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重庆 > 旅游游记

重庆2015

重庆2015
重庆2015
重庆2015
重庆2015
出发地:南京
目的地: 重庆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34
旅行天数:5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6-01-19
旅游简介:重庆2015四天的行程过去,带着点疲乏刷微博,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网友推荐的摄影集,严明的《我爱这说不出口的浪漫》。那是在重庆的最后一晚了,我冲进时代天街的西西弗书店,一个架子、一个架子地去找。马卡龙蓝的...
旅行花费:3
游览月份:10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重庆2015

四天的行程过去,带着点疲乏刷微博,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网友推荐的摄影集,严明的《我爱这说不出口的浪漫》。

那是在重庆的最后一晚了,我冲进时代天街的西西弗书店,一个架子、一个架子地去找。马卡龙蓝的封皮的摄影集并不起眼,但更令人失望的是,那股不起眼的气息一直延续到了它的字里行间,即使是冲动下,也没能抑制我的索然无味的感受。

索然无味不是重庆,酸辣粉不是,脑花也不是。

我躺在房东的瑜伽垫上,脑子里回放着的写实的浪漫主义,那才是重庆啊。

 

1.重庆话

对重庆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这里的人都不爱说普通话。犹记得入住以后,带着兴奋的心情,寻了一家看起来最本土的面店想要尝一尝鲜。我的脑子里甚至构思好了朋友圈状态要怎么发,必须是“寻常巷陌里的重庆”之类云云。哪知刚进店,老板的两句重庆话就将妄图假装本地人的我打回原形。事实上,因为听不懂,我说完“小面”二字以后,就只剩对他的所有询问点头的份儿。

但即便是识破了我的外地人身份,老板也没有在语言这一关上屈就我,还是桀骜地用方言与我交流。并且不出所料的,一直到我踏上返程的火车,重庆话时时刻刻都萦绕着。

生在浙南,我的家乡话晦涩程度绝对远超川普,上一辈也是热爱方言交流。但他们对方言的感觉,与重庆人不一样。重庆人在大伞下集聚地坐着,一张口滔滔的就是生活长短,他们的语音语调,都透露巴适但热情的味道。重庆话本身,就像是一种招呼与关切,而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

大概是对家乡太过热爱,所以在一些人发现我不会重庆话时,竟会流露出一丝怜悯。好在没有恶意的怜悯,并不惹人讨厌。

第一种浪漫,是重庆话的腔调。




3.山城

重庆之行,是我少有的做足了功课的旅程。《孤独星球·四川与重庆》仔仔细细地翻了三遍,还下了许多在重庆取景的电影,心想就算找不到周渔的火车,也要去天注定的村子看一看。回忆起网络上很火的“走福尔摩斯走过的路”,也想效仿一番。

没想到,后来阻止我这一宏图伟业诞生的,不是懒,而是享誉于世的山城地形。在纵横交错的山路上,自诩空间想象能力与方位感极好的我一次次迷失了自己(的路);脸盲症也病入膏肓,看哪栋楼都太相像。山城对于我识路的自信心,简直是滑铁卢。在重庆的七万五千步,大概只有一万多步是走在正道儿上的。

第一次意识到我迷路了,是在由通远门去找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途中。地图上看着再简单不过的几百米,我却在同一个街角绕了三回,又在老居民区里屡次穿过悬挂的裤衩和飘香的脑花,最后在一个酷似人家阳台的地方休息,抬眼望见了一小块儿格格不入的建筑。是的,韩国临时政府就在现在的居民区里。哪怕是南京的拉贝故居,好歹也是面临着繁华的珠江路的。大隐隐于市,可能说的就是它了吧。

迷路更夸张的一次,倒是该怪百度地图。第二晚我顺着百度地图的勇往直前的指示,去南山的一棵树观景台看夜景。对夜景的期待让人兴奋,乃至我在完全没有行人的高架上行进了十多分钟,依然没有感觉到异样,还拍了几张远处酷似海市蜃楼的火光,直到看见路边的挡风板上,被人抹去的灰尘留下的“别!信!百!度!地!图!”六个大字。我抬头看着山顶闪着白光的观景台,眼前是一个不知深浅的山洞,而屏幕显示我再走两百米就到达目的地……大概只能用飞的吧。

事后我得知,百度地图的平面性让它在山城经常等于废物。高德倒是立体,但是卫星也没有透视眼,对上下的路都不同方向的地段,它依然束手无策。如果有一天想把重庆的地形完整复制到手机app上,可能也只有纪念碑谷能担此重任了吧。

