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江苏 > 旅游游记

梦里江南●携手无锡

梦里江南●携手无锡
梦里江南●携手无锡
梦里江南●携手无锡
梦里江南●携手无锡
出发地:上海
目的地: 无锡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27
旅行天数:3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4-07-15
旅游简介:第一天:灵山大佛胜境 梦里灵山篇 梦里江南●携手无锡【前言】:本游记分为三大版块,分别为(梦里灵山)(夜醉南长)(情迷江南)【无锡简介】:穿城而过的运河,渔歌唱晚的太湖,这里充满了温情和水,这里有你我...
旅行花费:4
游览月份:4
旅行游记

1 第一天:灵山大佛胜境 梦里灵山篇

 

       梦里江南●携手无锡



【无锡美食】:

1:无锡排骨

  无锡酱排骨色泽酱红,酥香入香,甜咸适中,腴而不肥。该菜已有百余年历史,享誉海内外。一九八二年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在无锡拍摄了酱排骨的烧制销售情况。

  2大浮杨梅

  大浮杨梅产于市郊大浮山、马迹山。有近千年栽培史。 无锡大浮杨梅江南是杨梅的发源地,古时称杨梅为吴越佳果。大浮杨梅肉厚核小,酸甜可口,品种有乌梅、白荔枝、大叶细蒂等十多个种类。成果有止渴开胃、益气生津等功效。无锡人还喜食酒浸杨梅。以杨梅浸酒,兑少量红糖,可去湿、止泻、消暑、御寒。

  3阳山水蜜桃

  阳山水蜜桃是无锡著名特产之一,已有近七十年的栽培历史。有形美、色艳、味佳、肉细、皮韧易剥、汁多甘厚、味浓香溢、入口即化等特点。水蜜桃的品种很多,其中以早熟的『雨花露』、中熟的『白凤』和晚熟的『白花』水蜜桃为最佳。不仅色、香、味具佳,而且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是畅销港、澳及海外的无锡特产。

  4清水油面筋

  无锡油面筋历史悠久,色泽金黄,表面光滑,味香性脆,是无锡的一大特产。

  5无锡毫茶

  毫茶条纹紧而卷曲,叶嫩翠绿,白毫披覆,晶莹隐翠,清香鲜醇,别具风味。(著名的有二泉银毫)

  6太湖银鱼

  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太湖银鱼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银鱼又是江苏传统外贸产品,太湖牌冷冻银鱼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日本人常把银鱼与鲱鱼籽、海胆酱一起,配上调味品,制成珍贵菜肴。将银鱼晒成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烹制前,用水浸一下,柔若无骨,制成各类应时名菜,不比鲜银鱼逊色。八十年代太湖银鱼南移滇池,西湖,成为当地的名特产。

  7太湖白鱼

  亦称”“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马迹山湖面开阔,盛产太湖白鱼、白虾,堤圩内辟有4300亩精养鱼池。壳坚、肌丰、膏香的太湖淡水蟹,更别有风味。

  8太湖白虾

  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民喜爱的水产品。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去皮后便是湖开。虾还可入药。托痘疮、下乳汁,壮肠道。是强壮补精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后喝一碗虾米汤,顿觉肠胃舒适,美味不尽。

  9长江鲥鱼

  江阴市以水产著名的有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无锡长江鲥鱼三鲜中以鲥鱼更称佳绝,向有鱼中之王之称。鲥鱼性猛,游击迅速,鱼鳞锋快,以此搏击其他鱼类,所以又称它混江龙。但又很娇嫩,一离水面,很快死亡,因此鲥鱼难得。江阴市一带出产的鲥鱼,肉质鲜嫩,鳞片富有脂膏,滋味腴美。

  10杨梅

  马迹山素有江南果篮之称,盛产优质杨梅。有数百年栽培史,有殿山、潭东、炭团、雪桃等十多种佳种。檀溪、盘龙两湾的乌梅尤为上品,列为皇家贡品。现全山有杨梅二千余里,年产量达万担。

  11惠泉黄酒

  无锡县米品质好,明代时列为皇室御用米,专建无锡仓,用以贮存无锡米。惠泉酒就是以泉水浸无锡米,用独特方法酿成。泉水只用清冽甘甜有名的无锡惠山二泉水。无锡惠泉酒、绍兴加饭酒、丹阳封缸酒和福建沉缸酒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酒。

