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湖画桥上缓步进村,如同卧虎藏龙里牵着马慢慢进村的李慕白,怀揣着归隐之心找寻梦中的平静家园。
几枝残荷孓然立于水面,让人遥想七八月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不由对那时前来的人们心生几丝羡慕。
撑着伞,随水流进入村落,南湖书院静静伫立于南湖北畔,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徽学文化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好的位置、最佳的风水,最好的栋梁,搭建了这座古朴儒雅的“以文家塾”。
四方的天井高朗开阔,线条方正,不仅保证了书院的采光充足,
书桌仍在,隐约有朗朗读书声,回荡盘旋。
徽州的男人青年时期便外出游商,暮年方归,家中常年仅余老人与妻子,因此,高墙深宅,将整个家族层层包裹进世代修缮居住的大宅里,既是保护,也是给游商在外的男人一份心理安慰,家宅若是修得够大够好,或许便可弥补不能在父母堂前敬孝的遗憾,体恤妻子日日操持等待之苦,亦为自己的思乡梦寻得一份印记般的归宿。
木柱和额枋上木雕、石雕、砖雕交相呼应,
因此,到徽州人家做客,无需说话,只需默默观察家中摆放和雕刻,就能明白此户人家是如何起家,从事何种营生,看重什么,传承又如何,体现出徽学里低调内敛,极具内涵的家宅理念。
端坐太师椅上,环顾四周,旧物陈设,分毫未改,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从前时光,长衫绣鞋穿堂而过,伴随开门的吱呀声,抬头,又是一年。
小姐斜倚在什锦图案的格窗背后,就着蒙纱绸绢的缝隙,向下观望,楼下采光充足,来人面目一览无遗,而楼上背光,格窗图案繁复,无人得见小姐真容。
信步走来,来到月沼,此乃宏村的灵魂所在。
从不远处白墙灰瓦的斑驳痕迹中,悬挂着大红灯笼的旧时门楼前,
月沼北畔正中,是汪氏家族的宗祠,乐叙堂。
500多岁的枫杨与银杏在村头矗立多年,两两相望,并肩以挺拔繁茂之势庇佑宏村居民,年年岁岁,吉祥如意。
走得累了,静坐在微凉的石台阶上,细细体会这古老村落的呼吸,如同当年初涉丽江古城,曾有人静坐小桥边良久,告诉我“我感受到了这古城千年的生息脉络。” 渐渐地,真能感觉到这古老村落的呼吸,一张一弛间,千年的气息扑面而来。
傍晚,雨停了,天色渐明,呈出一片青色,宏村如同水墨画卷,美得愈发沉静妖娆,
白日的喧嚣散尽,幽长的小巷恢复了淡抹模样,炊烟在村落的人家中冉冉升起,这一切,与千百年前,没有变化。
夜晚来临,在古老民居中,安然入眠,一夜无梦。
清晨5点多,光从天窗中倾泻而下,房间内甚是敞亮。
我心中十分羡慕,光看照片,已觉如痴如醉,真亲眼所见,不知要发傻到几时了。
在薄雾,飘渺虚幻,焕然如梦;
在深幽,曲折婉转,静静等待;
在风情,摇弋生姿,顾盼回眸;
在静默,淡然温婉,岁月无声;
在沧桑,岁月流转,几番轮回。
在说不清道不完的故事中,在青石铺展的石板路上,
在倚窗而望,期盼离人的深远目光中,年复一年,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