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世界屋脊--西藏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
出发地:天津
目的地: 碛口 李家山
入库时间:2016-07-25 16:27
游记浏览:32
旅行天数:60
游览景点:["石家庄","太原","军渡","军渡","吴堡","延川县"]
出发时间:2012-11-11
旅游简介:黄河古渡碛口8月31日早晨出发,与朋友们约好西藏游。没有具体线路,走到哪里算哪里;没有每天日程,玩儿到美处多玩儿玩儿;只有一个绝对的时间约束,9月18日晚成都集结,19日一早出发。我们的第一站碛口,妮...
旅行花费:7
游览月份:8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黄河古渡--碛口 石家庄 -太原 -军渡

8月31日早晨出发,与朋友们约好西藏游。没有具体线路,走到哪里算哪里;没有每天日程,玩儿到美处多玩儿玩儿;只有一个绝对的时间约束,9月18日晚成都集结,19日一早出发。

我们的第一站碛口,妮儿想去住住北方的窑洞,OK!300年历史的古窑洞任你住。

沿京藏高速到石家庄,再转入石太高速到太原,走太原外环在走青银高速到军度,沿着沿黄公里走约30公里到达碛口镇。

入住黄河宾馆,标间的房间非节假日可以讲到100元/天,我是老板的老顾客,这个价格应该算是比较便宜的。






他们家的窑洞有点特色,当年吴冠中在这里的李家山画的是四层的窑洞,如今老板的是六层窑洞,我还鼓动这老板把上面两层装上门窗接待宾客呢,老板说有这个计划,今年到了淡季装修上面两层。


碛口应该算是黄河边人文和风光的一个大亮点了,我当年还专门请了个导游给我细细的讲了讲,这次去发现导游的费用涨价了,我干脆来个免费导游吧。

碛口古为兵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 “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碛口是华北通往延安的主要运输口岸,当时镇内建有军工厂、军衣厂,为繁荣边区经济和解决八路军、解放军的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于碛口,后转到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现镇内保存有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碑和路居处等。

碛口的“碛”(QI应该是四声),所谓的碛,是当地方言,意思是河道里的浅滩,这里也被称为“二碛”。那么“大碛”是哪里呢?壶口!




这就是碛,当然是枯水期的,也许是黄河本身这些年来的水量小了很多,即便是夏季,也很难看到像壶口那样波涛汹涌。

但是有些介绍文章里说的水声咆哮我估计是瞎说,后面我来具体解释。

乔家的大德通钱庄,如果说乔家不算大,这里还有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的孔家,孔祥熙家的两家商铺。一家是香烟店,另一家是美孚煤油店,据说孔家在这里经商的一大特点就是只经营high tech产品,而且初次使用都是免费的,当地百姓抽香烟,可以在店里免费拿到一只,不用付款。而煤油更是这样,拿着灯来免费装上一油舱,好用以后来买。由于煤油和当地的胡麻油相比,燃点低亮度高,没有异味不冒黑烟,而深得当地商家的喜欢,很快就生意兴隆。




有文章记载碛口镇是明清以来山西第一大著名商镇,隶属永宁州(今山西临县境内),素有'晋陕第一大镇'、'九曲黄河明珠'之称。该镇地处晋西北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镇上原有三条商业大街,号称五里长的明清一条街,两旁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十三条小巷,依山就势,院院层叠,密布四百多家店铺;黄河岸边层层悬崖间的石梯,那是拉船纤夫用汗水和足趾刻印出来的人间杰作;古刹黑龙庙的戏台,有'山西唱戏陕西听'的奇妙音响效果;咆哮如雷,浊浪排空的二碛,让人真正领略粗犷雄壮的黄河精神;构思精巧、形制特异的西湾、李家山明清民居建筑更是碛口商贸经济繁荣折射的产物。其商业兴盛状况,在清乾隆年间已发展成为黄河中游的水旱码头,名扬陕甘宁,誉满晋冀豫。据清乾隆二十一年《重修黑龙庙碑》记载:'碛口镇又境接秦晋,地邻河干,为商旅往来舟楫上下之要津也。比年来人烟辐臻,货物山积'。民间亦有'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之谚。而始建于明代,清代雍正、乾隆、道光年间几次增修重建的黑龙庙可以说是该镇当年商业繁荣的一个实证。仅民国年间本镇修庙施银钱的大商号就有361家,各家施钱一千文至四千文不等,总额达一万多两白银。

碛口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日本鬼子的侵略,加上公路铁路和黄河大桥的修建,碛口日渐衰落。但是据说当年碛口的物资往来和当地的晋商,对延安的根据地的支撑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李家山

也是碛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说当年碛口的有钱人,把家室都安排在西湾和李家山居住。怕是因为碛口是商铺和行船码头的原因吧,碛口那个年代是不进女眷的。

当地人说从风水学讲,李家山村形似凤凰,民居依凤身、两翼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于70度的山坡上,构成了一种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效果。典型的黄土地貌、幽雅的自然环境、层叠的窑洞大厦、浓郁的黄河风情、纯朴的百姓人家……每年吸引着许多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前来采风、创作。

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于1989年10月赴李家山后,写道:“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