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安游记

重安游记
重安游记
重安游记
重安游记
景点:凯里/kaili
出发地:贵阳
目的地: 凯里
入库时间:2016-08-08 18:27
游记浏览:46
旅行天数:3
游览景点:["重安"]
出发时间:2015-08-03
旅游简介:映象重安江重安印象 每次提前黔东南,首先想到的就是少数民族,哪里的民族风情总是让人留恋往返,也常常让我想起这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4月2号的早上,坐上去凯里方向的火车,参加贵州人“...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4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映象重安江 重安

—重安印象

    每次提前黔东南,首先想到的就是少数民族,哪里的民族风情总是让人留恋往返,也常常让我想起这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4月2号的早上,坐上去凯里方向的火车,参加贵州人“行走清水江”活动,很早之前接触过贵州人,但是没参加过活动,这次正好赶上清明节小长假。这次行走清水江人可不少,一共十几个,有来自不同的行业,分别有学生、教师、环保专家、志愿者等。

列车就向黔东南开往了,一路上大家在车上互相介绍认识,有来自昆明的苗苗,也有来自重庆的学生小唐,还有我们队伍最活跃的“潮姐”,他们都是从不同地方,特意赶来参加这次活动,听着他们的介绍,感觉自己很惭愧,生在贵州竟然第一次参加贵州人的活动。

火车大概十点左右到达凯里,我们分组后上了2路公交车,我把车站搞错了,让大家多走了很远的路,确实是我的失误,我只知道一个车站,结果要在凯里的市运司坐车去重安江,接近中午我们踏上去重安江的客车,一路风景都很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第一次进黔东南,虽然我也是多次来黔东南这边,但重安镇却是第一次,也有很多期盼,希望这次能看到些精彩的东西。自从认识黔东南以后,就对黔东南产生了感情,或许是一种情缘,每次行走黔东南都会触摸到心灵的悸动。

下午2点左右到重安镇,这次比较特殊,有当地热心人在等我们,他就是多次参与贵州人活动的志愿者,他也是个有故事的人,我是09年去黄平看芦笙节认识他,也是一个同学家表哥,所以对他也算是比较熟悉,这次再次碰面算是有缘人了,这次最辛苦的也是这位默默做贡献的人,他热爱自己家乡,为宣传自己家乡做了不少的事情,听说这次行走清水江在 路途中脚被铁钉扎伤了,但他还是坚持带领我们行走了三天,当时我还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他的毅力确实很感动,脚扎伤了还穿着皮鞋跟我们走山路,真的很坚强,这也许就是他对家乡的一种情怀。我对黔东南的人认识,总是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他们真的非常热情好客,尤其是那些小镇上村子里的人家,特别热情,应该大家去过的都会体会到,也许这也是我 一直对黔东南执着的动力吧。我虽然也是农村长大的,但跟多时间都在学校和城市里呆着,所以对这种热情的人发现越来越少了,城市的喧哗、冷漠、勾心斗角、尔虞尔诈,也可以说无情、冷漠,就是这些东西让我讨厌城市,让我对城市产生一种罪恶感,每天面对那些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得脸和脖子粗的,我真的看够了。我在贵阳生活了六年,所以对贵阳市的生活还算了解,堵车对贵阳来说是家常便饭,贵阳人给我的印象就是10平面的房间有80平面是麻将桌,这是他们的特色。

我们下车后潘一德带我们找吃饭的地方,潘一德就是上面提到脚被扎伤的志愿者,是当地比较出名的志愿者,也是这次活动最辛苦的志愿者。在路边找到一家小菜馆,虽然环境不怎么好,但老板娘的手艺还不错,和那些饭店的菜有得一拼,全部都是大家喜欢的菜,应该属于黔菜系列吧,大家吃得还很满意,接下来重点介绍一下重安镇。