  12马山芋头

  芋头,又称芋艿,古名蹲鸱。马迹山芋头大、形圆、质糯,味香美,有千余年栽培史,历来名驰苏锡常等地。

  13小笼馒头

  无锡小笼馒头又名小笼包子,是无锡的传统名点,已有百年历史。它选用上等面粉、选料精细,小笼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馒头紧酵皮薄、馅多卤足、鲜嫩味美,秋冬时,馅心中回入熬熟的蟹黄油,即为著名的蟹粉小笼,食时鲜美可口。

  14油豆腐干

  油豆腐干,无锡传统小吃。将老豆腐用刀切成1厘米厚,逐块放入油锅煎成金黄色,盛入碗中,用剪刀剪碎,浇上熟酱油、甜面酱、葱末、姜末,白糖等佐料即可食用。此小吃香气诱人,外脆内嫩,颇受市民喜爱。

  15三鲜馄饨

  三鲜馄饨,起源于无锡县东亭乡民间,后发展为无锡传统名点。馄饨以鲜肉、开洋、榨菜制成馅心,故称三鲜。并以肉骨头吊汤、豆腐干丝、蛋皮丝为佐料皮薄、馅多、汤鲜的三鲜馄饨,是无锡最受市民喜爱的大众化点心。

  16方糕

  方糕,无锡传统名点。1943年由崇安寺六芳斋师傅王禹清引进湖州大方糕改制而成。糕呈白色粉质柔软、馅心丰满、具有常有浓郁的江南风味。

  17萝卜丝饼

  萝卜丝饼为无锡风味小吃。制作方法上:将萝卜洗净刨成丝,用少许食盐略腌后,挤去水份,放入葱末拌匀。另用面粉和冷水调成浆糊状,再用白铅皮做成的椭圆形模勺,底层铺满粉浆,放入萝卜丝,再用面浆封面,放入油锅内煎成金黄色脱模即成,食时美味可口。

  18酒酿棉子圆

  酒酿棉子圆在无锡已有百年历史。它选用上等白糯米粉用热水拌和搓揉,切成方块,用扁筛成大小似棉子的小圆子。另将酒酿捣碎和白糖一起放入碗中,将煮熟的圆子连汤盛于碗中即成。酒酿棉子圆软糯香甜,是老年市民的可口小吃。

  19挂粉汤圆

  挂粉汤圆又称五色汤圆,是地锡传统名点。吃时下沸水煮熟即可,软韧滑爽,馅味鲜洁。

  20糖芋头

  糖芋头,是无锡传统名点。它创制于1858年,具有芋艿酥烂、色泽鲜红、甜汤鲜洁、香味四溢等特点,是老少皆宜的应时小吃。

  21玉兰饼

  1850年由无锡孙记糕团店制,因正值玉兰花开时节而得名。此饼选用糯米粉加开水糅合成小块,做成饼胚,包入菜猪油、豆沙、鲜肉、玫瑰、芝麻等馅心放入平锅用油煎烙,呈金黄色,外皮香脆,内壳软糯,甜咸适口,香味诱人。

  22烧卖

烧卖,是无锡的传统名点之一。它创制于是1757年。该点心选用猪腿肉、猪板油、荠菜或青菜嫩叶,加调料拌成菜肉猪油馅心。无锡小吃果品仅介绍这些,尚有许多(如梅花糕、梅贡饼、惠山油酥、金刚肚脐等),在无锡旅游尚未开发之前,从苏州返回的火车在无锡必停,让旅客购买无锡的各色特产。

 无锡重要的地理位置促使无锡成为了华东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现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配套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


这里是代表一下,本人对吃的不怎么感兴趣,老婆喜欢吃甜品,就上两张甜品的图啦

【无锡交通】:

  1航空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位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距无锡市区14公里,距苏州市区23公里,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近在旁侧,密集的高速路网使机场与苏南城市体连接紧密,交通 优势十分突出。无锡机场于20089月通过国家口岸验收,正式成为一类航空口岸,现已开通了无锡至北京、深圳、广州、昆明、成都、厦门、太原、武汉、重庆、西安、青岛(哈尔滨)、长沙(贵阳)、大连、三亚、兰州、桂林、张家界、乌鲁木齐及香港、澳门、台北、日本东京、大阪、泰国曼谷、韩国济州等20多城市与地区的20多条航线,正在积极争取开通新加坡等航线。

