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来小雪山林道接鞍马山登顶

稍来小雪山林道接鞍马山登顶
稍来小雪山林道接鞍马山登顶
稍来小雪山林道接鞍马山登顶
稍来小雪山林道接鞍马山登顶
出发地:深圳
目的地: 台中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27
旅行天数:4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6-01-14
旅游简介:稍来小雪山林道接鞍马山登 稍来小雪山步道是一条美丽又亲切的景观林道,当冷空气阵阵南下,台湾中高海拔地区的山林,染上一层层秋色,这步道是从雪山山脉迤逦而来的棱脉,由小雪山、鞍马山、稍来山跟鸢嘴山的棱线连...
旅行花费:3
游览月份:1
旅行游记

1 稍来小雪山林道接鞍马山登顶


之前曾跟团走过一趟鸢嘴山稍来山林道,往鞍马山的林道当时因气候,没能如愿登顶探访。美丽的步道总是让人朝思暮想,随着最近天气冷锋一波波来袭,心想此时机,应该是赏枫的最佳季节,择日不如撞日,于是利用元旦假期前往,打算用一天的时间来回,不过得摸早黑出门才行~

 




天还没亮由逢甲民宿出发经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35 K的「大雪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大门口。因差半个钟才八点,未到开放时间(0800~1700),直接购票进入(全票200/每人)。门内就是停车场,一开门我们就进入,算来我们是今天第一个进来的游客了。停车场旁的枫红让我们还没出发就已惊艳万分,此行就是冲着赏枫而来,这个美丽的开始,令我们精神为之振奋!背起背包迈开步伐,迎向灿烂朝阳,开启今天的旅程。

 




停车场旁即为「梢来小雪山步道」的登山口,往鞍马山及小雪山的登山口则在35.2 K处,海拔高度约2000公尺,登山口旁为210林道入口。顺着林道上走,全程至鞍马山(海拔2666 M)约八公里,沿途林木蓊郁,步径非常明显,每0.5 K就立有一根里程木桩。由于坡度合缓易行,8 K爬升才六百多公尺,因此我们便采取顺时针上走的方式,计划走到鞍马山后,往鞍马山庄方向下切,经木马道东侧入口时,再走木马道从船型山苗圃出来。

 








森林中大多是冷杉等林木,大小粗细均相同,应是过去伐木后在栽种的。从林中散布其间那腐蚀又长满苔藓的大树头,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是巨木参天的原始林。森林间偶尔几株枫树、台湾红槭树等变叶木种林立其中,泛红的叶子,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鲜艳耀眼。片片落叶随风飘落覆满山径,空气中除了桧香之外,还有浓郁的秋天气息~。那种淡淡的轻愁滋味,让人打从心底的感动。今天天气虽晴朗,不过在冷冽的低温下,日照不到的角落,仍然结了一层霜,雪白的冰晶闪闪动人。这种天气行走其间并不觉得冷,但一停下脚步休息,就可感到些许寒意上身,这样的季节爬郊山最舒服了。

 








行约两小时抵达了位于5 K附近的凉亭,这里是整条步道的中间点,也是唯一的凉亭,大多数山友都会选择在此午餐。凉亭周围林木茂密,并无任何展望,旁边有一条路径可通往41 K处的船型山苗圃及木马道。见时间才十点半多,用午餐尚早,于是吃点零食水果休息片刻后,继续朝鞍马山方向前进。

 









过观景台后,林道间开始出现许多造型古趣的枯木,有些高直挺拔,有些则纠结曲折,矗立在湛蓝天空下。树虽已逝,但形体依旧维持着它屹立不摇的躯体,有着一份坚忍苍劲之美,默默向世人诉说它曾经灿烂的生命。

经过最后一段爬坡,上到8 K的鞍马山岔路口,至此往左可经鞍马山军事营舍,再踢两公里的林道到达大雪山林道50 K处的小雪山庄,而往右则下到43 K处的鞍马山庄及游客服务中心。

 


















餐毕起身续行,一段松针铺地的平缓棱线后,即开始一路陡下,从陡峭的坡度看来,从鞍马山庄这里上登,似乎也不是很轻松~。行约半小时下到了木马道与鞍马山庄岔路口,直行再600公尺就可以下到鞍马山庄,而右侧便是木马道。木马道是大雪山森林游乐区里最具特色的林道,是以前伐木时期运送木材之用,这么具有历史意义的步道,当然得走上它一回!于是取右选择走木马道,往船型山苗圃方向前进。

 










大约花了二小时就走完木马道,抵达西侧入口,至此岔路口取左下切可至船型山苗圃,而往前直行再右转上坡,就是通往稍来小雪山步道5K处凉亭的路。这条美丽舒适的木马道,硬件设施非常完善,非常适合全家人同游,欲前往一游可将车停在鞍马山工作站的停车场,从船型山苗圃往鞍马山庄的方向行走,下到大雪山林道43 K后,看要踢马路回鞍马山工作站(约2 K)或者原路来回均可。散步悠游的话,四小时就可轻松走完一圈。

我们取左顺着阶梯下行,约十分即抵达了船型山苗圃后方的登山口。至此接水泥路,左转是往船型山苗圃,往右下行则通往苗圃的鞍马山工作站。取右往鞍马山工作站下去,走了一段道路就到了。

 








回到停车场后与杨先生不断道谢,让我们省了近六公里的山路。就在欲上车离开时,突然来了一位普通话发音不是很标准的先生过来问我说:「请问你们要下山吗?我们能否搭你便车呢?」讲话同时手还指了指不远处两位外国人。真是好巧呵!没想到我们才刚搭了别人的便车下来,马上换成有人欲搭我便车,当场马上答应!不过这回得请他们三位委曲挤一下了…。

原来那位前来交涉的先生是新加坡人,难怪国语口音怪怪的,而其他两位则是加拿大籍。他们车停在27.5 K处的鸢嘴山登山口,今天特地前来纵走鸢嘴稍来山,再从35 K下来。真佩服他们的精神,三位外国人,没有任何当地人带,还知道来欣赏台湾这处美丽的森林游乐区。

27.5 K让三位国际友人下车,原来他们是骑种型机车上来的,真酷!与他们道别后。后来将车停在了视野较佳的避车道,欣赏完日落美景才踏上才驱车返回台中

 

注一:

木马的形状如雪橇,木材放置并以麻绳牢系于木马架上,起运时人立于木马前方,肩搭背带用力拖拉于木马道的枕木轨道前进。木马道宽约23尺,每隔2尺许横铺一就地取材的小径枕木,望之如轨道而无铁轨。为利木马滑行,拖行同时须时时加油,以减少磨擦,通常以廉价的桐仔油、菜仔油置于竹筒内,用时以鸡鸭毛涂于枕木上。

 

注二:

位于大雪山森林游乐区,船型山苗圃的金故经理嘉谟纪念碑,默默沉寂了数十年,随着鞍马山工作站新建办公大楼即将落成,纪念碑周边环境,将一并美化,成为大雪山游乐区之新地标。

金故经理嘉谟纪念碑是前大雪山林业公司时期,在1965年为纪念林务部经理金嘉谟先生,在任期间致力于林业之革新发展,尤其对林业公司之筹备及苗圃之拓垦、苗木之培育、伐木迹地之复旧造林等贡献良多,不幸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得年四十五岁,为表彰其对林业之贡献,特于船型山苗圃旁,建纪念碑乙座。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