全镇共有9324户,3.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2%,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古镇。全镇共有9324户,3.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2%,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古镇。重安曾是清水江上游最终码头,水陆衔接,建制历史悠久,为贵州东南面物资集散地之一。水陆交通之便利,市场之繁荣给重安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昔有 “ 小上海 ” 之称。水利、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齐全,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处。重安镇位于湘黔公路要道,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水系十大风景区之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山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悠久。境内的四灵桥、文昌阁、万寿宫、地母阁等文物古建筑历经数代,古韵犹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实为山区少见,而重安江十里古峡秀色长廊,百年风雨铁索桥,世界罕见间歇瀑布,美丽神奇的 “ 凤岭来仪 ” 金凤山,金庄千年古银杏树等景点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其无可取代的神秀殊异,是以为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增色,堪称其中的一方妙土。   

由重安镇溯江而上二里许,更是闻名省内外的重安古峡,古峡游程达十余里,峡谷沿途有铁索故道,间歇瀑布,仙人看地,水晶珠帘,幽谷迭潭(七仙浴池),三十三浪,回流水磨等奇妙景观。建于清同治十二年的铁索桥,1938年5月24日,闻一多先生途经此时,欣然提笔,速写桥景。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专为接待游客的 “ 三朝桥 ” 、 “ 小江南 ” 、 “ 度假村 ” 等水上餐厅,就坐落于碧水轻舟的江岸,下榻其间,品尝风味正宗重安酸汤鱼等美味佳肴,甚为惬意。镇四周苗村革寨星罗棋布,苗族、革家能歌善舞,一年之中四季有节,每年中较大型的传统民族节日集会就有四处之多,这些集会分别为:端午龙船节集会, “ 五.二六 ” 集会,重阳节和 “ 九.二六 ” 集会,内容更为丰富,赛马、斗牛、吹芦笙、跳芦笙舞、对歌、斗雀等。四乡八里的各民族人民,万众云集,热闹非常。

——拜访水磨坊

当天我们在小镇上住下,这家旅舍离重安江很近,白天我们行走了水磨房,这个水魔方据当地人介绍,很久很久了,都不知道什么修建的,我们这次行走也带来两为环保专家,他们对水质抽样检测,当地的水被严重污染了,这次检测结果还是比较乐观,没有我们想象那么严重,我对这些专业术语不是很了解。不过这水磨坊却很吸引我,我也是在照片上看到这水魔坊,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重安江水磨房

 

 

 

     (重安江水磨坊)

过去水磨坊需要渡船,否则无法到水磨坊,这个水水磨坊真的很有意识,虽然现在大部分人家都用电器了,但水磨坊一直都保存完好,而且还能碾香面,当地很多人生存的香都是用这个水磨碾的香面,当地人真的是很会利用水力,很早时期都知道如何利用水能。我真的很崇拜过去的人,虽然这些发明不会继续用,但能给后代留下更好的经验,比如现在的水力发电站都是根据水磨坊来建设的,就在这个水磨房的对面就一个小型的水力发电站。

在小镇上住下我们就先去水磨房,接下来又沿着重安江往上游行走,这条江水真的很美,但已经被上游的工业厂矿严重污染了,当地人的饮用水都是从很遥远的地方引进来的,当地老百姓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守着江而不能用江水,心里真的很悲痛。重安江主要污染如下:

上游福泉市马场坪镇建有大型磷矿厂翁福磷肥厂,虽有污水处理厂,但由于监管不利及治污成本高,污水长有漏排偷排,使得重安江自从2002年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水质严重恶化,总磷及氟化物长期超标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常常发生死鱼事件。给生态带来严重破坏,给沿河村民带来严重的饮水困难。2007年,水质总体来说比2006有所好转,但2007年8月初的翁福磷矿坝池垮塌事件,使江水的水体总磷含量超标4157倍,氟化物超标143.54倍,砷含量超标1.54倍。此次事件中所死鱼量为历史之最,几天内的死鱼量在五年内不能完全恢复。

  下游由于凯里市境内煤矿把未经处理的煤矿废水直排重安江支流平路河,重安江在平路河河口之下也受其间接影响,河水常年混浊不堪,对于本来就受磷矿污染的重安江更是雪上加霜。

   据当地人介绍,之前他们这条河里到处都能钓鱼,河里很多鱼,自己吃不完还可以卖,现在河里基本没鱼,河水被污染了,记得有一年河水上面飘满了死鱼,全镇的人都在悲痛,都在为这件事情感到惊讶,他们平时吃的鱼就这样白白的死了。整条江面都漂满了死鱼,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件多么很痛的事情啊。这次我们行走清水江的目的也就是看看这重安江的水质到底怎么样了,当地的污染还在继续没有,不过从这次检查结果来看,还是比较乐观,污染不是很严重了。

