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北京 > 旅游游记

黄花城山水相连的长城

黄花城山水相连的长城
黄花城山水相连的长城
黄花城山水相连的长城
黄花城山水相连的长城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黄花城长城
入库时间:2016-09-02 15:28
游记浏览:36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黄花城水长城旅游区","镇虏关","延庆水泉沟西水峪景区"]
出发时间:2015-11-01
旅游简介:黄花城长城镇虏关长城西水峪长城一日徒步黄花城水长城主要作用是保卫京师之地和皇十三陵,因此,坚固程度可想而知。位于十三陵东北20公里的怀柔区九渡河镇境内,是北京唯一一处长城与水相连的长城。路过昌平区的温...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1
旅行游记

1 黄花城长城-镇虏关长城-西水峪长城一日徒步 黄花城水长城旅游区 -镇虏关 -延庆水泉沟西水峪景区



黄花城水长城主要作用是保卫京师之地和皇十三陵,因此,坚固程度可想而知。位于十三陵东北20公里的怀柔区九渡河镇境内,是北京唯一一处长城与水相连的长城。

水长城所在的湖泊,本名是由成语“金城汤池”得名“金汤湖”。



水库东面回望,再向东就是十八蹬和九公山。



最远处是930高低,也就是十八蹬的顶峰,再往东就是九公山长城,在研究长城中有其特殊的意义。



二是全段6公里只有1001高地有一座石头垒起来的敌台,其他高地均没有修筑敌台。这明显与戚继光所记述的一华里修敌台两至三座不符。



三是从山岭上保存较好的城墙看,这里都是单边墙,而且大部分墙体都没有"括浆",就是干垒起来的,这在长城中也是不多见的。



以上基本上是金汤湖向东的长城,以及眼睛可以看到的区域,再往东就是箭扣了,十八蹬是北京长城三险之一,前两个是箭扣和司马台,这两个之前我都去过了。


继续向西,一路向上,往第一个制高点前进。


大条石建筑的石基,这做工,这分量,在北京的长城里是名列前茅的。难怪叫金汤,固若金汤。

再往东回看,依稀可见跟多的九公山长城,天上的飞机拉的白线,恰是海底往上看,海面上疾驰而过的汽艇。


休息完后,继续我们的旅程,往上爬,最高点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前进。


阳光的照耀下,长城显得越发美丽,好像新浴的美人,雨过的荷花,怎一个美字了得。

从金汤湖向西的第一个制高点,风很大,残破的城楼,建制完全看不出来,站在这里,向东可以看到九公山,向西可以看到水泉峪。


这就是传说中的倾城之恋吗,我一般不拍人,但是这一次,实在是太美了,一面之缘,也没经过他们的同意,见谅。

向东回望我们的金汤湖犹如权杖上的一颗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山。

请勿扔烟头。

两侧都是板栗园,明朝实行的是兵屯制,士兵战时打仗,平时耕地,五百年前,他们发现了这里很适合种植板栗,于是大面积种植,园内有明清古栗树上百株,有些树直径超过一米,年产板栗26万公斤,现在开发了专门的板栗公园。



回拍镇虏关,长城著名关口"镇虏关"位于怀柔区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500米处,现在此关口仍是北通古城堡鹞子峪,南到撞道口城堡的通行要道。镇虏关东临黄花城的磨石口,西接西水峪。其门洞长6.6米、高5米、宽3米,关口南北两侧分别安装石匾额。

据史料载,当时有外族军队侵犯明朝,当军队夜行至"撞道口"长城关口时,由于关口两侧满山遍野都是松树,松涛阵阵,蒙军误以为有千军万马埋伏于此,故不敢前行,退兵50里以外,从此这里就得了一个"镇虏关"的名字。据《四镇三关志》记载关于永乐二年(1404)建。又《明长城考实》记述:撞道口,"其西至居庸关仅百里,为极冲之地,今关门砖砌券拱门洞尚较好,仍为车马人行通道。门南,北两侧各有一石匾,南侧匾书'撞道口'并题为'钦差守备黄花镇地方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指挥金事刘勋','万历五年(1577)季春吉日鼎建',北侧匾书'镇虏关'。所属年月与南匾相同。"


不知道这群来外是怎么知道这里的,他们有专门的导游,看上去是中国人,就是有点黑,可能也很辛苦吧,中文和英文说的都很不错。


最后来一张,山下的小路是通向鹞子峪的,有古堡一座,这里实际上市双重长城,往北还有,中间是明代的屯兵之地。


标红为这次走过的路线,九公山-十八蹬-黄花城-镇掳关-西水峪,标黄为已经游览过的长城。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