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北京 > 旅游游记

黄花城野长城行纪

黄花城野长城行纪
黄花城野长城行纪
黄花城野长城行纪
黄花城野长城行纪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北京
入库时间:2016-08-03 11:14
游记浏览:35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北京-怀柔-黄花城长城"]
出发时间:2014-03-23
旅游简介:黄花城野长城行纪  受友人相邀,择一晴日,一道攀爬黄花城野长城,既与在京同学联谊,又为消减论文开题前的紧张压力与烦恼。  去黄花城长城,如果没有私家车,交通不是很方便,既要在北京城里城外来回转车,又十...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3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黄花城野长城行纪 北京-怀柔-黄花城长城

  受友人相邀,择一晴日,一道攀爬黄花城野长城,既与在京同学联谊,又为消减论文开题前的紧张压力与烦恼。


  去黄花城长城,如果没有私家车,交通不是很方便,既要在北京城里城外来回转车,又十分费时费力。幸好友人有车,一路向北而去,先后经京藏高速——西关环岛——京银路——昌赤路——怀长路——安四路——到达黄花城乡。

  路上竟然路过了十三陵,这是一个无字的墓碑。

  牵头的既是一位野游爱好者,又是一位被众多同学所公认、德高望重的老大哥,为人正直,知识渊博,像个学富五车的老学究,因此,大家都称之为“范教授”。北京城里的景点,多多少少都已领略过,教授目前最喜欢的就是到北京周边去探访古迹。
 

  教授介绍说,黄花城长城是他比较喜欢去的长城之一,人没有八达岭那么多,而且还不要门票。最主要的,是它以险峻、原始而著称,未经开发、修缮,仍保留着明朝时的原始风貌。 

  还没上山,就已经感受到它的险峻了,瞧,这斜坡的角度好刁钻。 


  远处是群山,山那边可能就是关外了。 


  这是上山的路,需要从长城外的小路上去,然后在前面那个烽火台后面当地百姓私设的小梯子上去,每人需要交3元的过路费。网上传说是25元门票钱,看来剑走偏锋还是有好处的,于是心内一阵窃喜。
 
 

  虽说是未经开发过的,但看样子来的外国人和游客也不少,只不过比较分散罢了。未经开发恰恰也就意味着没人保护,墙上和地上被乱涂乱画得很严重。 


  远处,破烂的城梯,证明着这段长城特有的“野”的属性。
 
 

  与八达岭不同,黄花城长城的城墙两边,很多都没有墙坨,光秃秃的,而且,好多地方也没有台阶,都是平平的石板,一不小心就容易滑下去,且直接从长城上滑下去,一直滚到山角下。

 

   角度很陡,城墙残破不堪。

 


  走了一小段,就开始喘了。

 

  走了一小段,就开始喘了。 


 
  边走边想,连走路都这么困难,古人是如何把那么大的石头一点一点垒上去的呢?瞧,这像不像一条蜿蜒的巨龙?

 

  走了这么远,还是没看到一个游客。四周静静的,一片苍凉。而八达岭长城上则全是人头,正所谓“上山看屁股,下山看脑袋”,根本无暇驻停,否则后面的人会把你挤下去。这里就不一样了,随时可以坐下休息,坐哪儿都行。 



   从这里开始,台阶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这要是在古时候,估计还没打仗,兵士们光爬这台阶就已经累个半死了。可想而知,即使敌人爬上来,也会体力尽失的。

 


  前面的路突然向下呈60度角,且没有台阶,都是这种滑溜溜的石板。

 

  北京难得的好天气,天竟然也会有这么蓝的时候,真是人品爆棚。 
























  远处的长城,像一条细线,蜿蜒而上。 

     夏天来估计会很热。秋冬来,可能领略不到夏天时的葱翠,但也别有一番风味,冬天的野长城显得更加苍劲、雄浑、厚重。     

  

  看,远处的小黑点都是同行的人。 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我坐在这里,不再攀爬,坐等他们下来。已经有人爬到至高点了,上面的路越来越难爬,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拉越大。

   我拢起双手,向远处的朋友们呼号:"喂~~~~~"没想到的是,以前只在电影里见到过的场面,如今竟然在这古长城处也出现了——我的声音在空谷中回荡——“喂~~~~~喂~~~~喂~~~”要知道,这对于一名来自大草原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因此,开始不停地呼号,根本停不下来,以至于远处的朋友们莫名其妙地跟着我不停回应。因为在他们呼号时我也听不到他们的回音,所以能够想像他们当时惊呆的样子——在那儿不停地喊什么呢?忘吃药了吧?  

