禅天,寂静清净无染的色地“离生喜乐地”。悠悠宇宙,万生万相,偶然中存在,偶然中逝去。“常、乐、我、净”,“无常、无乐、无我、无净”,非枯非荣,非假非空。哎,竟然会有此想,莫非与佛有缘,终将入世佛门?

此念休提。

坐在石头上,远景是云海滔滔,孤岛若隐,丹青丽雅,瑰丽如画。非常好的摄影角度。独坐云头,任他风起云涌,我自波澜不惊。易龙在这的照片没拍出风采,猫驴儿的倒是很不错,构图也不错,三分之一的侧坐,面向镜头,整个人突出于云海背景前,意境深远。而我,也是这构图,也是这背景,坐姿不同,不过很喜欢这张照片,尽管只是侧影。“闲云轻风醉青山,苍穹无语星夜寒,真要是静夜独坐,聆听天语,该是何等意象?借用隐士陈抟诗句"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


逗留半个小时,时间紧张,不能多呆。依路标指示,经过太乙莲台,此台,有一莲花洞。洞中传说,却无知晓,沉香劈山救母,便是西峰故事。时间匆匆,没能上西峰,瞻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风景之绝壑,仰杨公塔之忠怀。行路匆匆,下山即是路,有路即是下西峰。一路,踏十八潭桥,过莲花桥,桥下流水潺潺,林深草密。凉爽宜人。往上行一段路,就到了,上南峰的路,即是东峰腰上的路。

很快不到1420,就到了金锁关。居然这样速度,脚力好!出金锁关,听到有喊:“炸弹、炸弹,小心、小心!”不知所以然,原来是前面一挑夫的声音。肩上扁担两边各一煤气罐,罐儿上还绑着大麻皮袋。哇哦,这也太夸张了。一百多斤,挑着上下华山。难以想象啊!

金锁关往下走,路显得轻松,风景显得朦胧,是雾浓了还是山更远了?厚厚的云中,偶尔穿云而出的山顶,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在迷蒙之中。人是微观世界的生物,华山是宏观世界的盆景,供应着宏观世界的人观赏,而时间在宏观世界里对于我们微观世界一刻也是万年的混沌。倘若,宏观世界里的人,砸碎盆景,焚化。此时,我们正在华山上行进,华山将会是怎样的山崩地裂,人又将是怎样的悲天呼地啊?一种世界末日的壮阔和人类的渺小,啊,无解的渺茫。


很快就到了五云峰,下去两条岔路,苍龙岭方向有人把守,说下山不能走。听到此消息,彻底郁闷,此事非人力所控,没办法。还是沿着飞鱼岭下,路上几乎是慢跑。很快又是擦耳崖,不走原路。擦耳崖腰间,开凿一条路,顺路而下,路边是绝崖,有铁栏杆围着,显得很安全,东侧就是黄甫峪。

将近1440,到了日月岩,雾气浓厚,路上还有中华石,形酷似中国雄鸡地图,此石形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云母花岗岩石。古老啊!神化啊!1445到了,北峰纪念亭。

往西,下老君犁沟,转过一段下山夹道石阶,左边垂直石崖叫横翠崖,崖上石刻琳琅满目,石壁上“民族特色”,据说是蒋介石亲笔所题。右边转过去,几乎垂直的石阶蜿蜒垂直而下。若没有两边的铁索,根本不敢下山,要是滚了下去,死路一条。小心握着铁索,一步一阶。自下而上的游客,喘着气,呼啦啦的,抓拉着铁链,小心的往上。两相对比,还是下山容易。据了解,旧时,山水长期冲刷,形成一段槽型险路,因路在陡峭直立的岩石上,无石阶又无垂索,行人至此,必须躬腰曲背,依仗岩石上的石窦石窝(也属人力所凿),手脚并用,方可往上攀。清颜光敏诗《犁沟》:“犁沟断绝壁,直上无回藏。熊径复鱼贯,谁得相扶将。此时的铁索石阶,是经多个朝代不断的修整而来。终于下了这段称之谓猢狲愁的险路,到了群仙观,供奉纯阳祖师吕洞宾。



