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 下午 孔城老街 桐城市 -孔城老街

孔城
孔城 kongcheng
经纬度:117.09113544168
31.0371594659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2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1-28 14:32
游记浏览:10


巨石山上下来已是下午13:30,接下来我们将前往安庆的另外一外县级市桐城市巨石山距离桐城市有58公里,全程都是县道与省道,自驾的话需要60分钟的车程。

不得不说安徽的乡村建设把公路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风景如画。尤其是乡间青山绿水的美景更是令我们陶醉。

经过一段美丽的乡间道路,14:20我们进入了桐城市,由于早已过了饭点,我们在路边一家不起眼的沙县小吃店简单得吃了些东西。

沙县小吃不用我多介绍,几乎全国都是一个味道,不过本人有幸在沙县本地去品尝了一回正宗的沙县小吃,在这里也与大家分享一篇我的沙县游记吧。

我的沙县游记,地址如下:

http://lvyou.baidu.com/notes/9f6f12e73fe2902a17f3492a
在沙县吃过小吃已是下午15:00,我们驱车前往桐城市附近一座比较有名的国家4A级景区:孔城老街,老街距离桐城市很近,只有15公里,自驾15分钟就能到达。

在前往也孔城老街的路上,我们经过这样一条乡村的公路,落叶穿梭眼前,婆娑阳光散落,映衬这这些天少有的蓝色天空,虽然这样美丽的乡村公路被无数的重型卡车无情的反复碾压而过,尘土义无反顾的扑向树林天空,但是一旦安静下来,透过覆盖软软落叶泥土的芬芳,悄无声息的种子崩落,感受到树木的时钟,感受着难得少有的美丽。

15:15我们到达了孔城老街,虽然我们一路跟着导航的指路,但是孔城老街附近几乎没有路标,所以问了好几个当地人才找到景区入口。听说孔城老街是孔子的后人所建,故命名为孔城,孔子的后裔在太平天国时期被太平军全部斩杀,只有极少数人侥幸逃亡到今合肥市庐江县,隐姓埋名生存下来,老街上没有一户孔姓人家,现在老街上的人大都是清咸丰年间从江西瓦西坝移居孔城老街的。

我们在景区大门前仔细了解了孔城老街的历史,原来这里已有1800多年历史,古时候是作为连接巢湖和长江地区毗邻沿江重要商埠安庆的重要水运码头,为桐城四大古镇之首。太平天国时期,孔城遭到破坏,但不久即恢复,现有老街即太平天国以后建设的。

孔城老街其实并不大,走得快1个小时就能出来,如果细品也只需2个小时,这里我向大推荐一条旅游线路:景区北大门→横街老商业业态二甲横街新商业业态李鸿章钱庄三甲新商业业态桐乡书院四甲新商业业态太平天国议事厅遗址姚家大屋五甲新商业业态倪氏知府六甲新商业业态金家大屋七甲新商业业态巡检司返回景区北大门。

售票处在入口的一个古香古色的房子里,据说整个老街以600/平米的价格买下,现原居民已全部迁出,这与宏村西递大不同了,翻修后全是新的。


门票为60元一张,性价比超级低,不过好在我们去的时候正在搞半价活动,门票降为30元。
进入孔城老街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一切都很新,整条街上现有古建筑118幢,临街商铺300间,基本保持清末民初徽派皖系建筑向江北延伸的特征。南北走向,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一条主街,两条横街,另有三巷一弄。总长约3公里,街道宽度为3米左右,街、巷、弄路面均为麻石所铺,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闸门隔挡。

由于我们是下午15点后到达老街的,所以整个老街成功的被我们承包啦,一进大门,就是一阵古风,在当下旅游包装盛行的当下,这种古朴的建筑不太多见,虽然这里正在开发,但是痕迹不明显。岁月的烙印几乎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斑驳的老房,颓圮的砖墙,一家人的老街,一家人的世界。

来之前我也看过孔城的照片,想你中这里的景是那么的远古和富有时代的陈旧感。来到后才发现,和想象中不一样,遇到和看到的,这里更多的是在现代化的阴影下产生的那些原本普通的事物。

在古街道的中间位置,有这样的一个很特殊的酒吧,不知道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或许这就是它对古街的理解,酒与街,都是一样的事物,越陈越香。

走了一会我发现老街里面基本上没什么商家,就一些当地人在里面买点小东西,不得不说现在这么纯粹的老街不多了,这里基本上保存着最原始的建筑,但它现在也在商业开发,以后估计又是面目全非了吧。

很快我们来到了桐乡书院朝阳楼桐乡书院景致典雅,据说是曾经的孔城小学,青砖灰瓦,书香浓郁。这里为砖木结构的三开闸二层楼房,高9米,长12米,宽7米,上下设走廊,二层置扶栏,结构考究,典雅大方。

整体老街十分安静,有着安徽解放前特有的建筑风格,跟其他古城比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可惜的是孔城老街还在修缮,街道十分冷清,许多商家也未入驻,不知过上几年是否会有所好转。对于孔城的印象,那是一个极具体现国内乡镇的一个地方,质朴的人们,小贩的叫卖声,学生的嬉闹。

这里还有少见的毛主席语录墙还有旧时的影剧院和供销社,文化韵味很浓。孔城老街里的那些老房子的风格朴素又简单,没有过多装饰,甚至连瓦当、山墙都没有,这和讲求雕梁画栋的徽派建筑有明显不同。尽管简单,但整条街能够完整地保存它的历史样貌是十分难得的。

再往里走我们发现了老街中一个地标式的建筑:倪府。这座宅子位于孔城老街五甲,坐西朝东,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知府大宅共有四进,由一座气魄非凡的八字门楼和三进五开间抬梁式木构架楼房组成。

总休感觉老街才开发不久,商业气息不是那么浓,所以人也不多,走走看看还挺好的,的确是老街。

走出知府大宅,沿街两旁的建筑是统一修缮的木板槽门后面曾经扎根着,纷杂鲜活的孔城老街社会生态根系,根系所繁衍的生活已经被整体移植到古镇的新区,而现代艺术正在与这些高屋大宅形成特殊对话。地区的建筑风格独特,建筑材料也是就地取材,欣赏这些文物级的建筑,也是学习的过程。

我们花了一个小时走完了孔城老街,感觉老街并不长,文化底蕴确是相当足的,但极度缺乏人气,若能像西递宏村那样开发完善一下,整条街两边能够有特色小商铺就好了。古色古香的建筑,因为游人并不多,空旷的老街反而显得更真实更有韵味了,老街两边多为商铺,非常适合家庭一起出游。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