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甘肃 > 旅游游记

兰州一日

兰州一日
兰州一日
兰州一日
兰州一日
景点:甘肃/gansu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兰州
入库时间:2016-08-09 05:10
游记浏览:26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4-12-16
旅游简介:兰州一日兰 州 一 日(一) 黄河母亲雕像从张掖坐火车回到兰州,买了第二天晚上回北京的火车票。这样就有一天的时间在兰州逛一逛了。我到兰州住在城关区张掖路大众巷的汉庭酒店(我是会员),这里位置很好,向南...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7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兰州一日

   日(一)

 

黄河母亲雕像

从张掖坐火车回到兰州,买了第二天晚上回北京的火车票。这样就有一天的时间在兰州逛一逛了。


我到兰州住在城关区张掖路大众巷的汉庭酒店(我是会员),这里位置很好,向南,就是繁华的张掖路,张掖路是兰州市里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在建的地铁就从张掖路下穿过;向北,出了巷口,就是南滨河东路,南滨河东路紧邻着涛涛的黄河,沿着南滨河东路向西走不远就是著名的黄河铁桥——中山桥。


张掖路

大众巷最吸引人是整条巷子两侧全是大大小小的餐馆、小吃,这里集中了多家在兰州声望很高的老字号,如“马子禄牛肉面”、“灰豆王”、“茹记烤肉”、“金城炒面片”等等。最著名的就要数大名鼎鼎的“马子禄”兰州牛肉拉面了。除此以外,这里还有一些小店,虽然没什么名气,却口味地道,如很受姑娘们喜欢的酿皮子、油炒凉粉、灰豆子、冬果子,在这里都可以吃到。总之,大众巷里每天都演绎着纯粹的兰州美食传说,到了这里,不怕没的吃,只怕肚子装不下。

 

大众巷


马子禄牛肉面

兰州牛肉拉面是甘肃的招牌,全国各地哪都有,一提起甘肃美食,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兰州牛肉拉面,所以对每个自四面八方来到兰州游客来说,一定要吃一次正宗的兰州拉面,正如到了北京一定要吃北京烤鸭一样。

而兰州牛肉拉面里最出名的当数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特意介绍过的“马子禄”牛肉拉面了。

吃兰州牛肉拉面要早去,兰州人的早餐就是拉面。西北地区的拉面馆,都是早晨56点钟就开始卖拉面,和的面卖完了就关门,所以大多数拉面馆下午就打烊了,“马子禄牛肉面”也不例外,早晨6点半开始卖头一锅,到下午2点半左右关门。上次去张掖之前,我下午5点多去吃“马子禄”,结果吃了闭门羹。

这次一早我就来吃“马子禄牛肉面”。出了酒店向南溜溜达达的走了没几步,就到了“马子禄牛肉面”的店门前。

兰州牛肉面的发展历史悠久,“马子禄了牛肉面”始创于1954年,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了, 是在继承先辈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经过近100多年的发展成为如今知名的百年老店。并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厚爱。2001马子禄牛肉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由马继祖先生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子禄了牛肉面”已成为兰州的一张名片。

马子禄牛肉面

只见店门前高挂红底黄字招牌,进了店门,一股浓浓的牛肉的香味扑鼻而来。整个店面分上下两层,一层是大堂,快餐,只卖拉面,比较便宜,7元一碗;二层卖牛肉面套餐,也可以点菜,有包间,价格也稍贵一些,不过东西比较丰富,会有一些小凉菜之类的。大堂里挂着“马子禄牛肉面”的牌匾,墙上挂着“中华老字号”、“甘肃牛肉拉面名店”、“甘肃省著名商标”等荣誉证书。



食客众多

我是一个人吃,就选择了一层,牛肉面不分大小碗,均七元一碗。牛肉70元一斤。


取面

我要了一碗面,排队交钱,拿了小票再排队取面,吃面的人挺多,但取面挺快。面馆里的桌子和盛拉面的碗上全都印着“马子禄”三个字。我取面后,找了个位置做下,迫不及待的吃起来。


