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自贡的盐味】 自贡 -自流井老街 -仙市古镇 -燊海井 -盐业历史博物馆

自贡
自贡 zigong
经纬度:104.768022
29.354876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8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9 02:04
游记浏览:13

自贡,因盐而生的城市
取意于自流井和贡井两座盐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就像大多数传统行业一样
自贡的井盐业也日趋式微
不过老自贡的盐味并没消失
依旧弥漫在老街旧巷之间
飘香于辣鲜刺激的盐帮菜中

 

穿过长长的富台山隧道
光景也从新区穿越到了老城
高矮不一的房屋占据着小山斜坡
相伴着狭窄的街道和拥挤的交通
倒是更显得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

 

静静的釜溪河
蜿蜒出老城的脉络
当年的盐商便是自此
开启盐运的长途之旅

沿滨江路而行
穿过老旧的孔桥
即可步入自流井老街
自流井老街算是自贡旧时的中心
依山傍水的街道,曲折出井盐运输的盐道
本以为随着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打造
这里已经是繁华的古镇街市
结果却走进一片荒芜
杂草铺漫阶梯
生长出湿滑的青苔
老街显得满目疮痍
七零八落的散乱着

 
 

 

 黄昏的光景非常沉闷
锈迹斑斑的布满遗迹之上
废弃的古井干涸殆尽

 
 昔时的寻常人家已不可寻
只剩斑驳的堂屋与散落的砖瓦
俨然成了一座空荡的鬼城
再看门楼间张贴的告示
房屋征收的公告预示了老街的命运



为数不多的“钉子户”
依然静静的守护在荒凉的家园
安静的釜溪河倒影出不远的高楼
也许生活的归宿终将远离最初的位置



站在尽头的观景台回望老街
心里不免会感到莫名的悲痛
有些东西真的只有失去之后
才忽然意识到再也无法挽回

让人心痛的还有自流井遗址
作为自贡城市起源的盐井
如今看来已是垂垂迟暮
高大的天车布满了荒草
被人遗忘在城市的角落

位于老街入口的几家餐馆
倒是整条街道唯一人来人往的地方
不到晚餐时间已是饕客如云

餐馆主打兔子,分为鲜锅和冷吃两种做法
盐帮菜善用椒姜,无论哪种做法都是满满的鲜辣
兔子嫩滑极入味,再配以萝卜汤解辣
自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舌尖之旅

 

入夜,投奔霓虹的夜色之中
自贡的电影院人不算多
硕大的厅堂很有古早的气息
《心花路放》自不必说
宁浩的喜剧从未失望过
不过影片还是相当的尺度
也算是光腚肿菊难得的破例

 

翌日,自贡的旅程继续
主题依然离不开老自贡的盐味

 

仙市古镇离自贡不算远
十多公里的山路,绕行于丘陵之间

 

经年而来,越来越多开发的古镇
每每遇见总有种似曾相识的审美疲劳
仙市古镇算不得惊艳,仍留存着自己的空间
 
老房子依山而建,一直延伸到江边
即便昏暗的天光,依然掩盖不住小镇的沧桑

这是一个还很生活化的古镇
没有太多的商业,生长着真实的生活

 
无忧无虑的孩童
奔跑在古镇的街巷上
面对镜头并不显得羞涩
不断抢镜着,欢跳着
露出热情而纯粹的微笑

古镇的精神世界
恰如它的名字一样
自有庙宇与宫观的加持
从天上宫到南华宫
寺庙连接着延绵的民居
当你还沉醉于深巷之时
却已跨过了没有门板的过道
出现在你面前的便是古老的殿堂
而你的心境也豁然开朗起来
就好比是汽车驶离隧道
一片广阔的世界赫然矗立眼前一样


 
 殿堂虽显老旧,却气势恢弘
山墙与正殿的脊饰尤为精美

 
寺庙的香火与人间的烟火
在这里自然而然的混杂一起
最终成为古镇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
 

然而,让仙市闻名的
并不是这里旺盛的香火,而是盐
釜溪河蜿蜒至此,开拓出宽阔的码头
成为川盐运往贵州与楚地的重要渡口
不过如今虽立有全国文保的标牌
却已经找不到当年繁忙的码头了
空荡荡的釜溪河静静的流淌着
没有了川流不息的货船与往来的商贾
就像那些早已忘却的诺言和无法实现的约定
一切最终都消散在了历史尘嚣中
 

