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河南 > 旅游游记

人间四月洛阳行——关林朝圣

人间四月洛阳行——关林朝圣
人间四月洛阳行——关林朝圣
人间四月洛阳行——关林朝圣
人间四月洛阳行——关林朝圣
景点:河南/henan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洛阳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28
旅行天数:3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5-02-10
旅游简介:人间四月洛阳行关林朝圣人间四月洛阳行关 林 朝 圣 从白马寺出来,路边就有直达关林的公共汽车,坐上车,直接来到关林的大门口。 关林就在洛阳市南七公里,洛水南岸,龙门大道边上,离龙门石窟不远。其实洛阳城...
旅行花费:2
游览月份:4
旅行游记

1 人间四月洛阳行——关林朝圣

人间四月洛阳行——关  林 朝 圣

    从白马寺出来,路边就有直达关林的公共汽车,坐上车,直接来到关林的大门口。

   关林就在洛阳市南七公里,洛水南岸,龙门大道边上,离龙门石窟不远。其实洛阳城里最主要的马路只有两条,一条是东西走向的中州路,一条是南北走向的龙门大道。     关羽是我国唯一为儒、释、道三教并尊的历史人物,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又名关云长(公元160─219年)。关羽被视为忠义化身和道德榜样,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敬仰,其“忠义仁勇”精神更是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帝王对关羽封赏有加,有“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的说法。以致人们把他视为盖世英雄,作为神灵顶礼膜拜。关帝庙到处可见,但大型的关帝庙只有三处,分别在湖北当阳、河南洛阳、山西运城

    人们常说关公身卧当阳、头枕洛阳、魂归故里,是说关公的正身厚葬在湖北当阳的关陵、首级埋葬在河南洛阳的关林、而关公的魂魄则回归其老家山西运城解州的关帝庙(关羽的衣冠冢)。洛阳关林是供奉关羽首级的地方,也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亦是封建品级最高、地位独尊的武圣陵寝,位居三大关帝庙之首。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五十九岁时,遭东吴暗算败走麦城,于湖北当阳为吴将潘璋俘虏,后被杀。孙权怕刘备起兵报复,便差人将关羽的首级连夜献给了当时在洛阳的曹操,企图转嫁危机,曹操识破了孙权的这一阴谋,同时也出于对关羽的敬重,用沉香木雕刻了关羽的身躯,和其首级放在一起,隆重地安葬于洛阳城南,也就是现在的关林。生前汉献帝封他为“汉寿亭侯”,死后蜀后主刘禅追谥他为“壮缪侯”。

   关林因厚葬关羽首极而名闻天下。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林的原址上,建关庙,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今之规模。关林占地百亩、殿宇廊庑150余间。现存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石狮、铁狮110多尊,古柏800余棵,塑像10余躯,墓冢l座。隆冢丰碑,殿宇堂皇,古柏苍郁,幽雅伟丽。

   按照封建时代的礼制,帝王的墓称“陵”,王侯的墓称“冢”,百姓的墓称“坟”,圣人的墓称“林”。清雍正八年(1703年),关羽被封为武圣,故其墓地称“关林”,这同孔子的墓园称作“孔林”是一个道理(孔子被尊为“文圣”)。

   关林是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由几组庭院式建筑组成,中轴线分明,左右对称。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有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月台、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最后为关冢。两侧对称耸立着钟楼、鼓楼、华表、焚香炉、配殿及长廊等。整个园内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

   我在景区门口买了关林的门票:40元/人。来到关林大门外的广场上。

    在广场南侧与关林大门相对的,有一座设计精巧,构筑绝妙的高台戏楼,楼上有一牌匾“千秋鉴”。戏楼也叫舞楼,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旧时百姓为祭祀关羽“献戏”的舞台。舞楼, ,是一座平面作凸字形的高台建筑,其顶以歇山和硬山相结合,设计巧妙,宛如重檐楼阁,蔚为壮观,堪称我国舞台建筑的典型。

    大门东西两侧不远处,高高耸立的是对称的三门道石牌坊。坊额上题字都是颂扬关羽的。

    转过身,走到大门口,就见分立于大门两侧的明代汉白玉石狮,使人感到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两侧八字墙上“忠义”、“仁勇”四字概括了关羽忠君、义友、仁爱、勇武的一生,令人对这位封建时代的忠义楷模、道德化身的敬仰油然而生。

    关林大门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朱漆大门门板上镶嵌九排九行八十一颗金黄色乳钉,81个门钉为帝王礼制,是帝王才能使用的标准, 显示了关羽崇高的地位和身后荣耀.

进入大门,是一庭院,院子里种了许多牡丹,此时牡丹花开得正艳。边走边观赏着牡丹,来到仪门。

    仪门原为明代关庙的大门,清扩建时改为仪门, 立于仪门左右的是一对明代铁狮子,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在别的地方很少见。悬于仪门檐下的“关林”二字为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铎墨宝,而门额上“威扬六合”匾额,则是慈禧“老佛爷”的御笔,弥足珍贵。

    在仪门东西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相传是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西侧为“关帝诗竹”。画面上有两杆竹子,一杆枝叶飘飞,宛如狂风袭竹,一杆枝叶低垂,又似骤雨落叶,所以又叫“风雨竹”。这幅竹画妙就妙在全部竹叶组成了一首诗:

不谢东君意,

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

终久不凋零。

    进了仪门就是连接仪门和拜殿月台的石狮通道,甬道长35米、宽4米由石栏板夹石柱构成,是我国关庙中唯一的一条石狮甬道,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清乾隆五十六年增设三十六根望柱。望柱顶雕刻大小石狮104尊,它们分立在甬道两侧,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甬道东西两侧分别座落着钟楼和鼓楼,晨钟暮鼓不仅作为报时之用,更为隆重的祭祀平添几分神秘与神圣。在院子里竖立着许多历朝历代留下的颂扬缅怀关羽的石碑题刻。

