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甘肃 > 旅游游记

【花样年华】西北史地大运转

【花样年华】西北史地大运转
【花样年华】西北史地大运转
【花样年华】西北史地大运转
【花样年华】西北史地大运转
景点:甘肃/gansu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七一冰川 解放桥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32
旅行天数:9
游览景点:["北京西站","嘉峪关","嘉峪关","敦煌","敦煌","兰州","西安","西安","郑州","北京"]
出发时间:2011-08-27
旅游简介:西北是有故事的地方。要不然余秋雨去了一趟敦煌,回来写出四篇文章,《阳关雪》、《道士塔》两篇还入了课本。作为一个卖文为生者,余教授大概也会在某个归来的夜晚暗自轻吐一句‘真TM值了’吧。平心而论,余大师的...
旅行花费:0
游览月份:8
旅行游记

1 前序

西北是有故事的地方。要不然余秋雨去了一趟敦煌,回来写出四篇文章,《阳关雪》、《道士塔》两篇还入了课本。作为一个卖文为生者,余教授大概也会在某个归来的夜晚暗自轻吐一句‘真TM值了’吧。平心而论,余大师的文字功底确实出色,够浪漫,够沧桑,透着一股文化的体味。当年读阳关雪有欲罢不能的感觉,如果再少一点矫揉造作,多一点实证求索,那算得上很好的历史文化散文了。单之蔷的文章则像是另一个互补的侧面,和余共同的是那种浪漫的氛围,甚至游历四方写文为生这一点也很相似,所以不可避免地有一点凑字数,卖噱头。这可以理解,谁能以这样高的质量每月量产一篇国家地理的卷首语呢?不同的是,后者的文章就严谨得多,用美观恰当的地图,对地理概念的阐释来‘理解’一种地理环境,一个地区风貌。我没有统计过,不过单同学的文章和杂志从西北获得的题材是相当多的。出行之前,来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单之蔷的国家地理,会激发出强烈的向往,读了这二位的作品算是对史与地的初步了解。我当然没有这样好的文笔,也没有创作的才华,一篇游记聊以留作回忆的索引,经历的纪念。除此之外沿途还大约照了6个G的照片。

所谓文章总把那些扑面而来的琐屑庸常与无聊滤去,留下隽永的情怀,优美的意境。诗情画意总在诗与画中,而旅行就大不相同了。寻着那些文化散文,历史文献的踪迹,或者是国家地理的大幅摄影,多半要失望。昔日雄伟的关城大道哪里还有一鳞半爪?偶尔存留的小片夯土就是过去的全部。周围攒动的人群乱入了镜头中的画面和心中的意境。旅行在于远离生活,行走远方,既然如此何必又再扎入拥挤的人潮?要么去人迹罕至的地方,要么心远地自偏。自然景观在于它的大,体量宏大,地域广大,亘古不变。只要不惜脚力总能看到独特的美景,远离人群的风光。历史遗迹难免小的太多了,以至于要用放大镜来看,仪器来分析,铲子来发掘,不如此做,遗迹的价值,遗迹的信息就太少,而因此就太虚此远行。我对于旅行的理想大致也就分为了两部分,去人迹罕至的地方看冰山雪顶,大漠沙丘,隔壁草甸,河流丛林,湿地湖泊......而另一部分就是去那些遗址做专业的考古。当然这都是理想,如果没有直升机和喷气背包,寻自然美景就太艰辛,而专业的考古要消耗何等的精力去读那些文献,刨那些荒地,最后搞不好还要进去喝茶......

不出门不知宅男多可耻,去真正的旅行一次就再也欲罢不能了,山就在那里,城就在那里,铁路延伸远方,安能在此等闲度过时光?

9 开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