陈家祠堂本是清朝专署盐务的县丞居所
算是仙市保留至今最完整和经典的民居典范
我最早接触到的仙市照片便源于此
那是屋顶青瓦间雕刻的栩栩人物
细致而精美得仿佛跃然纸上


 
 时近正午,无论祠堂还是街巷
已经拥挤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悠悠的铁匠铺,不闻敲打的声响
师傅立于门前,默默的任凭熙来攘往
小镇一切都在变化着,过去现在每时每刻
 

不变的是古早的味道
无论是粘牙的丁丁糖
还是肥而不腻的红焖猪肘
总在提醒着往复而来的人们
什么是家乡的味道


 返回自贡,已是饥肠辘辘
舌尖上的川南总是充满着惊喜
即便是陌生的街道
也可以嗅出诱人的滋味
就像邂逅的这家牛肉馆子
寻常的菜肴依然轻而易举的
激发出味蕾的欢畅
吃出回味悠长的想念

 
海井是自贡另一处重要的盐业遗址
也是人类钻井史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
不过燊海井园区很小,可以参观的地方屈指可数 

高大的天车被誉为自贡盐场的奇观
其实不仅仅是这里,在自贡很多地方
也能看见这样壮观的天车遗存
只是散落在各个地方,不甚知名罢了

 

当然外行也看不出太多门道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看似简陋的装置
竟也可以钻出深达千米的井来

倒是楼上保留的
制盐作坊更直观一些
滚烫的圆锅灶白烟缭绕
还未靠近,便已感到热浪袭来

 

作坊里只有一个师傅在忙碌
赤脚穿行于“热海”之间
据说燊海井以前就是制盐的工厂
后来随着井盐业的衰落
才慢慢变成了如今的文保单位
 
 

彩灯公园位于老城区的中心
每年春节前后自贡灯会就在此举行
那段时间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犹记得小时候就热衷于逛这样的灯会
成都每年也有举办,先是在文化公园
后来又迁到了现在的塔子山
但不知是人们的审美越来越高
还是现在灯会的做工越来越糙
反正已经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感觉

 

不过非灯会期间的彩灯公园
依然是自贡老城最热闹的地方
这里看起来很像以前的游乐园
园区充满着老旧与杂乱的氛围
各种古早的游艺机上,不变的是吵闹与欢笑

公园中心的彩灯博物馆
则基本处于荒废的状态
现在包给一家做3D魔幻艺术展
基本上处于门口罗雀的状态


出公园一路下行
穿过热闹的菜市
沿着狭窄的阶梯而来
倒是很有点山城的意味
小路的尽头便是西秦会馆
也叫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

栖居于古建之中的博物馆
展览本身倒不如建筑好看
这个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会馆
拥有前后三个大型的院落
其多檐复合的建筑结构
在明清建筑中实属罕见

我更喜欢会馆建筑的精美雕刻
目不暇接的木雕、石刻、彩绘
装点着额坊、挑梁、垂花、栏杆
刻艺精湛,惟妙惟肖,跃然眼前

 




  




 正赶上国庆期间的活动
博物馆里上演着经典川剧
可即便是四川人,听着表演者的唱腔
依然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川剧发展到现在
人们更多的只是记得
变脸、吐火之类的技术活
真正驻足听剧的已经越来越少
戏班子的演出更像是一次救赎
吹拉弹唱的伴奏者已近耄耋
穿着戏服的演出者更像是古人穿越而来
看上去已经和这个时代相去甚远

 
 
 
 
 
 
 

 

 

出西秦会馆
便已是釜溪河边
河畔矗立的王爷庙
如今已是一院茶座
单檐歇山式的戏楼
依然雕梁画栋的等待着
只是世事就像这流淌的河水
一路向前,再也无法回头

 
 
 傍晚重回老城觅食
穿过昏暗的富台山隧道
黄昏的光景照得城市也暖洋洋的

 
绕行老城弯弯曲曲的小路
结果还是鬼使神差的回到老街
有时候选择太多反而变得无从选择
索性回归最初的味道,继续老街兔
 经过昨天的重口味
今天的选择明显清淡许多
玉米嫩兔融合了玉米的清香
兔子吃起来也有几分小清新

兔腿这种食材则很少单独成菜
油卤的久煮留有些许草腥味
但是吃起来还是非常的香


 火爆兔肚则是我一直都喜欢的口味
韭黄和木耳吸收了爆炒的火候
兔肚吃起来很脆,非常带劲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