古人为了防止关庙失火,保证殿堂安全,在月台下甬道两旁东西各建一砖构的焚香炉。

    走到月台之上,就是拜殿,拜殿为五开间卷棚式建筑,为祭祀关羽时百官僚属谒拜之场所,又称为“启圣殿”,拜殿虽梁架结构简单,但斗拱檩枋色特色彩斑谰,与高耸的赤柱相映生辉。

青龙偃月刀

    殿外西侧树着一把仿青龙偃月大刀,重七十多斤,高三点五米。拜殿外有一方重达3000余斤的“关圣帝君之宝”玉玺,是我国关庙中最大的关帝印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优质印鉴。

    殿下高挂着歌颂关羽的匾联,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乾隆皇帝亲自书写的“声灵于铄”匾和一副对联:

翌汉表神功龙门并峻;

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

    大殿是正殿,又称平安殿,大殿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与拜殿相连,面阔7间,进深3间,总面积700平方米,是关林最大、木刻最集中的殿宇,位于关林中心,充分突出了居中为尊的建筑意图。

    大殿正门上的“气壮嵩高”匾,为慈禧太后亲题。在大殿门板上分别雕刻着“桃园结义”、“水淹七军”、“三顾茅庐”、“单刀赴会”等12幅关羽生平故事。

    大殿内现有塑像五尊,中间的头戴12冕旒王冠、身着龙袍,神圣庄严的就是关圣帝君像,此像高6米,为我国关羽塑像中最大的一尊。两侧分立着周仓、廖化、王甫、关平的塑像。

    走到大殿后面,背面塑有“关羽怒视东吴戎装像” ,关羽长髯飘洒、端庄威严,关平按剑于左,周仓持刀于右。前檐下绘有斩颜良、诛文丑、大战夏侯敦、古城会等故事图。后门上方绘有“华容道义释曹操”、“东吴赴宴”、“水战庞德”的故事,形象地反映了关羽骁勇善战的历史画面。

    走出大殿来到二殿,又称财神殿,是关林现存最早的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高悬于正门上“光昭日月”匾为光绪皇帝所题,二殿佛龛内塑关羽财神像一尊,关平、周仓肃立左右。两边各立一童子,持算盘者为招财童子,持秤者为利市童子。

    我国民间有许多财神,有文财神,如范蠡、沈万三;也有武财神,如赵公明。关羽在桃园三结义前是做买卖的,他做买卖公平交易,童叟无欺,所以在一些地方也尊奉关羽为义财神、武财神。

    二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东为“圣母殿”,内主供关羽夫人胡氏。西为“五虎殿”,内供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中五位虎将。

    三殿即春秋殿,规模较小,也称为寝殿,是关林最后一座殿宇,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殿内有关公秉蜡夜看《春秋》的坐像。门额上方绘有“三英战吕布”、“长沙战黄忠”、“威镇荆州”等三国故事。

    在春秋殿前有两颗奇异的柏树,西边一颗叫结义柏,东边一颗叫旋生柏。结义柏为一棵三叉柏,树身在一人多高处分为三枝,而三枝树叉粗细相当,正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意,故名为结义柏,旋生柏则如螺旋一样生长,不仅树干旋生,而且连大小枝条都呈旋转状,甚为罕见,被列为中国“三大奇柏”之一。

    穿过春秋殿,来到后面看到两座石牌坊和一个石供案。前面一座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为明万历三十二年由钦差太监胡滨所书。后面一座规模较小,正额题“中央宛在”,为清康熙五十五年由三韩弟子高镐所书。两坊柱各面分别题刻不同时期对联九副,书体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对关羽忠义仁勇品行赞美之辞,充分反映出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比如“义参天地、道衍春秋”、“浩然正气塞天地”等。

      紧靠石坊为清康熙五年所建护碑亭。该亭为八角攒尖歇山顶,碑亭结构复杂,它集历代斗拱之优点,斗拱上下连接,环环相扣,众多的斗拱似一座檐式阁楼外观。斗拱自上而下依次绘成绿、蓝、黄、红诸色,富丽华繁。整座碑亭全用木构架接勾连,其用力均匀、构筑奇巧、造型典丽,别具一格,是清代亭式建筑的精萃。亭内立石碑一座,高近4.8米,龟驮座,碑首雕刻盘龙,碑额九叠篆书“敕封碑记”,是康熙皇帝给关公追加封号所立碑,碑阳正书:“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碑阴是康熙五年董笃行撰写的《关圣帝君行实封号碑记》,叙述了关羽的生平事迹及封号建庙等情况。该碑反映了关羽崇高的封建品级,也确立了洛阳关林在海内外关庙中的领袖庙宇地位。

    最后面高大丰隆、青草茂密的土丘就是关冢。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把关羽的头颅葬于此处。关冢占地250平方米,平面作八角形,四周建有围墙。南墙有清康熙时期修筑的石墓门,门额题“锤灵处”,门两侧行书楹联一幅

                                                   神游上宛乘仙鹤;

骨在天中隐睡龙。  

     关林现已辟为洛阳古代艺术搏物馆。庙内两侧长达90米的长廊,分别为碑刻墓志陈列室、石刻艺术品陈列室。

    大门走出,已是夕阳斜下,如今的关林,绿草如茵,苍松翠柏,游人络绎不绝。虽斗转星移,江山已改,但关冢依然。 

    

 

二零一一年四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