   夜色慢慢降临,小镇也慢慢安静下来,江面偶尔荡起些水纹,小镇开始闪烁着星光点点。

————行走三朝桥







重安江在流经黄平境内时一改上游平缓温顺的习性,河道陡然变窄,两岸岩陡壁峭,一路急流险滩,奔流而下,历经三十三湾、三十三滩、三十三浪,到达重安镇时河道方才变得稍宽,水流也安静了许多。重安江,重安镇,倒底是江依地而得名,还是地因江而生?我没有查到相关资料记载。但重安真正让人记住的,既不是江名,也不是地名,而是被誉为“中国桥梁博物馆”的重安“三朝桥”。

重安三朝桥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舞阳河景区西大门的第一处景点,也是风光秀丽的重安江景区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所谓的'三朝桥'是一组建于不同年代的桥梁建筑群,分别是:新中国于一九九六年建成的现代化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国民党时期始建于1938年的石墩钢梁结构木质板面公路桥,和清同治十二年(1873)建成的古道铁索桥。三座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分属不同桥梁结构发挥不同历史作用的桥平行横贯于重安江两岸,相互间距离不过10来米,它展示的,不仅是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勤劳与智慧,更是把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让人尽生感叹。

 

 

 

(注释:三朝桥)

     这里的夜晚很美,可惜晚上没能住人江边的客栈,心里总是有些遗憾。

     傍晚我们沿江返回旅舍,大家有些疲倦了,都脚也有些麻麻的感觉,很久没步行这么远的路了,这次全当出来锻炼身体了,长久不运动,腿脚都不灵活了,记得以前在老家,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时不时还要干点农活,想想现在,真是体力慢慢下降了,还是那句:生命在于运动,所以建议大家有空多出来走走。从三朝桥回来的路上,边走边找吃饭的地方,当地的酸汤鱼特别出名,但是价格也不便宜,随便问一家都要几十块一斤鱼,虽然嘴馋,还是忍了,遇到一家叫“小江南饭店”听潘说这是重安镇比较老的一家饭店,而且味道也好,这个饭店环境确实很好,临重安江,晚上可以赏月观江。坐在江边休息可以洗去一天的疲倦,听听静静的江水,江面灯光闪闪,江岸两侧不经意飘过喃喃话语,或许是说些甜言蜜语、或许是筹划明天的行程、或许是教育孩子、或许是讨论未来。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一家小旅社吃饭,他们家做得菜味道非常不错,大家都吃的很开,结果把黔东南比较出名的糯米酒也摆上来,白天行走了不少路程,晚上喝点小酒可以解乏,但这次好像我喝多了,喝了两杯,平时自己酒量都不好,所以很少喝酒,这次难得大家高兴,除了潘导之外,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潘一德是我09年到黄平谷陇看芦笙节认识的,当时没来得及要联系方式,他是我同学的表哥,这次再次相聚确实是缘分吧。他可是为家乡做了不少事情的人,这次活动他一直讲解,给我们找吃住的,人特别热情,大家都特别喜欢他,我总是会提些比较奇怪的问题,他会把他知道的都告诉我。

     大家尽兴都喝嗨了,记得潮姐找了好几个人喝酒,我这天晚上是彻底喝高了,平时最都二两小酒,喝下去就开始说酒话了,这次也不类外,喝了两杯,结果走回房间就睡着了。

 

 

 

小镇赶集

第二天早上,起床来准备去望坝村,我们住在小镇上,重安镇镇好赶场,我一路追拍了很多代头饰的妇女,她们的服饰破有特色。

独特的头饰和服装革(亻革)家是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他们约有一万多人口,散居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西北鱼洞、龙场各乡,不列入55个少数民族之内。有说法称他们是苗族的一个分支,但苗族不承认;他们自称"革族",即革去职差之人。革家讲究服饰,所制蜡染与银饰甚精。革家银饰,主要分头饰、颈饰、手饰三类。构思大胆奇巧,制作精致,体现了家的审美情趣。革家佩戴银饰,有严格的年龄之分。女童一般只带饰有菩萨片的童帽。六七岁至生育前,须佩发簪、抹额和戒指项。子女长至七八岁,母亲方卸戒指项。 

