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 > 旅游游记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
景点:湖南/hunan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湖南 长沙 岳麓书院
入库时间:2016-08-03 12:21
游记浏览:38
旅行天数:5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4-12-10
旅游简介:湖南 长沙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岳麓山脚,是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它始创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其间历时千年,...
旅行花费:4
游览月份:6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湖南 长沙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岳麓山脚,是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它始创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其间历时千年,故称“千年学府”。书院头门的门匾“岳麓书院”四字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字。





书院大门始建于北宋,现在看到的大门重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大门两旁置汉白玉抱鼓石。门额“岳麓书院”是宋真宗的字迹,宋祥符八年(1015年)赐。大门的两旁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意思是说:湘楚大地人才众多,岳麓书院这里尤为兴盛。






“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了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赫曦台两面墙上各有“寿”字和“福”字。关于寿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一天书院举行宴会,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进来凑热闹。众人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老道一声不吭拿起堂前的一个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但此时老道已不见踪影。后书院院长罗典在对面的白墙上用一笔补写了一个“福”字,但此福字的笔力已是绝对无法与彼“寿”字相比了。



赫曦台上名人诗词。

讲堂始建于宋代,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学达兴天”匾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御书,“道南正天”匾为乾隆九年(1744年)御书。



御书楼为书院藏书之所,始建于宋咸平二年(999年),原称书楼,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从清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即建御书楼于今址。清代后期,书楼已发展成为我国民间较大一座图书馆,藏书14130卷。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书院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

乾隆年间书院院长著名清代教育家罗典在书院主讲,暇时在此栽花放鹤,颐养性情,故清末书院学监程颂万特书“放鹤”。

汲泉亭

拟兰亭

屈子祠侧面

古木参天,曲径通幽。



空中廊桥,翠竹掩映。



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改名为爱晚亭。爱晚亭后经过同治、光褚、宣统、民国至建国后的多次大修,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额上“爱晚亭”三字是在1952年湖南大学重新修建爱晚亭时,毛泽东同志接受校长李达之请,亲笔题写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