  2011829日上午9点,由深圳航空公司执飞的ZH9021次航班将搭载首批旅客,从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直飞台北桃园机场。下午2点,东航MU2931次航班也将从无锡飞往台北。据悉,无锡-台北航线是到目前为止所有两岸航线中唯一一条允许大陆航空公司单向执飞的航线,除周六外每天一班。在促进苏南与台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无锡、台湾两地间的一日生活圈

   2海运内河

  无锡依托长江、京杭大运河和太湖水系,具有7条主要航道,航道总里程1656公里,已开通营业航运线221条。无锡的海洋客、货运输,主要经由上海港、张家港港、江阴港出海,无锡市有高速公路和国道和这些港口相连,距上海港165公里,距江阴港38公里,距张家港港43公里。 江阴沿长江有42公里深水岸线,建有一批万吨级以上泊位,无锡(江阴)港口为对外开放港,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内河港口型国际集装箱中转站。江阴黄田港是长江出海口的主要换装港之一,也是连结苏北地区的主要渡口。

  3铁路交通

  无锡铁路站现为华东地区仅有的三个客货特等站之一,无锡铁路无锡南站为货运特等站,经沪宁线可与全国铁路连网直通,在沪宁线上还有无锡北站、无锡西站、硕放站、无锡新区站、洛社站 [京沪高铁 无锡东站] (已停用)、惠山站(高铁站)、周泾巷站等共7座火车站,沪汉蓉客运专线沪宁段城际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已于201071日竣工通车,无锡共有惠山站、无锡站、新区站3个站点,成为公交化铁路快线上的长三角人;世界上至今标准最高、建设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京沪高速铁路也已于2011630日开通运营,无锡段设无锡东站,无锡正式进入上海半小时交通圈;正在建设中的宁杭城际铁路(无锡段设宜兴站,预留徐社站)以及正在规划中的沿江城际铁路(镇南铁路)、沪泰城际铁路、泰宜城际铁路等将为日后无锡及周边地区交通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预计至2020年,无锡境内将有至少7条铁路线,成为苏南铁路运输的枢纽。

  4公路交通

  无锡是沪宁线上的公路中枢,沪宁、沪宜高速公路通达上海市和南京市,京沪高速公路直达北京,宁杭高速公路直通杭州,沿江高速连接南京溧水和苏州太仓。312104国道穿过无锡。沪宜、锡沙、镇澄、澄张、澄鹿等公路干线通向苏、浙、皖。无锡公路总里程418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0.1公里/百平方公里,无锡已成为全国54个公路运输中心之一。北京至上海、上海至南京、上海至成都、南京至杭州的高速公路,其交会点正在无锡市。2011年年末全社会拥有车辆190.17万辆,比上年增长12%

   5轨道交通

  根据规划,201410月一次性建成通车无锡地铁一号线。无锡地铁一号线北起堰桥,南抵雪浪,向北有与江阴轨道交通线的接口,向南预留延伸到南泉的线路。无锡地铁一号线全长29.42km(高架线7.25km,地下线及敞开段22.17km),沿途设车站24个。分别为:堰桥站--西北运河站--西漳站--天一站--刘潭站--庄前站--民丰站--无锡站--胜利门站--三阳广场站--南禅寺--谈渡桥站--太湖广场站--清明桥站--人民医院站--华清大桥站--扬名站--南湖家园站--塘铁桥站--金匮公园--市民中心站--文化宫站--江南大学站--长广溪站。并设置1号线西漳车辆段和雪浪停车场,列车总数为45辆。

  2014年年底前争取建成无锡地铁二号线。地铁2号线东起安镇,西至青龙山,向东接上常熟轨道交通线,全长26.080km(其中高架线9.030km,地下线17.050km),沿途设22个车站:分别为:梅园--荣巷站--张巷站--河埒口站--大王基站--梁溪大桥站--五爱广场站--三阳广场站--东林广场站--上马墩站--靖海公园站--广益新城站--华夏路站--友谊路站--春阳路站--团结路站--纺织城站--金桥路站--查桥站--九里河站--无锡东站--安镇西站。并设置2号线青龙山停车场、査桥车辆段,列车总数138辆。

【无锡住宿】:

 这个比较的多,大家可以在网上预订,无锡住宿非常的多,一般在100-250之间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这里指说我们住的那家宾馆

