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郭亮的这个名字还是在一篇博文“中国人一生必去的十个村庄”,其中篇首第一个介绍的村庄就是这个被挂在巍巍太行绝壁上的郭亮村。后来我又看过郭达、潘长江主演的抗战喜剧《举起手来》,整部影片都是在郭亮取的景,而片头郭达赶着驴车就是行进在该村最著名的地标--郭亮洞里。
郭亮村位于太行山腹地,海拔1752米,距河南省的辉县大约有70公里的路程。这里秀峰突兀,石径崎岖,既有泰山的巍峨,又不乏华山的险要,原始荒古,真实自然。公元9年~公元23年之间的西汉末年,当时王莽建立“新”王朝,这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农民领袖郭亮,一举建立了农民政权。后来郭亮欲凭借太行绝壁峡谷与敌交战失利后,从会逃寨兵败山西。后人为纪念这位农民英雄,将他当年战斗过的大本营誉称为郭亮村。
由于地势的险峻,一直以来郭亮村的人们只能够通过一条狭窄的天梯与外界相通。这条天梯蜿蜒曲折高达百米,共有720级台阶,最窄处只有0.4米,稍有不慎就会有坠崖危险。据旅游攻略介绍,经常会有驴友通过攀爬天梯来躲避山下收费站每位游客125元的收费(自驾车每位80元)。我们一行的四人,虽然这次也专程来到了天梯口,但相互勉励了半天,就始终没有一位能鼓足勇气尝试一番,共同的评论是:即便能省再多的钱,咱也不冒这个风险。天梯之险由此可见一斑,当年郭亮村民跟外界沟通的辛苦不难想见。
为让乡亲们能早日走下山,1972年13位村民在申明信的带领下,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2万6千立方米的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为此,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条绝壁长廊,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郭亮村也由此走出了大山,开始为更多人所熟知。
去年的国庆就曾计划跟朋友自驾来郭亮,只是因为河南的气候突变,我们不得已才修改了行程,南辕北辙去了江苏的宜兴和西塘。这次我们是下午三点半开始从安阳的汤阴岳王庙去的郭亮,从导航里看距郭亮只有130多公里,但除了走南林高速到卫辉之前的50公里之外,其余的多为下道,而且相当部分都是南太行里的盘山路。因此,当我们抵达梦寐已久的郭亮村时,已经是天色大暗的晚上八点钟了。虽然错过了看郭亮黄昏的大好时机,但同时也避开了大批下山的游客,在整个进山过程中没有错过一次车,从而相应地保证了大家的安全。
跟事先在网上了解的一样,现在郭亮的旅游条件已经相当成熟。刚进村沿路就是一排由村民二层小楼改建的旅馆,虽然谈不上多么标准,但也是电视、卫生间俱全。由于已过旅游旺季,每个可住两人的房间仅需50元,价格还算比较实惠。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郭亮村海拔达1700米,比泰山最高峰还高一百多米,因此气候比山下低了许多。如果不是来之前在汤阴让两个朋友预先买好了羽绒服,郭亮村深秋的夜晚还真不那么好熬的。
一夜无话,清晨不到七点我就督促朋友起床出门了。虽然昨天开了很长时间的山路,大家都有点疲惫,可晚饭时我就提前跟大家达成了共识:我们已经错过了郭亮的黄昏,明天决不能再耽误郭亮的日出。而在挂壁公路观看黄昏、日出,在网上被大家一致评为郭亮最美妙的景致之一。
挂壁公路又被称为郭亮洞、国梁隧道,就在离村口很近的地方。一进洞口,我们立刻被惊呆了,全长1200多米的就如同一条腰带笔直地穿凿在太行绝壁之间,因为是人力无机械施工,所以无论路面还是洞顶都参差不齐、很不规则,显见是当年村民用斧子和凿子硬砸出来的。为了隧道的通风和照明,郭亮洞每相隔不远就留出一个洞口,长短不一大概有37个。从洞口往外眺望,正对面是如同刀砍斧剁一般齐整的赤色崖壁,向下则是百多米的太行深渊。太阳升起,耀眼的光芒从东方的山顶照射过来,让人不免有目眩神迷之感。
我去过很多景点,有的(比如乌镇)给人以静谧的感觉,有的(如凤凰)则给人以清秀的印象。但站在郭亮洞里,俯瞰巍峨的南太行,我唯一能够体会的感觉就是震撼,而这种感觉自从2010年带朋友第一次去库不齐沙漠之后,已经久违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昨天一直开车的律师朋友无不感慨地赞叹:“像这种地方,别说开四个小时车,就是再开四个小时也值啊!”
当年开凿隧道的时候,由于经济落后、条件有限,郭亮人没有任何机械,历时5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打秃钢钎12吨,打烂了8磅重的铁锤4000个。当年周恩来总理曾在接待国外来宾时自豪地讲,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今林州市)红旗渠。红旗渠第二天我们也去过了,的确非常壮观。可实事求是地评论,南京长江大桥是集咱们一国之力建设的,红旗渠是集林县一县之力开挖的,后期还有解放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而郭亮洞没有任何外力的介入,完全是凭郭亮村的男女老少,由一村之力独自开凿完成的。从这个角度而言,郭亮洞更加伟大,更加体现了当地村民战天斗地的热血和豪情。
离开郭亮村的时候,正好遇见一批来自郑州的旅游团队。当导游介绍郭亮人民人定胜天的壮举时,有个中年游客轻声嘟囔:“也就毛主席时代能干成这事,要搁到现在,基本没戏!”整个旅行团哄堂大笑,大家都明白这笑声意味着什么---完成壮举是需要精神支撑的,而精神正是当代最缺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