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的风景

沿途的风景
沿途的风景
沿途的风景
沿途的风景
景点:卧龙/wolong
出发地:襄樊
目的地: 卧龙镇
入库时间:2016-07-22 23:46
游记浏览:28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1-09-20
旅游简介:(一)美丽的乡村与田园风光。 上周六,天公不厌其烦地下了一整天毛毛细雨。 周日,雨过天晴,多云。空气湿润、清新宜人。 清晨8时,我们一行十三人乘车到了襄阳卧龙镇,然后再转车到襄阳与南漳交界处的驼子桥下...
旅行花费:0
游览月份:5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前序

(一)美丽的乡村与田园风光。

 

    上周六,天公不厌其烦地下了一整天毛毛细雨。

    周日,雨过天晴,多云。空气湿润、清新宜人。

    清晨8时,我们一行十三人乘车到了襄阳卧龙镇,然后再转车到襄阳与南漳交界处的驼子桥下车,计划从这里开始徒步沿山路攀登去游览南漳的襄庄王墓和谷城的承恩寺,然后再乘车返回。结果,都不太熟悉路线,游完第一个目的地已是下午三点左右。尽管二个景点相距好像并不太遥远(大概五六里吧?),但考虑若步行再赶到承恩寺时可能天色已晚,就决定就此返回,也算给下次出游再留下点理由或念想吧。

    这次活动,虽然没有最终走完计划中的最终目的地,但大家依然玩的很是开心。因为路边的风景已足以令人陶醉;况且徒步登山,我们享受的就是过程。就像生活,很多时候阴差阳错,并不一定都是按照我们的意愿进展,但细细品味追求目标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或说是恩赐呢?

    因此,在我们一味追求理想境界的同时,别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有时候,她可能比你理想中的目标更具有诱惑力,因为她永远是未知的,也更是贴近现实的,是实实在在并不断丰富你生活阅历的源泉!

    生活,需要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二)到达卧龙镇客运站时,蓝天白云很漂亮,阳光也很强。



(三)在驼子桥下车时(现已为南漳境内),天空转为多云,蓝灰色,没有阳光。刚好适合徒步。

    别小瞧这座单拱石桥,它可是修建于明代的古迹。据史料记载,桥身长约8米,桥宽4米左右,拱净跨度长5米左右,拱高3米多。设计无桥墩,对山洪水无阻力,又节省了石材,载荷强度高。桥梁结构合理,布局精巧,桥拱用30多层长方形条石垒砌而成,每层用三到四排长方形条石交叉咬合,造工精细。桥面两侧分别雕有龙头戏珠、龙尾欲动(图为龙尾),雕工精美,形象逼真,如蛟龙逆水而卧,站在桥上有腾云驾雾之感。驼子桥在数百年历史岁月中经受了山洪、风雨与战祸等,却安然无恙,流露出石桥的霸气,才显得它珍贵和牛气。因为它见证了襄阳工匠精湛的架桥技艺,显示了襄阳工匠的智慧。



(四)乍一看到这样的劳动场面,仿佛回到了人民公社生产队的年代。有人说是农忙时节亲戚朋友相互帮忙。



(五)挂着露珠的小麦已扬花灌浆,丰收在望。



(六)走了很远的山路,在一片茂密竹林的山脚下,终于看到这个只住着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这里的村民很纯朴。

    我们在向一个坐在自家门口剥竹笋的大嫂问路闲聊时,当问及竹笋话题,大嫂慷慨地说,“你们若拿的动,这些笋子都送你们好了。”除了感动,谁也不好意思白拿,况且还要走好多山路,也的确拿不动!有人就问若剥点上面的叶子能包棕子用吗?她们告诉我们,只有自己长老掉下来的才好用。我们正要离开,邻家的这位老人很快从自己家抱来了一大捆棕叶,高喊着“你们谁要,送给你们了。”盛情难却,不少人拿了一些。

    没走几步,又一位大姐回家换了胶鞋,执意要给我们带一段路.....

   

(七)穿过有些泥泞陡峭的山涧小道,翻过一道山梁,猛然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面对青山叠翠的群山,大家兴奋的嘻闹着合影留恋。

 

(八)那个七层塔的什么寺(忘了)看着相距不远吧?但我们却围着盘旋的山路大概走了二个多小时。不过,路还挺宽,可以过车。



(九)山坳里绿叶丛中,红墙黛瓦格外醒目。



(十)群山中的平川和村庄。前面的路,就是我们马上要通过的路。


(十一)这里的山貌挺有意思。有村民告诉我们这里是五龙山,有龙头和龙尾。可惜时间匆忙,我们没走到那个最佳观赏的方位。



(十二)好像在给秧苗拔草?



(十三)转了一大圈,田里还是这个农民在劳作。不过角度不同罢了。



(十四)这样的小景,在山区随处可见。

 

(十五)透过密林看山脚下,很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十六)走到这个高塔时,已是中午近二点。我们在此补充能量后,休息片刻又上了路。



(十七)塔的下面,就是我们要去的第一个目标——襄庄王墓(明代)。

    此墓位于南漳县九集镇古林坪村。据介绍,这里早年屡次被毁,现在看到的是近几年由南漳县利用社会资金进行修复的。



(十八)王墓里的塑像。因为里面空间太小,我又用了长焦,所以拍照有点受限。

    据史料记载,由于这里风景幽静宜人,先后共有五座明代王爷墓在此安居,分别是康王、定王、靖王、庄王、宪王墓。其中襄宪王叫朱善瞻,是朱元璋第四世孙,仁宗朱高炽的五子,故于1478年。从地形上看,这儿前朱砂(坪),后莲花(山),左弯月(箭),右枇杷(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

 
(十九)透过墓前的铁纱门拍了一张墓外的风景,有点意思吧。


(二十)襄庄王墓下这个绿荫环绕的村庄就是古林坪村,青山绿水环绕,很迷人的村庄。

 

(二十一)除了这些秀美的山村,据说附近的莲花寨山外有山,山上有寨,若时间充足,也值得一看。



(二十二)因为时间关系,准备就此沿途返回。

    都说跟着正规的路走,肯定能找到有车的地方。结果,我们居然走到了路的终点!

    面对突然中止了的水泥山路,面对连绵起伏的群山,我们有短暂茫然。这里前不沾村,后不沾店,带的地图没用,问人没有。只有退回另找返回的路。



(二十三)不知又走过了多少山涧小路,穿过多少个这样的小树林,依然荒无人烟。

    好在人多,山林间鸟语花香,流水潺潺,风景迷人,大家一路说笑不停,很乐观。不时还有竹笋收获呢。



(二十四)山莓花。成熟的果实酸甜可口,是可以食用的。



(二十五)蘑芋你可能吃过,但你见过它的花序吗?



(二十六)整齐的稻苗。若用广角拍效果应该更好。



(二十七)知道她在做什么吗?



(二十八)终于走进了村庄。

    在老乡的指点下,知道这里是谷城茨河镇的什么村,再往前走二里路便是村委会,那里有到谷城的班车。等我们赶到时,已是下午五点多,早错过了末班车。不过,这里有人马上热心的用电话给我们联系来了小巴,经协商,每人十二元,一直把我们送到家。小巴司机很热情好客,一路给我们介绍了谷城的景点路线及小吃,还邀请我们下次来一定到他家做客,称他家的豆腐豆皮是一绝;另留下了他电话,说再来可以直接送我们去承恩寺和八一水库等地方。

    一路说笑,路况也很好,大约不到二个小时,我们便安全平安到家。

    又走过了一条略带惊险的新路,也又度过了一个累并快乐着的周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