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笔下的香城泉都之:黄庭坚与“黄龙山”题字

名人笔下的香城泉都之:黄庭坚与“黄龙山”题字
名人笔下的香城泉都之:黄庭坚与“黄龙山”题字
名人笔下的香城泉都之:黄庭坚与“黄龙山”题字
名人笔下的香城泉都之:黄庭坚与“黄龙山”题字
出发地:武汉
目的地: 咸宁
入库时间:2016-09-02 09:25
游记浏览:24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5-10-19
旅游简介:名人笔下的香城泉都之:黄庭坚与“黄龙山”题字黄庭坚与 “黄龙山” 题字杨弃记不清多少次来这里了。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为黄龙山题写的“黄龙山”就在眼前。千年过去了,字迹仍十分清晰。黄龙山是通城县最南...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0
旅行游记

1 名人笔下的香城泉都之:黄庭坚与“黄龙山”题字

黄庭坚与 “黄龙山” 题字---杨弃



记不清多少次来这里了。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为黄龙山题写的“黄龙山”就在眼前。千年过去了,字迹仍十分清晰。



黄龙山是通城县最南一座高山,是湘鄂赣三省分界线,海拔 1528 米的主峰在通城境内。 主峰南面是黄庭坚家乡修水,黄庭坚曾数次来到黄龙山,游历了山中通城境内的数处圣景,写下了《登黄龙山》七律一首,下山后 ,留下两处墨宝,“黄龙山”为其一。



黄庭坚老家离黄龙山一百多里,山高林密路险,交通十分不便。黄庭坚来这里不容易,不容易也来了。黄龙山发源了众多水系,有陆水,有屈原归宿地汨罗江,有杜甫归宿地平江,有流经黄庭坚家门前的修水河。崇拜先贤的黄庭坚来追根溯源了。



黄庭坚游黄龙山确实辛苦,“山行十日雨沾衣”,一个春雨迷蒙的季节,整天一身雨水,一身汗水,又是什么点燃了他如此高的游兴呢?

宋时的黄龙山葱茏翠绿,奇珍异木无数,千沟万壑, 山涧碧水飞瀑,好一个修身养性之所,文思泉涌之地。还不说掩映烟雨中的三十六所寺庙了,一千多僧道之众,念经之声,打珓之响,晨钟暮鼓,天籁一般传来,宽容的大山情怀,让一山二教和睦相处。更不说佛教五宗之一的黄龙宗,在一代代信徒的智慧中孕育而成……



游兴未尽的黄庭坚下山了,但他仍深深陶醉在黄龙山里,山下的朋友们铺开纸笔,要他为黄龙山题字。黄庭坚的字以行草赫然而世,潇洒、开张,为世代楷模,此时的他,文学、书法已经名扬朝野。我知道当时黄庭坚是何种感受,最少,不能却之不恭。 他提起千钧之笔,写了三个一笔一划工整的正楷字,就像初学书法者那样认真,似乎比我看到过的百来幅“黄书”更严肃。是否他深感故乡的大山有一种神圣的庄严? 是否认知大山内涵有种特定的厚重?是否仰望雄峙江南的黄龙山产生了一种由衷的崇敬?我无法得知。



黄庭坚的题字刻在黄龙山南脚下一块花岗石上,刻字的人是否太不负责了?黄龙山千仞大石 多的就是,有的直 插 云 汉,有的高 壁 排 列, 更 有石山寸草不长,寸木不生,独立而 世,怎么独选了这个冷僻之处?黄庭坚在山中游览十多天, 一定看 见了大禹治水 途 径 黄 龙 山留 在 崖 壁 上的 蝌蚪 文字 , 一 定 引 起 了 深深 震 动 ,一 代 先 祖的业绩谁人能比?黄庭坚认为自己的题字只能刻在山下,或者 写字时 就直接写在那石头上。黄庭坚 也怕高,畏高,敬高,决不与先辈圣贤比高,甘愿远远地蹲在先贤脚下。

沿着题字的河套上行约 一公里,就是从宋至清著名的黄龙寺,寺是宋朝修建的,建寺者在这块依山傍水的山坡上, 择取拦腰砍去四十八棵两人合抱的大树, 将树的下桩做屋柱, 搭建起一座雄伟的寺院, 成为三十六寺庙之首,辉煌了九百多年。



如今,寺院虽已破落,但却是黄龙山仅有的香火之地, 日本四大教之一的黄龙宗信徒们还常来朝拜。 黄庭坚的题字应刻在这阳光之地! 然而,黄庭坚并没有选在这人多眼众的地方。 他担心题字分了信徒们朝圣的心? 担心题字对缭绕不绝的香火有什么惊扰?

黄庭坚把题字藏在一块普通农田的内石壁上, 田里的庄稼长起来,石上柴草吊下来,都可将字遮住,黄庭坚请大自然把自己的字掖着! 我曾春夏两次经过稻田边的简易公路,都没有发现,甚至 ,没有往这太平凡处投去目光, 还是熟人第三次在一个冬天带我去看到的。我 们 穿 过 约 二十 米 宽 满 是 稻 茬的农田,来到这块灰黑色的 石壁前,不规则的自然石壁最多过 三平米,每字一尺多见方,离稻田田面过两尺 高 , 三 字 被 红 漆 描 出 来 ,褪色后再描, 这里的人们, 主动地负着责, 让字常常醒目。



▲天岳关
我和同行们在题字的石壁前留影后,怀着各自的心事依依不舍 离去。


作者简介

杨弃, 湖北通城人。出版诗文集五部, 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 咸宁市作协副主席。 现供职于通城县人大常委会。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