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圣地西柏坡游记

红色圣地西柏坡游记
红色圣地西柏坡游记
红色圣地西柏坡游记
红色圣地西柏坡游记
景点:富锦/fujin
出发地:安阳
目的地: 西柏坡红色胜典景区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33
旅行天数:2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5-10-06
旅游简介:西柏坡红色胜典景区 2015年12月25日从河南回辽宁路过石家庄,想起第二天是毛主席诞辰122周年,决定去西柏坡一游,缅怀一下老人家。下午6点乘火车到达石家庄火车站,去西柏坡的大巴是在石家庄北站发车,...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2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西柏坡红色胜典景区

    2015年1225日从河南回辽宁路过石家庄,想起第二天是毛主席诞辰122周年,决定去西柏坡一游,缅怀一下老人家。下午6点乘火车到达石家庄火车站,去西柏坡的大巴是在石家庄北站发车,本想乘公交转到石家庄北站,第二天乘大巴前往,在车站有去往平山的面包车揽客,为节省时间花了20元坐上拼客的面包车来到到平山县城过夜,第二天一早从平山客运站坐最早的班车开赴西柏坡(石家庄去西柏坡的公共汽车在北站只有三趟,最早6:40且也途径平山客运站)。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离景区很远的公路旁,有一个较大的停车场,立着醒目的西柏坡停车场的招牌。自驾而来朋友不要再此停车,而是要把车直接开到景区院内的停车场。

   那段时间河南河北严重雾霾,潮湿阴冷,但26日清晨到达西柏坡时,这里却蓝天一片温暖如春。从汽车站点沿着一条宽阔的大道就可以来到景区。先到的游客服务中心免费领取门票,然后参观了紧邻的国家安全教育馆。


国家安全教育馆。由国家安全部、省安全厅和西柏坡纪念馆共同建设、共同主办的。里面的布局幽寂曲折,走廊铺设着厚厚的地毯,透着浓重的神秘感。里边的展览以《无名丰碑》为主题,利用图片、实物,结合动态模型、场景复原和艺术浮雕。采取虚实对比,动静结合,采用媒体、凹面镜成像、幻影成像等陈列形式,
深刻诠释了我党隐蔽战线的斗争历史和建国后的反特反间工作。








(胡宗南进犯延安时,部队配备了先进的测向仪,可以对大功率电台进行定位,根据熊向晖提供的情报,周恩来亲自下令所有电台停止工作,使胡宗南占领延安后,找不到我军撤退的方向,三天之后,我军利用测向仪不能对小电台进行准确定位的弱点,用小电台调动指挥我军,用大电台迷惑敌人,短短三个月,在敌强我弱的情报下,我军就取得西北战场上的三战三捷。歼敌14000余人。)


(画面中介绍的是钟琪、董健民夫妇,1947年初,中央为了掌握东北战局的情况,派他们到大连秘密电台工作。他们带着通讯密码和不满2岁的孩子从延安出发奔赴大连。当他们乘坐的商船驶入渤海海域时,被国民党军舰击中,敌人要上船搜查,为了保护密码,他们抱起被弹片击中的孩子,一家三口毅然跳入大海,与密码共存亡是他们的誓言。)




出了国家安全教育馆南行迎面的山顶上是西柏坡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修建的建,1999年重建。其主体建筑主要由引路、广场和纪念碑三部分组成。引路是花岗岩70级台阶,长65米,宽8米,广场600多平方米,全部用浅红色大理石铺成。碑体为六合体浅红色花岗岩,取六合之意,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丰功伟绩。纪念碑碑身高20.5米,碑正面上书“革命圣地西柏坡”大字。

正面随着台阶立有三组六块大理石浮雕墙,描绘了三大战役的历史画卷。这种形式在纪念碑中是少见的。




纪念碑矗立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之中,给人以壮美、雄伟、坚实之感,是西柏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登高俯瞰惊喜的发现不远处碧水浩瀚,原以为西柏坡是一个黄土山沟里的小村,却不知这里是有山有水景色宜人。问过清洁工才知下面是南岗水库,是
50年代修建的。水库建成前的西柏坡紧邻滹沱河,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走下纪念塔沿着马路走到水库边这里是个旅游船渡口,冬季已经停业。






   水库对面就是西柏坡陈列馆,陈列馆前广场矗立着当时党中央的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的铜像,铜像栩栩如生,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无限的信心我去的时候西柏坡的工作人员正在举行向伟人雕像敬献花篮仪式。便一起对伟人雕像进行了鞠躬参拜。






参拜后进入陈列馆进行了参观。该馆于1977年建成,依自然山势分为上下两个回廊式四合院、馆标是邓小平于1984年题写的。陈列馆共有12个展室,围绕“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主题,以大量的实物文字和影像重点介绍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其形式设计完善、制作精美,艺术品味高,独具特色。

















































































