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行】圣人故里文化之旅 五一行摄曲阜

【五一出行】圣人故里文化之旅 五一行摄曲阜
【五一出行】圣人故里文化之旅 五一行摄曲阜
【五一出行】圣人故里文化之旅 五一行摄曲阜
【五一出行】圣人故里文化之旅 五一行摄曲阜
景点:济宁/jining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曲阜
入库时间:2016-08-27 07:30
游记浏览:32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孔庙","孔府","孔林"]
出发时间:2014-06-12
旅游简介:行摄曲阜  钢筋水泥的都市中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倍感压力,每天面对着若干电子产品、网络社交软件却越发感觉空虚。走出斗室,去广阔天地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已经成为大家的迫切需求。于丹曾说:“道不远人,让我们...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4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行摄曲阜 孔庙 -孔府 -孔林

  钢筋水泥的都市中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倍感压力,每天面对着若干电子产品、网络社交软件却越发感觉空虚。走出斗室,去广阔天地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已经成为大家的迫切需求。于丹曾说:“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人的光芒下学习成长。”作为一位国学文化的忠实“粉丝”,楼主一直渴望着可以踏上一段文化之旅,感受往圣先贤们的魅力和思想光辉,期待在旅程中荡涤心灵,感受到灵魂的升华。说来也巧,今年五一假期一位好友提议出发去曲阜游玩,参观一下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到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走走,楼主就欣然应允。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以其“委曲长七、八里”而得名。


南北方向的神道路

  在从车站到达三孔景区的路上,楼主仔细观察了沿途的每一条街道的名称,发现这里街道的命名都特别文艺范儿。像“有朋街、弘道路、静轩东路”等等不一而足,足见圣人故地民风儒雅,人人向学的特点。

  沿着神道路向前走了几百米,便到了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也是现在孔庙的正大门。


透过城门看古城沧桑

  现在的“万仞宫墙”是明代为了保护孔庙而修建,所以无论从各个角度来看,城墙都透着一股坚实。漫步走进正门,楼主发现城墙分外墙与内墙,修建工程的坚固程度不亚于北京城的老城墙,在这一点上足见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圣人之地的视程度了。抬头仰望内墙门楼,楼主发现这是一栋九脊重檐歇山顶的建筑,虽然在古代建筑里不是最尊贵的,但也可以排名前列。


牌坊文化证大家风范

  牌坊又叫“牌楼”,是汉文化的特色建筑,在封建社会是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的象征,在三孔景区这一点表现的十分明显。孔子及其后人的德行 被广为称颂,所以孔庙孔府所设立的牌坊也十分众多。



棂星门

  继续前行所见的下一座石坊上雕刻着棂星门三个字,相比金声玉振,这道石坊要普通一些。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这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圣人门第的大家风范体现淋漓。



至圣庙

  中国古代盛行阴阳五行学说,在棂星门之后所见到的“太和元气”石坊印证了这一点。“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汇合、充和之气;“元气”为生长万物的根本。设立这样的石坊是为了夸赞孔子的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高贵的以免,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使全人类的思想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地。而“至圣庙”一词则来自与司马迁的《史记》一书,“孔子世家”一篇称赞孔子“可谓至圣也”。从正门走到至圣庙石坊的一路,楼主不禁感叹,在中国古代可以被历朝历代如此推崇的人物恐怕孔子是空前绝后的吧。孔庙的庄严气氛被多道石坊映衬出来,大家风范无人能及。



孔林洙水桥


石碑文化见历史沧桑

  除了牌坊,三孔的石碑文化也是值得一提的。虽然没有统计过,不过楼主一路走来所见的碑刻大大小小可能达到数百块,其中有些保存完好的仍然可见上面雕刻的文字,默默诵读,犹如与古人精神相连。也有一些在历史朝代的更迭,战火之中损毁磨平,用手指轻触碑上的遗迹,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生出。




碑上雕刻的龙纹栩栩如生

  龙纹是封建时期皇权的象征,但是在孔府孔庙却不难看到用龙纹装饰的石碑。这些石碑大多是各朝皇帝来孔庙祭拜,或歌功颂德,或记载史实所立。所以这样的石碑大多气势恢宏,高大数米,而且石碑的周围建有碑亭用来保护石碑。




不同的碑刻形制亦有区别




这四块连在一起的碑刻上面的每个字都有手掌大小

  历代皇帝对于孔庙几乎都是保护有加的,修缮维护工作一直在进行,这其中尤以明清两代为重。封建王朝的皇帝祭拜孔庙既是一种传统,也可以用这样的行为昭告天下,自己是崇尚文化,礼贤下士的贤能之主,希望广泛收买天下人心。直到文革时期,人们掀起了“批孔”热潮,好多文物在这期间被损毁,只剩下断壁残垣。




万仞宫墙,曲阜城正南门匾额

  弘道门是明朝时期孔庙的正门,现在门上朱红衬底上的三个黄金大字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原意为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能总结阐发前人之道而成为圣人。此处借“弘道”二字,赞扬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集先圣先王之大成,成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




上下悬挂双匾额是孔庙的特色

  在孔庙参观的过程中,楼主发现很有趣的一点。不同于其他历史遗迹景区,孔庙内好多地方的匾额都不止一块,一般是上下两块并存。看得多了,楼主便有了疑问。后来,经过楼主的推测得出了结论,有两块匾额的地方一般都是同一朝代两位皇帝分别题写,而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放在上下的位置。就像乾隆皇帝是康熙的下下任皇帝,为了表示对爷爷的尊敬,题写的匾额就放在下面的位置了。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进入孔府,自然要走走圣人之门。跨过大门的一刻,感受到孔氏宗族收到了历朝历代多少荣誉与赞美。




三叶草




门环




太湖石旁的植物




在孔林拍到的花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