牛肉面

兰州的牛肉面有自己的特点--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马子禄牛肉面”也不例外。

马子禄牛肉面采用独特的配方,使牛肉面汤汁浓郁,其特点有“三精”:一是选料精良,二是制作精细,三是味道精美。所用的蒜苗、香菜是选用上等绿色、质优、无污染蔬菜,拉出的面筋斗,不易烂、不易扯断,食用起来清香、适口、回味无穷。它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特色也叫人赞不绝口。汤头“清亮”、“鲜美”,面条韧劲“十足”,加上一碟“松软味美”牛肉,再放上点辣椒,诱人食欲。  

先吃面,这面挺劲道,再喝口汤,嗯,汤比面更好吃些,这牛肉面关键就在这汤上了。一口气把面和汤吃了个底掉。吃得我汗流浃背的浑身通畅。

吃完面,出了“马子禄”,向南走,出了大众巷南口,来到了南滨河东路,路的北侧便是波涛汹涌的黄河。


黄河

兰州城坐落在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里,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经过城建部门的规划建设,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




在夏季,还能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晚上可以在黄河岸边的茶座、酒肆,伴着涛涛的黄河水,饮茶、喝酒、聊天、打牌、纳凉。如今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

 

中山桥

沿着黄河岸向西,欣赏着河两岸的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横跨黄河之上的铁桥——中山桥。



黄河第一桥

中山桥是一座钢结构桥,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桥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

中山铁桥的前身叫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兰州作为连接内地和西北的交通枢纽,从明代起人们就开始设想在黄河上架桥,征服黄河险阻。

明代洪武五年(1372),在兰州西面十里处始建一座浮桥——镇远桥。明代洪武十八年(1385),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十吨、长五点八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上有"洪武九年"字样。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浮桥的基础上建造了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铁结构桥。铁桥长233.33米,宽7.5米,有四墩五孔,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桥面为加厚铁托板条,建桥所用材料全部由海外进口,耗银三十多万两。初名叫“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兰州市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加固,加设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伟。





如今,黄河铁桥已改作步行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置身桥上,扶桥远望,不远处的黄河如带,蜿蜒盘曲。阳光斜照,河面波光粼粼,放眼可远眺白塔山上白塔入云,收目可近观母亲河穿桥而逝,是为兰州胜景之一。

 

黄河母亲雕像

过了铁桥,继续西行,来到了兰州市的另一处标志性景点——黄河母亲雕像。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整个雕塑有花岗岩雕塑而成,它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多吨。


黄河母亲

这尊黄河母亲像,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眼神里充满了温情与爱意,她面庞轮廓柔和圆润,身躯丰满匀称,曲线颀长优美,体现了东方传统女性的唯美;母亲轻轻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简练,寓意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母亲——黄河;和快乐幸福、健壮生长的华夏子孙。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甘肃省博物馆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是我到兰州的重点,馆里的镇馆之宝是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就是赫赫有名的“马踏飞燕”,现在是我国旅游的标志。馆里还有中学课本里介绍的“黄河古象”化石标本。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坐落在七里河区西津东路上,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甘博藏品丰富,共有历史文物、民族文物、近现代文物、自然标本35万余件。其中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和成组车马俑、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仪礼简、泾川唐代大云寺舍利金棺、敦煌藏经洞北宋淳化二年“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等,是蜚声海内外的文物珍品。古生物化石和自然标本中,黄河古象,马门溪龙闻名世界。

在博物馆门口领了门票,走进馆里,看见一层的展厅里正举办台湾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一笔字的因缘》,展出星云大师——释星云的65幅书法作品。


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是江苏扬州(江都)人,1927年生,十二岁于南京出家。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5年入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早年主要在台湾宜兰弘道,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里程碑。

大师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并创办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中华学校、佛教丛林学院及大、中、小学等数十所。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则有数百万之众。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