但重庆确是个幸运儿。两江交汇的优越条件,使得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先人能够忍耐这样的起伏,坚强地在此处生活下去,并渐渐建起了城。张之洞来重庆时还吟了一首极其壮阔的的诗,只记得两句“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

而地形又带来了各种各样诡异伫立的建筑,现代人让每一栋居民楼都像一件艺术品,靠在山缘上怡然自得。我甚至冒出了非常温州做派的想法:重庆的房地产商在展示楼盘的时候,模型也做得很累吧。

第三种浪漫,是山城十八弯。




5.飞檐走壁的战斗民族

重庆的轨道交通没有简称地铁这一说法,一律叫轻轨。而轻轨二号线无疑是这一队伍里的佼佼者。从全透明的车厢向外看去,时而是沿着山边峭壁而行,脚下就是滔滔嘉陵江水;时而像过山车,心脏悬在半空、至最高点然后向下俯冲;在空中转弯的时候,坐在倾斜的车厢、仿佛伸手就能够到旁边十楼的人家晒出的棉被。

两路口的皇冠大扶梯,是上世纪末的产物,进出要刷公交卡计费,是市区的一条重要通道。其坡度之大,让没有恐高症的我也打消了站上去以后自拍的念头。出站的时候回头看,两分多钟的时间里,竟然已经下降了一座山的高度了。

在长江索道,我终于见到了《周渔的火车》里出现过的熟悉场景。索道比我想象的简陋太多,像巨大的集装箱吊在孤零零的飞索上。从索道站出发的时候,像秋千被人推出了近地点一样,晃进长江上空的风云中。重庆多雨雾,阴天是常态,非节假日、车厢就常常是无心看风景的本地人,拎着一些不能带上轻轨的生产工具,靠在角落休息。在我为车厢的晃动而大惊小怪时,他们面色依然淡定。

说重庆人是战斗民族,绝对有充足的理由。因为也只有战斗民族,才会把修成过山车的轻轨、一趟三分钟的大扶梯和集装箱一样的过江索道当成交通工具。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与生活,就在这两江四岸的半空中穿梭,想来也是“飞人”了。

第五种浪漫,是安然的空中飞人。




7.小香港

每个大城市的夜晚都是灯火通明的,重庆也不例外。从飞机上向下看,那如同金缕网般熠熠生辉的灯海,让还没落地的人们都兴奋起来。

为了不辜负“小香港”的夜景,我走了许多角落去一一感受。最经典也最平庸的是南山的一棵树观景台,这个视角下的夜渝中像上海的夜浦东;南坪和观音桥的夜,是许多国际品牌的巨幅海报;解放碑的夜,是一片片霓虹与一片片人潮;钟楼广场的夜,是钟声与江风;洪崖洞的夜,是写在西元前的彻夜工火;鹅岭公园的夜,是半岛最高处的灯海;南滨路的夜,是有夜跑者和串串香的维多利亚港。

向西十几个经度,这里的白天走得比较迟。重庆的人们,是不是都希望晚上能长一些再长一些,才能更久地沐浴在重庆的夜半。

在盆地边缘,阳光对它太吝啬,云雾对它又太慷慨。重庆的人们,是不是都希望月明星稀的晚上更多一些,才能看天上的街市与地上的星光汇成江河。

第七种浪漫,是无夜景、不重庆。




9.陪都

来渝之前,陪都是我听到“重庆”二字的条件反射。

而现在,我选择将这个关键词放在最后,是因它代表了我不想提起、但又脱离不开的重庆。

登上通远门的城墙,铜塑的战士挂在城垣上,身旁的炮台遗址有着冗长的典故介绍。这个景点已经看不到游客的身影了。如今的通远门,竹林旁的茶楼的茶水两元一杯,看门人与附近的居民搓个麻将谈个天,俨然岁月静好。它看过屈辱的炮火横飞,所以更愿意守护着墙内人如今的安逸和自得其乐。

中山四路像极了南京的长江路,周公馆、特园、桂园、张骧公馆、戴笠公馆。游人在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前愉快地合影,也为它们的过去扼腕叹息。

歌乐山却又极似雨花台,高大的烈士像与若在耳旁的怒吼,好不悲戚戚。

渣滓洞里,到处都挂着青天白日的徽章。若是如《辛德勒的名单》,当年是不是也有那样的一位革命的父亲,在这里耗尽了抵抗的勇气。

历史永远不告诉我们、过去是正确或错误,它只是尽力让所有的故事展现,然后说,向前走。

第九种浪漫,是历史与未来。




说不出口的浪漫不是巴城,巴城的浪漫是写在故事里,存在现实中的。中国人好九,就让我对重庆的感悟也停留在九罢。还有很多故事,若干年后,日照重庆,重逢再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