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度: | 113.244409 23.150889 |
旅游评分: | 4.6分 |
旅行费用: | ¥2000元 |
景区类型 : | 27 |
游玩天数: |
第三天一早,我们吃过早餐,就由吴先生开车送我们到梅关,车程较远,坐车2小时多,10点多才到,
梅关,古称秦关,又称横浦关。坐落在南雄县城约30公里梅岭顶部,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梅关的隘口合岭路,为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张九龄主持开建,路基宽约5米。
宋时,人们以砖砌路面,立关于岭上,署有“梅关”二字,遂得名。关楼南北两面门楣嵌有石刻匾额,北门额书“南粤雄关”,南门额则是“岭南第一关”。梅关地势险要,清代南雄守官陈淮有诗云:“一径高盘积翠巅,雄关扼险锁南天。”梅关是历史上南来北往的重要驿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梅关南北遍植梅树,每至寒冬,梅花盛开,香盈雪径。距关楼150米梅岭古道侧有六祖庙,传唐代为纪念六祖慧能途经梅关而建,历代均有修茸。1987年重修。砖木结构,宽4米、深5.8米,悬山顶,盖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锡杖泉等遗迹。此处脚跨两省,游人可并赏粤赣两省风光。
我们沿着一条夹裹在二岭之间的说宽不宽,说窄不窄的坡路,迈步上前,未几,坡路由上而下之间,两山夹锁的一道关,横在隘口的通道上。驻足观望,这是一座,对路来说,大得不能再大的城楼;对关来说,小得不能再小的门房。
我先是上下打量,后是南北观摩,这是一座卡在两山之间的或城楼或门房的建筑,确切地说,应该是一座很窄,很厚的套在一起的双拱门楼,说是“双拱”,皆因,那本是一个深拱型的门洞,中段却天井一般,露出一截天空,一缕残阳,从上泄下,使得阴森森的门洞,亮堂而生气。从门楼所使用的灰色砖块,以及通道上铺设的麻石,都不能看出门楼的远久,而四周及石缝杂生的荒草,也证明着其荒芜。我们来得时间较早点,根据半山一当地人介绍,要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才是最佳赏梅时节,我们来到看的也只是较早开开的白梅花
关的南面,门额上石刻着五个大字:“岭南第一关”,左右对联:“梅止行人渴”与“关防暴客来”。关的北面,门额上只有四个字:“南粤雄关”,没有门联,不过,左侧岩壁上刻着“梅岭”两个大字,十分醒目。
游完后,下山12点多,看到公路两边很多吃鹅的饭店之类,于是让吴先生帮找了一间较旺我饭店,也来了个鹅,真的不错,现在回想起来也还是很想吃,吃完后开车10多分钟到了第二个目的地--珠玑古巷.
珠玑巷全长1500米,路面用鹅卵石铺就,宽约3-4米,古驿道穿巷而过,巷内三座门楼为清初所建。南门内一座元代古塔,叫"胡妃塔"。这是广东有年代可考的唯一元代古塔,建于1350年。塔高3.5米,七层八角,由17块精雕细刻的红砂岩砌成。塔旁有一古井,传说当年胡妃就是投此井自尽。
传说南宋末年,珠玑巷附近58村的大约70多个姓氏,在一场由胡妃事件导致的灾难中,从这里南迁到了广州和珠江三角洲。而现在据说共有153种姓氏的珠玑移民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29个市县,并有数以千万的人移居国外。
走进珠玑巷,最常见的就是祖谱和祠堂,短短的1500米的古巷两边,就有20多个姓氏的祠堂,在这儿,您就会不由自主地融入了一种中华民族独有的姓氏文化。每逢春节期间,这些广府民系的后人,都会纷纷前来珠玑巷寻根问祖,所以卖姓氏祖谱也成了当地最红火的生意。在小巷的两边,随处可见的是一个个小铺子,上面摆放着各种姓氏祖谱。
巷内仍保留着不同朝代的古楼、古塔、古榕和古建筑遗址等一批文物古迹、观光景点,走进珠玑巷,当年的古镇风貌依稀可辨。
下午3点多,我们再由吴先生直接送到韶关火车站,结束这三天的开心之旅,(在些特别感心吴先生的一路安排,建议到韶关旅游的客人都找他,准没错,淘宝网中的--丹霞山旅游服务中心,,不清楚的都可咨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