 

 


  我坐在古烽火台上,打开手机,放着用大提琴演奏的纯音乐《天边》和《鸿雁》。这里是那样地宁静,周遭只有我一个人,耳畔只有风的声音和缓缓流淌出来的悠扬音乐。我就那样静静地坐着,晒着太阳,任凭耳畔山风呼啸而过,望着远山,抚摸着风蚀的城砖,仿佛瞬间穿越到了明朝,成了一名戍边的将士。可惜的是,我是一名东北人,这长城当年想必就是防我们的,因此,立即收起了矫情,想像着山那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家乡景色,竟然有些想家了。

  其实爬山有时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勇攀高峰者有之,知足长乐者亦有之。勇攀高峰者爬到目视所能及的至高点时,也会发现,原来后面还有更高的山在等着他——除非到达的是珠穆朗玛峰顶。而知足长乐者也有烦恼,那就是,当你听说你的队友已经到达新的至高点,且已经把你一个人落得老远,且又不打算原路返回时,几乎会被吓尿。 

   这个时候,就只有横下一条心,继续往上走了。 

  前面的路越来越陡峭,几乎接近70度。而且,现在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攀爬了。缺少了队友,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安全感瞬间为负。正在此时,范教授打来电话,让我从后面烽火台的地下通道走出长城,抄近道从山路下去。他们也从至高点走小路与我汇合。一时竟然有种找到队伍了的感觉,欣喜而下。可没想到的是,探险模式已悄然启动。找了半天没找到下去的路,突然发现一条近乎直角的楼梯,通向地下。地下有个窝洞,看来是有人呆过,里面有生活的痕迹,有种探寻古墓的感觉。走出去后,顿时傻了,面前就是山崖,路,你在哪儿?

  此时正所谓进退两难,哭的心都有。毕竟是男人,相信天无绝人之路,这时,只有横下一条心,试探着往前走了。几经周折,终于来到山路上。没想到,山路只有不到20厘米宽,旁边就是深渊,两边都是带刺的矮树,连个抓手都没有。而且,经常是走着走着,路就没了,可一转弯,却柳暗花明又一村,竟然又有路了。其实人生的历程也不过就是如此吧。在不断的惊险与惊喜中,终于与大部队会师,重新回到了长城上。虽然长城也不好走,但总归比没有任何遮挡的山路要强吧?

 
  平生第一次走这样的路,鞋还滑,再恐高,人又衰,两边还没有挡头,所以,真心有点害怕了,怕自己重蹈在大连被两次摔伤的覆辙。没想到,上了长城后,路竟然越来越陡,后来竟已变态地近乎80度,楼梯也越来越高,有的甚至得蹲下身子,分两步走才能爬下来一个台阶。多亏了下图中的这位45岁的大姐,生活态度非常阳光、乐观、积极,她主动把手伸给我让我抓着她,一路照顾着我,把我给领了下去。我嘴里说着不紧张,可是,走着走着,却感觉自己的手有些疼,这时才发现,原来是我抓着人家大姐手的那只手抓得太紧了。看来,人的恐惧感是无法掩饰的。丢死人了。
  

  

 

  终于爬下来了。以前我们都说长城是多么多么伟大的工程,可是,不真正爬上这样的野长城,是无法切身感受到它的险峻与伟大的。即将到达最下面了,我向众人大声呼号:“我终于成功啦!”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一段路几乎是呈85度角的,而且都是碎石和沙土。好吧,为防止最后发生意外,我和大姐只好坐在上面出溜下来了。囧了个囧~

 

  回头看了一眼刚刚走过的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已经走了那么远、爬了那么高。不由得对古人的壮举感到深深的敬畏。于是,发自内心地、深深地给长城和它的建造者鞠上了一躬。范教授却说:“不是长城征服了你,也不只是你征服了长城,而是你战胜了你自己,这一躬是在向你自己致敬!”说得太好了。

     出来时,路被一农户私设的铁门给挡住了,笼子里养了两条专用来震慑我们的大藏獒。农户说,每人25元过路费。藏獒也非常配合地吼了几声,潜台词是:“不交钱就放我!”

     哦,原来网上传说中的25元门票在这儿等着我们呢。我说上山时怎么只收3元钱呢?

 


   

  在北京城里也走了一些地方,但说实话,这次野长城之旅,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与同行的同学也成了生死之交,有种刻骨铭心的感觉,永生难忘。同时,也为我的北京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的句号。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