我走进展厅,细细的看起来。

“一笔字书法”是星云大师因常年患糖尿病,引起并发症导致视网膜剥落,视力模糊,只能算好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有多大空间,一蘸墨就要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凭着心里的衡量一笔完成,也因此成就了他的“一笔字书法”。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先秦传承至今,名家各擅胜场,可谓异彩纷呈。而星云大师为了弘法利生,与书法结缘,因病反而独辟蹊径,卓然成家,独创“一笔字”,堪称当代书法界的奇迹。

 “佛教是文化”。佛家文化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共同构成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师所书写的内容,全部是佛家劝人向善、积极乐观、通达湛然的哲理、格言、警句。其中蕴含的佛法大意和人生境界,是东方智慧最凝练的表达,是历代大德的精神遗产,有助于塑造当代人的健康人格和帮助良好道德的养成,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内容,可谓“至善”。


茶禅一味,花好月圆。
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见高。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生忍法忍无生忍,口慈心慈全部慈。
海纳百川流不尽,空容万物是吾家。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生忍法忍无生忍,口慈心慈全部慈。

海纳百川流不尽,空容万物是吾家。

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见高。

看大师书法,感到信笔任墨,收放自如,灵动自然,自成体势。大师作为书法家的高僧,或作为高僧的书法家,超越了俗世“规矩”和“方法”,如行云流水般的墨迹中,有一种鲜活灵动之美的禅意。

欣赏完星云大师的书法,我迫不及待的来到《甘肃历史文物》展厅,看“马踏飞燕”铜奔马。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作于公元220年前后;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




铜奔马

铜奔马摆放在展厅的中央,初见,有些失望,怎么这么小,看介绍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平时我们见到的作为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复制品,都是大街上的塑像,又高又大,所以一直以为铜奔马应于真马一样大。

贴近细看,发现这件两千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令人叹为观止。






 只见铜奔马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民族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这件文物已被国家列为禁止出国展览的一级文物。

《甘肃历史文物》展厅,展出了甘肃境内出土历史文物1500余件,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系统地反映甘肃历史发展的概况,重点突出甘肃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的彩陶,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出土的汉唐文物,和写经等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






西夏文字
竹简

看完铜奔马,又到博物馆其它几个展厅参观。

甘肃彩陶展厅: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会处,地处黄河流域上游,省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古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甘肃是我国的彩陶大省,素有“彩陶之乡”美誉。省内史前遗迹分布之密集,文化内涵之丰富,出土器物数量之众、品位之高,在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完整的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堆积,内容同豫、陕二省仰韶文化遗存相吻合,为解决仰韶文化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近一个世纪的考古研究显示,甘肃是中国彩陶的发祥地,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持续时间最长、类型最为众多、器型最为丰富、制作最为精致、图案最为绚丽、艺术价值极高的地区。“甘肃彩陶”展厅中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交相辉映,最引人瞩目的有宽带纹三足彩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著名的大地湾地画等。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驼铃阵阵,羌笛悠扬。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甘肃留下了无数璀璨瑰丽的历史文化艺术珍品,呈现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精美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是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列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包括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分展厅。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知识。





 《黄河古象》展览,展出1973年春在合水县发现的黄河剑齿象化石,长8米,高4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遗骸。




黄河象

其它展览有:

《甘肃自然富源》展览,展出实物、模型1380件,全面介绍了甘肃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交通、气候、水文、土壤和动物、植物、矿物资源。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展览,展出了墓内保存的60多幅砖画。

《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展览,以长征为轴线,通过照片、文献、实物,介绍长征在甘肃境内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革命斗争。



临设展览《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











主要介绍敦煌壁画,以及十六国至隋唐佛教石窟艺术。




 

 2013年7月


兰州一日(二)



文庙----兰州国学馆

从博物馆出来,打车来到黄河北岸的九州台山下,我主要想看看原藏于沈阳故宫文溯阁后被兰州收藏的《四库全书》。

可到了山脚下,问了几个当地人:文溯阁藏书馆在哪里,没有一个人知道,只告诉我山顶上新修了一个馆。我想是不是兰州人拿了沈阳的宝贝,不敢叫外人知道呀!




