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云和,行在 “经堂下”古道

寒冬云和,行在 “经堂下”古道
寒冬云和,行在 “经堂下”古道
寒冬云和,行在 “经堂下”古道
寒冬云和,行在 “经堂下”古道
景点:云和/yunhe
出发地:杭州
目的地: 云和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43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5-12-08
旅游简介:云和在盛夏大家都喜欢出去到处旅游避暑,其实在我看来,寒冬更是需要多出门走走,不要让脂肪神速增加的同时,再让心憋闷在家与公司之间。冬天里的云和,有很多好地方可以去呢。养在深闺人未识,只缘生此山中。许多人...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2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云和

在盛夏大家都喜欢出去到处旅游避暑,其实在我看来,寒冬更是需要多出门走走,不要让脂肪神速增加的同时,再让心憋闷在家与公司之间。冬天里的云和,有很多好地方可以去呢。

养在深闺人未识,只缘生此山中。许多人看过九寨沟的神奇,我庆幸没有错过云和“经堂下”古道的幽情,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它有其略胜一筹之处。


来到云和湖渡蛟坑源的端点桃子坑村,会忘记寒冬的存在,步行的身体是暖和的,很多树木也依旧枝繁叶茂,并不会显得萧瑟、孤寂。浓绿诱惑着我们步入树荫。那巨大的苦楮、槐树,还有说不出名的阔叶乔木,浓荫之下向我们透露它的沧桑和久远,也许在尚无人居住在这里时,它们就是此地的主人。


走进树荫下的古道,那里有伴我们缓缓而行的潺潺溪流,听着轻吟的水声,仿佛感觉到世间难得的纯净。都说女人是水,到了这里也就仿佛找到了我们几个女人生命的源头,这里的水纯净得让人分不清是水和空气。突然想起朱自清先生曾说:“我若能裁你以为带,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若能挹你以为眼,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一路前行,荆棘丛生、怪石油滑,但是我们没有畏惧,也感谢自己的勇敢执着,最终追寻到几处瀑布浅潭。小瀑直下弥漫之处,宛如小花几朵,丝缕阳光之下姹紫嫣红。大小浅潭连绵不断,苍郁的树荫笼罩着峡谷,山麓铺展着如茵的杂草,潭水和着石缝间的水草,映衬了翠玉般的碧绿。


走在苍老的石板古道,不时踩过小桥流水的景致。长满青苔的石拱小桥、涓涓流水、还有忽而闪过的石斑小鱼,向我们述说佛门的善举。民国年间,车马稀少,水路难通,这里就是松阳通往云和、龙泉的古道,商路繁华。千年古刹“经堂下”香火旺盛,缘化三县。化缘得钱无数,乃筑石板路造福一方,东至松阳石仓,南至云和渡蛟,长五十余里,均为当时的佛荫之路,至今除水库淹没和公路建设损毁外,尚存完好的石板古道。


兰蓬下村,就坐落于“经堂下”古刹的山脚下,它的名字本身记录了汀州人迁徙的历史。清嘉庆年间,王姓汀州人来此开基创业,种植靛青。靛青又称兰草,一种草本植物,其叶、茎发酵后呈深蓝,可用来染布,经久不退。该村因而得名兰蓬。

如果想抄近路,可从兰蓬下村后的山脊前行,那是条原始森林之中的小道。走进森林,如同淹没在浓绿的海洋,巨大浓密的树冠,如一层绿色的天幕,遮盖前行的道路。苍老的树枝寄生了老蕨,树下交织着藤棘、杂草。不时可见长满苔藓的老树卧倒在林中,似乎在提醒我们,这片森林的原始。若逢阴雨霏霏,冷湿之中,弥漫着一种鲜花、野果、新枝嫩叶、朽木落叶的混杂的气息,它们似乎早已忘怀尘世烦嚣。从缝隙间眺望山谷,连绵的雾霭,若沉若浮,时浓时淡,使整个森林显得苍古幽深、神秘莫测。


至高处,放眼远眺,群山尽收眼底,在巍巍群山之巅,令人心旷神怡。如此美妙,只有身临其境者,方能领略。在我所驴行过的线路中,唯龙泉的天平山能与云和经堂古道相媲,云和境内,经堂古道,当是最美的驴行线路。喜欢户外活动的朋友,值得去体会一下经堂古道的险、峻、奇、丽。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