出了陈列馆,见旁边的西柏坡廉政教育馆正在维修中,便又顺着大道南行来到了西柏坡丰碑林,丰碑林也叫石刻园,该园在建筑设计上吸取了古典建筑和南方园林的特点,碑廊迂回,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整个建筑红瓦盖顶,白墙合围,绿树掩映,与蓝天白云碧水相映成趣。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块黑大理石,石面上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1955年授少将军衔以上的老将军、社会各界名人、全国著名书法家等的题词书法作品560余幅。园内汇集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和名人书法墨宝近600幅于大理石刻。园内中心碑镑刻着我党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真迹。整个建筑红瓦盖顶,白墙合围;碑廊迂回,亭台交错;吸取了古典建筑与南方园林诸多特点,其布局风格独具匠心,让游客在游船画舫般的山水美色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参观了丰碑林,沿着墙边的路向西一段时间后,见到了西柏坡雕塑园,雕塑园是一所寓雕塑于园林的综合性建筑。园内树木苍翠,花草怡人,映衬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风范铜雕。这些铜雕由著名雕塑艺术家程允贤先生创作。其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整个园子不大但氛围高雅,景色迷人,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去处。








穿过雕塑园,就来到了中共中央旧址。现在看到的是1970年在距原址500米、海拔高于原址57米处复原建设的,当年的真正原址已经变成了水库看不到了。整个旧址是几十栋极其普通的河北土坯平房,有五大伟人和董必武等领导人居住和办公的旧居,有中央各机关的办公室,还有来这里参加会议的代表的临时宿舍。里面的办公和生活家具都是当年的实物。1947年5月,以刘少奇、朱德为首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先期进驻西柏坡。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并实施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土改。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在此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直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京。就是在这种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规划了新中国的蓝图,并从这里走向北京。西柏坡以其特殊的贡献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这是中央来到后修的防空洞,全长232米,共有4个洞口,里面很狭小,甚至不如冉庄的地道宽敞。防空洞上面的山上有一个防空报警钟,敌机来时,敲钟发出警报,敌机走后,便发出解除警报的信号。


这是朱德的故居,陕北来的同志盖的窑洞式平房,明显区别于当地的民房。起初准备让毛泽东同志住,毛泽东同志考虑到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给了总司令。这样朱总司令才从与刘少奇合住的前院搬到了这里。






















刘少奇和王光美就是在西柏坡结的婚。共产党的领袖们就是在这简陋的而艰苦的环境中运筹帷幄指挥了三大战役解放了全中国。

中央军委作战室坐北朝南,位于毛泽东、刘少奇同志旧居中间,建筑面积69.4平方米,共5间,西边一间为资料室,东边相通的四间为公室。这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建造的,木料用的是拆毁敌人铁路的枕木。

  当时的作战室共分三个科:作战科、情报科和战史资料科。其主要任务是组织侦察、草拟电文、协助指挥作战等。作战室每周开一次总结会,研究汇集敌我双方战场的情况,并提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和设想。朱德总司令经常来军委作战室,时常给作战室的工作以具体指示。作战室新提供的大量军事资料和数据,都要经过朱总司令、周副主席认真地研究、核对并拿出自己的意见之后,才送到毛主席那里。朱总司令和周副主席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协助毛主席组织、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领导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来标图。据不完全统计,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西柏坡短短10个月里组织指挥了24次规模较大的战役。是在这个屋子里,作战室的全体人员曾设计、研究、讨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图案。

毛泽东同志旧居是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一个磨盘和猪圈,当年毛泽东同志不让拆掉这些东西,他说我们走后老百姓还要用。揪树下磨盘旁即是毛泽东同志夏天纳凉的地方,也是和战友们工作的场所。


后院四间北房是毛泽东的寝室和办公室,里面的沙发、茶几、办公桌、台历、书架、火盆等实物再现着他俭朴的生活。
穿过防空洞,看到一座三间窑洞式的房屋,它是陕北来的同志盖的。起初准备让毛泽东同志住,毛泽东同志考虑到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给了总司令。这样朱总司令才从刘少奇同志的前院搬到了这里。屋内的用品和其他首长一样,大多是战利品。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陈毅同志送给他的,这是1947年孟良崮战役中我军从敌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那里缴获的战利品,在西柏坡总司令一直使用着他。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军事组的同志,像彭德怀、贺龙、陈毅、聂荣臻等多次在这里讨论军机大事。在总司令去世前20天,他亲自批准将这套桌椅送给西柏坡。当年他和刘少奇等同志一起不仅成功地领导了中央工委的工作,还协助毛泽东同志组织指挥了三大战役,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位于中共中央旧址大院的西北角,建筑面积112平方米,是当年中央工委修建的大伙房。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开会时临时而布置成会场。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也就是在这里毛泽东主持了会议并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奠定了建国大策。毛泽东在报告中预见到革命胜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站在这里,不仅思绪万千。当年老一辈革命家们就是在这样艰苦而简陋的环境中,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当年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的国民党将军黄维,特赦后来到这里参观,黄维设想过指挥三大战役歼灭150万敌军的作战室,虽不会像南京国防部的作战室那样富丽堂皇,起码比起他兵团的野战活动房要气派得多,怎么是个北方农舍?在来来回回走过军委作战室的小屋几圈以后,他不禁由衷的感叹:共产党就在这几间小屋里打败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国民党当败,国民党当败,共产党伟大啊!

    旧址的旁边是一个旅游纪念品市场,可以买一些红色纪念品,价格很便宜。还有一个餐饮区,有不少特色快餐。


 至此参观结束。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