速8酒店,位于火车站东面200米处,酒吧一条街上,网上预订为150元,设施还行,挺干净,推荐指数80%





换个角度再次看大佛的神迹再现吧,佛从天降


佛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佛经有云:凡新佛像落成,必得经过开光,其神圣意义方始具备。灵山大佛开光盛典由当今世界

三大教派高僧大德共同主持,五百米朝圣之路遍插佛旗、二百一十八级登云道满植金菊、千棵乔木黄布

裹身、万羽信鸽绕佛飞翔。梵音袅袅,鼓乐交鸣,再现佛佗住世之景;信众云集,焚香顶礼,尽显我佛

归心之德。是日,瑞霭低垂,祥云飘升,雾霭尽散,佛祖慈颜显现:双眉半弯,似笑未才智;慈目微闭,

欲语先闻。



    灵山大佛足下的莲花座,也全部用锡青铜铸成,莲花座共有四层莲瓣组成,每层二十二片莲花瓣,共计有八十八片莲花瓣。凡捐资满人民币一百万元者,可以在其中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号。

"摸佛手有福气,摸佛脚有灵气"

    
    靠近大佛向上仰视,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悠悠,让人产生佛在“动”的感觉。



       

        千年古刹祥符禅寺】:
  千年古刹祥符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史上香火旺盛,高僧辈出,素有“山连鹫岭,法继慈恩”之誉。据传说,唐代玄奘三藏法师曾游于此,因见寺后主峰与西天取经的灵鹫山颇为相似,遂赐名为“小灵山”,杭恽将军见玄奘法师如此喜欢这块“风水宝地”,就出资在山脚下修建了“小灵山刹”, 并由玄奘的大徒弟窥基出任第一任主持。从唐代以来,这一历史佳话一直在当地广为流传。到了北宋祥符年间,寺庙改名为“祥符禅寺”。然世事沧桑,祥符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毁于战火。改革开放后,这一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才得以重建,并由高僧住持,香火日益兴旺,成为太湖沿岸重要的佛教圣地。寺内现存的古井莲池、银杏梅桩等成为历史文化的遗存和古刹千年风雨的见证,睹之使人顿生思古之幽情。


  

       灵山大佛的佛体和莲花座全部由锡青铜板块拼装焊接,总用铜量达七百馀吨。仅佛体部分(不包括莲花座)就由一千五百六十块铜壁板组成,每块铜壁板的平均面积为五平方米左右,有的铜壁板展开面积达二十多平方米,厚度却仅有七毫米左右。如此高耸的大佛,又由这么多的铜壁板拼合而成,组装时不但要确保天衣无缝,线条流畅,形象完美,整体上不歪不扭,而且对抗风、防震、避雷和耐大气腐蚀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其技术难度之高和工程工作量之大显而易见。

     这只右手的印上是"施无畏印",佛教的说法是寓意除却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佛掌心的千辐轮,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喻示长转的意思,佛手指之间,有膜相连,象水禽足趾的蹼一样,称为手足缦网相,也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在国内诸多单位的大力协作下,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灵山大佛如期屹立在小灵山之巅,并于1997年11月15日正式开光,赵朴初先生提出的五方五佛格局就此形成。

   

       降魔成道】:  
  降魔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整壁由紫铜锻造而成,宽26米,高8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相传释迦牟尼在长达六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大家可以看到雕塑中间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降魔印”,佛祖两面分别展示了魔王分别用权欲、财宝、美色来引诱佛祖,用诽谤诬蔑佛祖,用魔兵魔将恐吓佛祖的场景,佛祖威然不为所动,将魔王的攻击一一击溃, 经过七天七夜,终于克服了金钱、权力、女色、恐惧、诽谤等等障碍,终大彻大悟,成为真正的大觉者,天地都为之震动。佛祖的前下方,土地神跪在佛祖面前,向当地猎户诉说释迦牟尼成佛的事迹。



       照壁立于七色莲花池中,莲花是佛教的吉祥花木之一,相传佛祖出生后即会行走,走出七步,每一步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这就是七步莲花的典故,照壁的南立面灵山胜会"大型石雕,取材于佛经上佛祖西方灵鹫山说法,诸佛菩萨秉承听经的典故,这组石雕上会聚了佛祖、四大菩萨二弟子、五百罗汉等佛教人物。照壁的北面为"唐僧赐禅小灵山图",这是关于灵山的一段历史典故。