 

革家舞蹈革家姑娘的装束有如古代的将军,头上的蜡染头巾加一束火红的璎珞,犹如将军的头盔,上身外披挂前后四片似铁甲,腰间和绑腿均为火红的长长绣花带,胸前项间的银饰除常见的项圈项链外,还有一些刀枪剑锤之类的形状。为祖母方去抹额,为曾祖母始卸发簪。革家妇女按年龄佩戴银饰的风俗,与古代生殖崇拜有关。在原始时代,弓箭是男女交合的象征。弓箭造型的头饰,是属于少女和有生育能力的母亲的。当了祖母,不再生育,就不必再佩抹额(弓)。成了曾相母,已无性欲,故去发簪(箭)。生殖崇拜的遗俗,在家祭祖时至今尚有体现,如以箭射女阴拟物预测是否兴旺。这种习俗,也是家银饰艺术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从小镇一路边走边拍,看到不少东西,大家都很兴奋,正好碰上赶场,能看到更多的东西。我们看着路上络绎不绝的来赶场的人,他们穿着都很漂亮,有些妇女背着孩子,有些老人手提着袋子,有些男人头带斗笠,这些都在我们的视线里穿过。

我们大约走了5公路的路,来到望坝村,这个村住在山顶上,这个村分成两个寨,分成两个姓,两个寨子的那女互相通婚,我们走访了很多人家,特别喜欢他们这里的环境,风景真的美如画,对面是山上眼看过去就是世外桃源的感觉,几户人家,房屋周围开满了桃花、樱花、梨花,想起来真的舍不得离开这里。

在这村里碰到个老奶奶她还织布,但是这不是普通的布哦,这块布上面有几何花纹,和刺绣有些区别,手工艺很好,而且花纹也漂亮,当时我们也买了一点做纪念,看起来蛮漂亮的,我觉得这些布做装饰品很漂亮,一个同伴直接买来一条准备用来挂相机,他还想用来做运动会的金牌挂链,不过确实很有特色。现在会做这种活的人不多见了,这个地方的蜡染也是非常出名的,这里的蜡染历史悠久,图案流畅,花纹特别。他们自己的服饰大部分是蜡染构成,所以蜡染在革家族里面是一种重要的手工艺活,大部分人都很蜡染,但由于时间的久远,很多年前人不学蜡染了,做些蜡染的都是老年人,蜡染的技术也慢慢失传了。






 

 

 

 

在这个革家寨里,我们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访问的东西都不太一样,大家的收获都很多,我们坐在休息的路上都在分享看照片,拍了些什么,走访了那些地方,大家总是觉得有种成就感。我这次比较庆幸的是一个同伴把相机借给我了,我也拿着相机不能让相机闲着,看见喜欢的都拍,很谢谢戈戎大哥的相机,相机真的不错,尤其是拍植物很喜欢,这个村里很多地方开满了野花,特别漂亮。

 

 

 

     第三天,我们准备行走野洞河,看看这条河被污染到什么程度,看到这样的景象,大家心里都不舒服,好好的一条河别洗煤厂给污染了,听当地村民说,这条河之里很多鱼,现在什么都没有,连用来灌溉都不行,如果用这河水中水稻,水稻会死掉,所以老百姓很无奈。渔洞河是重安江的一个支流,但污染的水源还是直接流入重安江中,我拍了一张照片发微薄,真的就是,长江黄河,一般黄一半清,这就是明显的对比。看着这样的河水被污染了,当地农民真的很心痛,他们眼睁睁看着一条河水不能用,吃的水都要重其他地方引进来。当地政府不知道做出什么反映,希望更多人关注我们母亲河,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真的就没有生命,所以建议大家珍惜用水,保护好水资源。

 

   三天的活动虽然就这样结束了,但我们对这个地方无法忘记,或许再过几年我们还会想起这个地方,这里的河流,这里的山川,这里的酸汤鱼,这里的小花,这里的大黄牛,这里的小船,这里的水磨坊,这里的船家,还有这里最出名的庵汤。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