过了依山而建的群仙观,过二仙桥,望眼去,群峰环翠,壁立千仞,嶙峋夔石,西峰笔立,迷雾腾空。不远就是百尺峡了。百尺峡又名百丈崖,在千尺幢上,是与千尺幢齐名的著名险道。此处两块岩石壁立欲合,依崖隙直立一鱼脊形巨石,呈90度,高46米,沿石脊凿阶91级,阶宽仅可容人半足。这里势危坡陡,通道狭窄,且有两悬石,摇摇欲坠。这里的石阶,整齐有序,追想古代,近了说,明清时代,此处并无石阶,仅几个石登窝而已。再遥远,魏晋南北朝时期呢?华山一条道,将会更加险峻难攀。自上而下,可见悬石上刻“平心石”。穿过悬石,回望,另一悬石上刻“惊心石”。紧接着,便是更险的百尺峡段。站在峡口顶端往下看,双腿打颤。两边崖石直立,石阶垂直而下。双手紧握铁链,低头紧盯脚下石阶,一步步,步步惊心,煞是费劲儿。要是上山,就不会有这揪心的担忧了,因为拉着铁索,头往上看就行。易龙在前,下了险路,回头给我们拍照,照片上看,脖子上挂着相机,摇摇晃晃的,背上还有背包,自己又得小心翼翼,看着甚是可怜。猫驴儿一身轻装,腰间外套一挂,显得很轻松。

好不容易下得百尺峡,紧接着,又是千尺幢。这里原为一崖间裂,宽仅三尺,直立70度,后来人们沿隙凿拓成路,有石阶370级。阶宽仅可容半足,游人登临,仰视一线天开,俯视若临深井,故又名天井。原幢口置有铁盖,盖上则可完全封闭路径,幢壁“太华咽喉”石刻,真可谓“自古华山一条路”。从天井口下,易龙最前,猫驴儿在后,我最后一个,依然小心谨慎。这一线的深井,令人心惊目眩。历史记载,千尺幢的开通大约始于汉末。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游人便从华山峪攀千尺幢登上主峰。经过唐、宋、元、明时期,这里已经形成了一条上下笔直的漕沟,沟旁崖缝里插了一排短木橛供游人上下踩踏,明代时开始安了铁索,开凿了石窝,明朝中后期有了石阶,又经清朝与民国加固,解放后多次修整,石阶慢慢完备。千尺幢,有诗云:“险光一线开,窄缝夹青天。蹑登先妨膝,扳崖侧用肩。


1510分,终于下完千尺幢,到了回心石处,这一路下去就方便快捷了,过九天宫、青柯桥、紫云宫。

1520分,到云门,过水飞石鸣处,毛女洞,药王洞,莎萝坪。

1600分,到第一关的五里关,曲折而下,到鱼石。

1610分,到华山门售票处,过五龙桥。

1620分,到玉泉院,结束华山游。

一路上走这些水泥路,磕磕哒哒的,又是下山路,而且赶得很急,我的相机和背包,自华山顶到现在,越发让我疲惫不堪。到玉泉院,一直往前走,就是公路。打听得知,前面可以坐上回西安的车。


时间流逝着,心里开始焦急起来。问了很多人,指的方向都不对,看站牌,也都没有回西安的。最后得知,还有10里路左右到华山东山门,才可以坐上车。

天啦,路上行来往去的车,还有偏西的太阳,时间越来越少。方向是对了,易龙一路小跑,我们紧跟其后。累得我两眼发黑,唾沫星儿都是干瘪的,揪心的痛也跑到了嗓子眼儿。

快点,再快点儿。

“前面就是车站了,还有10分钟。”路人回答我们。

1715分,远远的能见着停车场了,竟然是来时的停车场。老天不负苦心人。

1722分,终于有车,还可以上。身上的汗水,早已浸透了。

一个小时,居然是消耗在跑路赶车上,要是去东峰中锋,完全够了,可惜啊!

1730分,车启动了。行驶在回西安的路上,讨论了遗憾,也讨论了收获。慢慢的,车上安静了,估计都疲惫了。闭眼休息。

到了城里,由于是930号,明天放假,路上堵了一会儿。

到了车站,晚饭考虑在特色的夜市,鼓楼大街。

2000分,在鼓楼大街转悠,吃烤串,吃羊肉泡馍,喝呼喇汤。然后再转悠,到了鼓楼,看了钟楼。

一天的时间丰富而多彩。在鼓楼,其实还没料到,竟然还有来此的机会,是感慨,亦是唏嘘。

因为这一切是回忆,回忆让人变的心酸,也是另一种美好。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