      笃信佛教的杭恽也捐出这处山田作为寺产,造了小灵山寺,从此香火代传,现在在小灵山刹旧址上再造大佛像,所以这里就取名灵山胜境,一来纪念唐僧、杭恽的一段功德,二来表示这里与西天灵山的一脉相承。

      【洗心池】:
  进入胜境门楼即可见两侧的洗心池,大家可能都熟悉一首禅诗“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擦拭,莫使染尘埃”。洗心池寓意就是让我们要时时洗心反省,清净心灵,除却在尘世中沾染的尘垢,放下心中一切执着,恢复清静纯正的自然本心,这样才能更深刻感受和体味人生的美景、意境和真谛。

祈福神牌】:为你心爱的人挂上一个祝福的神牌吧

景区内的樱花开放的很灿烂迷人,伴有淡淡的香气


      【灵山五智门】:

    灵山五智门造型宏伟而精致,是一座具有深刻佛教文化内涵的大型石牌楼,用去花岗岩石材1000余吨。其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组大字。“六度”通俗的说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
  “布施”,就是给与,无私地不求回报的给与别人。佛教把布施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
  “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修行者要持五种最基本的戒律: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佛教以戒为师,我们讲以法治国。
  “忍辱”:指我们处世要安心忍性,忍辱负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鲁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精进”就是奋斗,凡成就事业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奋斗,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禅定”是一种心性的修养,提高专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轻易被各类事物诱惑。
  “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说我们为人做事要讲究大智慧,讲究方法,不要蛮干,要圆融;也不要耍小聪明,要诚信。
  五智门门柱由整根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每个石柱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俗语说:雄狮一吼,威震四方。狮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门柱两面还有名人名家的对联,意义深刻,值得品味。


    

   【阿育王柱】:

    灵山"阿育王柱"柱头为一莲花底座,四只威武的石狮高踞其上。柱身正面为颜体的"阿育王柱"四个大字,背面则是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手书的中文和梵文"阿育王柱"四字。整根石柱造型庄严古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是我国雕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阿育王柱】:

     "阿育王柱"源于古印度,相传古印度孔雀王朝有一位君主阿育王,一生征战杀伐,晚年自感罪孽深重,遂皈依佛门,并在全国推广佛教,竖"阿育王柱"以晓谕子民。灵山 "阿育王柱" 高16.9米,直径达到1.8米,整根石柱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柱身高12米,柱头高4.9米,整根石柱重达100吨。



    无论是从高度还是从重量上来说,这根石柱都远胜印度现存的"阿育王柱",堪称"中国第一石柱"。犹为难得的是,石柱柱身系由整块石材雕刻而成,这给石柱的取材、雕刻、运输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石材取自盛产花岗岩的福建山区,为防止传统的爆破手段可能给石材带来的损伤,福建的矿工们采取火烧的办法开采石材,并在当地完成绝大部分的雕刻工作。



       灵山的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相传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游历东南到此,来到现在的小灵山,见“层峦丛翠”,景色非凡,大为赞赏,曰“无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于是就给此山起名小灵山

       五明桥】:
  五明桥为汉白玉桥身,仿造自天安门金水桥,是园林桥梁的精品。灵山胜境门楼前的这五座桥称为“五明桥”。佛教把人类文明分为五类。分别为:声明(语言学) 、因明 (逻辑学)、内明(哲学)、 医方明(医学) 和工巧明(应用科学)。其中,“内明”是达到“四明”之后的最高境界,要广学五明,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众生服务。现在我们过“五明桥”,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达到文明大道更高境界。五座桥分别与"五明"相对应,如果有游客希望提高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就可以选择其中一座桥走过。




   

   九龙灌浴】:     

    在九龙灌浴广场,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矗立在前方,巨大的荷花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衬托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飞龙和八个形态各异的供养人环绕着巨大的水池。当《佛之诞》音乐奏响时,巨大的六片莲花瓣徐徐绽开,一尊高达7.2米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这时,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顷刻间,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百态千姿。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顺时针环绕一周,象征着“花开见佛”“佛光普照”。随着乐声渐弱,莲花花瓣包裹着太子佛像缓缓合拢。此时,喷泉周围八组凤凰的口中会流出净水,供大家饮用。