我找到上山的路,向山上爬。随着山势的升高,黄河变窄了变小,河两岸的高楼大厦也变矮了。站在山顶,兰州城尽收眼底,一条黄河穿城而过,景色美不胜收。

爬到山顶,看到一高大牌楼,上书“棂星门”,看来这就是新修的文庙了。


棂星门

兰州城里原有一座文庙,旧址位于今张掖路中段南侧延寿巷,乾隆五年(1740年)建文庙。按地形和已有建筑布局,以大成殿、教谕署、训导署、尊经阁为两翼,而奎星阁无地可建,便以旧城之通远门为奎星阁,此为全国文庙之罕见形制。198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将皋兰县文庙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因城市建设易地保护,重建于九州台南麓。易地保护后的文庙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按文庙建筑通制,沿中轴线依次布设棂星门、泮池、戟门、明伦堂、大成殿、尊经阁、崇圣祠,四周环以宫墙,以示崇高。西宫墙北端建文昌门,里侧嵌文庙古碑;东宫墙侧壁建《孔子圣迹图》碑廊,以表彰孔子;主体建筑东西两侧建礼乐亭和曲廊;东礼乐亭旁露根深蒂固石、状元石,东庑内存麒麟石。

不过兰州人对老文庙被强行拆除,至今耿耿于怀,建现在这个文庙也就是一个补就措施罢了,想起来也是让人无可奈何。


泮池

棂星门后是泮池。泮池就是一半圆形水池,按照西周的礼仪制度,天子所建的大学叫做辟雍,四面围墙,墙外环绕着圆形的水池,诸侯所建的学宫,只能取其半,即半面环水,叫做泮宫。孔子生前虽然不是诸侯,死后却得到了历代君王的极高封赏,所以泮池便成了文庙的特有形制,象征孔子讲学的学宫,池上所架之桥称为泮桥,旧时文庙,泮桥平时是封闭的,一般人只能从两侧的便道绕行,只有状元及第才可以从桥上走过祭拜孔子,所以这座桥也叫状元桥


兰州国学馆

跨过泮池是戟门,只见门上高挂“兰州国学馆”的金字牌匾,“兰州国学馆”,这五个字是由国学大师饶宗颐亲题的。两侧楹联:朝登顶六经注我,夕下山我注六经。

戟门两侧的墙壁上写着六经。戟门前两边各矗立一块约 5米高的石碑,上面刻着国学文化精髓名言,彰显国学文化的厚重崇高。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记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过了戟门是一块半人高的石碑墙,上面刻着老子的“道德经”。








进入国学馆院落后,依次是明伦堂、大成殿、尊经阁、崇圣祠。在大成殿前伫立着孔子铜像。其中的明伦堂、东西厢房、大成殿、尊经阁、崇圣祠为迁建的原明清时期古建筑;棂星门、戟门、东西亭台等,为仿清式建筑;棂星门为牌坊式建筑,大成殿为歇山顶建筑、尊经阁重檐式、明伦堂为悬山顶、东西厢房为硬山顶,东西礼乐亭为攒尖顶,可谓殿堂亭庑俱备,雕梁画栋,丹碧辉煌。

兰州国学馆与众不同的是在所有建筑的外墙壁上都镌刻着历朝历代的国学经典名篇。





有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中挑选精粹的《易经精选》、有对后世中华文明影响深远的《道德经》、有集中体现孔子思想的《论语》和《大学》、《中庸》、《孝经》、《孟子》等。以及《兰亭序》、《祭侄稿》、《前后出师表》、《岳阳楼记》、《腾王阁序》、《归去来兮辞》、《陋室铭》、三皇五帝文化、四维八德 “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等。其中孝悌书写者为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忠信书写者为明朝吴中四才子之一祝允明;礼义书写者为明末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董其昌;廉耻书写者为唐初楷书四大家之首欧阳询。