      当《佛之诞》音乐奏响时,巨大的六片莲花瓣徐徐绽开,一尊高达7.2米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这时,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顷刻间,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百态千姿。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顺时针环绕一周,象征着“花开见佛”、“佛光普照”。随着乐声渐弱,莲花花瓣包裹着太子佛像缓缓合拢
















 【佛像内部】:

内部有佛教工艺品展览,也有旅游纪念品卖,可自行斟酌参观或购买











    【五印坛城】:

    遥远的西藏,精神与圣洁的殿堂,遥不可及。灵山将它引领至眼前,让我们在江南以另一种方式去感受

她的文化。如今无锡灵山脚下也矗立起了一座“小布达拉宫”,这座“小布达拉宫”名为“五印坛城”,

灵山景区继灵山大佛、九龙灌浴、梵宫之后推出的又一惊世奇观。整个坛城景区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

坛城的四周是一片香水海,她鎏金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白相间的墙体色彩分明、耀眼,五彩的经

幡在风中飞扬……西藏的美丽圣洁就这样融入了江南绵软的微风之中,明亮却不突兀,和谐共融的民族风

情跃然眼前。

    五印坛城的大门按照拉萨布达拉宫下雪村的大门仿照而建,颇具当地特色。拾级而上,寓意知足、感恩

、精进、服从、忠实、满愿、柔软七种人心的“七政宝”分列两侧,坛城大门两侧的石雕是“供命鸟”,也

被称作“迦陵频迦鸟”。在西藏的寺院建筑中它常见的护法神灵之一,拉萨布达拉宫的屋脊和转角上就装饰

有同样的“供命鸟”。如果光看外观您就觉得坛城已是美轮美奂,是雪域文化与江南风情优良嫁接的重大奇

观了,那么进入坛城,您更会感觉山外有山、奇有更奇的。

    城内共分为观光层、展厅、大殿顶层、环廊展厅、礼佛堂及景观厅、以及贵宾厅六层,每层都各自独立

又相融相通。城内雕梁画栋自不用说,奇妙的是每一根立柱、每一条殿梁、每一扇花窗都仿佛是一位藏地久

经沧桑的智者,向每位游客陈述着令人着迷的故事。更精彩的是,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艺术

瑰宝,有名家字画、巨幅雕刻、璀璨宝石、绝世法宝,无论是展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国内一绝。

    除去看宝藏、听传奇以外,游客来到五印坛城还将品尝到雪域风味的特色美食、欣赏来自西藏的民俗表

演、参与藏民生活、习俗、手工艺品的互动体验活动。身临其境,您一定会有种置身万里之遥的雪域高原的

美妙错觉。

    站在灵山的四期项目——五印坛城前,您不妨回身一望,您会发现,灵山的大佛、九龙灌浴、梵宫三期

项目尽收眼底,而种种感悟也沉在心底——面对灵山大佛,我们学会了谦卑;面对九龙灌浴,我们体悟了震

撼;面对梵宫,我们看得更多、更远;而面对五印坛城,我们仿佛找到了某种心灵的归属,让我们可以有片

刻的思考,关于自己的,关于他人的,关于未来的…… 








































































生肖】:

蛇:亲爱的属蛇,所以我就拍喽



   【十八罗汉】:

       迦叶尊者——降龙罗汉

  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
       据《法住记》说,以上十六位罗汉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

  另一说法是第十七位罗汉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

  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尊者」。

  在《济公外传》中,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降龙罗汉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修炼几百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




       阿氏多尊者——长眉罗汉

  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微,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转世为人。

  他出世後,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

  “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

  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於修成罗汉果。




       伏虎罗汉——弥勒尊者

  在中国佛教领域,最高佛道的释迦牟尼佛 (如来佛祖)座下处十八罗汉。而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
的第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另一说法是第十八位罗汉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

  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灵通、自得其乐

  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於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

  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

  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

  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

  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

  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




       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是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八位,为梵语Vajraputra 的音译。

  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 ; 但他难得说法,往往终日不语。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 ?”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

  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

  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

  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 

  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词的第一音而制成的中国字。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是没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载佛骨的东西。由于塔是载佛骨的器具,于是塔也成为佛的象征。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坐鹿罗汉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

  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 十八罗汉 剧照(一)(20张)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他怕国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国王出来接他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

  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随他出家做和尚


  

 梦里灵山篇完,谢谢诸位的欣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