这些碑刻全部采用历代和当代书法名家的妙笔。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撰文并书写、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被评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三国蜀汉名相诸葛亮撰文、北宋抗金名将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撰文、宋四书家之一米芾书写的《岳阳楼记》;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撰写的骈文名篇、由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书写的《滕王阁序》;北宋大文豪、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的苏东坡书写的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散文名篇《归去来兮辞》;以及元代著名书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题写的唐代文学大家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观看这些文章、题刻,既能欣赏名篇佳作,又能赏析书法名家的妙笔。

国学馆内有用影雕、浮雕等各种技法而成的名画浮雕,其中就有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绘《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唐代画圣吴道子所作《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元代画坛宗师黄公望晚年杰作《富春山居图》(局部)等。







另外,国学馆院内制作四十六尊国学代表人物雕像。涵盖了先秦诸子及后世在哲学、医学、农学、文学、书画及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国学人物。有司马迁、郦道元、朱熹、李白、罗贯中等。

兰州国学馆,并没有完全秉承文庙的风格,除了传统的儒学,也涵盖了道家、法家及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内容

整个国学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堂亭庑俱备,戟门棂星辉映,左右绿山环抱,正面揽城瞰河,尽占北山风水,已成黄河风情线点晴一胜景。

参观完国学馆,出了后门,向山上走去,不远处是新建的文溯阁。这里海拔2100米,是兰州市区周围第二高山。



来到文溯阁大门口,想进去,可这里不对外开放,不让进,除非有文化部的介绍信,只能遗憾的离开了。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皇帝主持编纂的我国历史上卷帙浩繁的一部丛书,它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之大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该书分经、史、子、集四大卷,收书3400余种,计有7900余卷、36000余册,约有8亿字;各科学者360人参加编纂,历时10年;成书后又抄录成7部,分别藏于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河北承德的文津阁、辽宁沈阳的文溯阁、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淙阁、杭州的文澜阁,史称七阁藏本(即北4阁、南3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便是其中之一。

200多年来,历经战乱,原7套《四库全书》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3套(目前分藏于台北、北京、兰州),沈阳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便是保存下来的一套。但现在阁中函匣内确是空的。

1966年,因中苏关系恶化,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处于备战的需要,也为了保护《四库全书》,经文化部批准,国家决定将这套《四库全书》由沈阳拨交甘肃省图书馆保管。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尤其是沈阳故宫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沈阳有关方面多次向文化部申请,想要回《四库全书》,让《四库全书》回归文溯阁。但甘肃省以在甘肃能更好的保护《四库全书》为由,不予归还。并于2005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投入5000余万元、在兰州修建新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看来沈阳故宫要《四库全书》回归“文溯阁”的愿望是无法实现了。

 



 白塔山公园

最后,我来到白塔山公园。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白塔山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白塔山公园正对着中山桥,公园依山而建,沿山而上,依次为一、二、三台建筑群,有广场牌楼、殿阁院宇,是一个集历史文物、人文景观和休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山林公园。 



进了公园,拾级而上,白塔山树高林密,曲径通幽。站在山上,便可一览全市景观及九曲连环的母亲河。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概宏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矗立,飞檐红柱,错落绿树丛中,整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高低灵通,档次明显,构造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作风的建筑情势。如重叠交织的重檐四角亭、对峙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彩画。









第三台建造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峻峭,古代修建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山顶有三星殿、迎旭客阁。






到了山顶,来到白塔寺。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录,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实现对大元帝国疆域同一进程中,曾致书西藏领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有名的喇嘛去蒙古拜会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去世。未几,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留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补救增新,扩展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每面均有雕刻的佛像,高约十七米,檐角系有铁马铃,塔的外层通抹白灰,故俗称白塔。








山顶的古建筑物除了迎旭客阁,东、西、北三山之巅还有东风亭、喜雨亭。

登上白塔山顶的迎旭客阁,扶栏杆远眺,兰州市容尽收眼底,白塔与黄河及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有河桥远眺之称,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









从白塔山上下来,已是华灯初上。站在桥上,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和白塔浑然一体,景象万千。














(注:兰州的景点都不收费,这点我很喜欢。)





 

2013年7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