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一日 光华路 -圆明园

北京
北京 beijing
经纬度:116.393525
39.969654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27 21:28
游记浏览:20
游记目录:

从来没有一篇游记,让我如此纠结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样一篇让人心情如此沉重的游记

也不知道该如何排列游记的顺序。。。

因为一提前圆明园,更多的人想到的民族的屈辱,根本没有什么觉得开心的

 

 

记得我6岁的时候,妈妈带我第一次来到圆明园

那是1988年的夏天,这座残破的皇家园林,对外开放的第一年

我的记忆力很好,尤其是对小时候的事情,记得反而比现在更清晰

所以当时的一幕幕都记得很清楚,那时候的北京,交通还不是很发达,

我们倒了好多趟公交车,又走了很多的路,才找到圆明园的南门

可是一进门,眼前一片空旷,除了一些新栽种的绿树和小花儿,几本什么都没有

 

我说妈妈:“这公园怎么那么大啊,这是皇帝住的地方,可为什么不像故宫一样有那么多的宫殿啊?”

我妈妈说,因为这个皇宫被外国人烧毁了,破坏了。

我说皇帝不是有好多好多的大内高手保护么。。为什么家却被人烧了啊?

妈妈说:因为那时候中国很落后,所以就要被人欺负。

我说,那现在中国还落后么?还会有人来欺负我们吗?

妈妈说:不会了,因为现在有共产党保护咱们。谁也不敢欺负咱们了。

真的,别说我胡编,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谈话就是这样的。

我还记得,当时公园里几本没有什么游客,有一些员工叔叔阿姨,戴着草帽和套袖在草地里翻动着什么,

到了迷宫的时候,我们听一个阿姨大喊:“咱们该收了吧,找了一天了,哪里有蛇啊?”

原来是有人反映在公园里遇见了蛇。。。

我最最最害怕的动物就是蛇,所以当时怕的要死,总是怕有蛇出来咬的腿

所以后来就总是让妈妈抱着我走,还总被草地里浇水的皮管子,吓得半死

那次去圆明园,对我来说,看到的无非就是一些横七竖八的大石头。

关于外国人烧园子,中国懦弱这一类的事儿,还没有什么深恶痛疾的感想

就觉得这公园真没意思,又那么大,走那么多路,还有蛇,以后再也不要来了。

 

等我稍大一些,大概是4年级左右,妈妈又带我去了圆明园

说有个圆明园的复原模型展,所以又大老远顶着大太阳跑去了,虽然我还挺不高兴的

说真的,现在对那个复原的模型沙盘,都没什么印象了,就记得挺大的,有很多房子

但是对看了一个资料片儿的事情记得好清楚好清楚,我记得当时放资料片的房子里大概就有5个人左右

看完了圆明园是如何被毁坏的,女同志们都哭了,只有一个老大爷没哭,但是也是不住的叹气

我哭得特别厉害,以至于后来,走到大水法那儿,对着那堆石头还哭了半天,止都止不住

但是那次觉得圆明园也有美丽之处,就是那满池的荷花,我和妈妈还坐了手掳船,在荷花丛中穿过

摇船的是个南方小姑娘,皮肤黑黑的,个字不高,穿蓝色粗布衣服,她赤脚站在船尾处,

小小弱弱的身体一起一伏的荡着船

那情景很有江南水乡的味道,虽然那时候我没去过江南,只在电视上见过

这画面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那女孩掳船的情景还不时在我眼前浮现

后来又陆陆续续去过几次圆明园,

去年的冬天,地铁四号线开通,我和猫哥哥去看了冬天的圆明园

而且还是猫哥哥第一次圆明园,感触还是很深,觉得心里憋的慌,想打人。。

也一直想在盛夏时节再去一次,去看那满池的荷花,还有那掳船的姑娘

却一直被工作等繁事所扰,一直没有去成

 

今年,又是一年荷花开,而且晚上还有灯会,我决定必须去圆明园看荷花

带着退了休的老爸爸和猫哥哥,在夏至那一天早上,不顾北京汗如雨下的桑拿天气

坐上地铁直奔圆明园。


现在很多时候,坐地铁比开车要方便的多,

像我家住在中央电视台新址附近,到圆明园,坐地铁40分钟就到了,

 


圆明园的地铁站就已经开始给大家介绍它的历史了


买了门票,进入大门,才发现原来大门上的牌匾不是《圆明园》

而是照片上的《绮春园》,这是如何呢。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赏赐给四皇子胤禛的花园,

康熙皇帝给其命名《圆明园》,并御书三字牌匾,悬挂在殿的门楣上方

因为胤禛在做皇子的时候,一直使用“圆明”这个佛号

其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时,园已经初具规模,康熙还亲自到园内游赏,

雍正继位后(1723年),便立即开始拓展此园,并在园内修建了正大光明殿,勤政殿还有内阁,

在此“避宣听政”,圆明园的面积也由原来的600亩,增加到3000亩,

此时,这里不仅仅是一处休憩游览的地方了,而变成了皇帝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到了乾隆年间,更是对这个自己少时常年居住的宫殿营构, 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

他除了修建圆明园,还在东临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并入了“绮春园”,

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圆明三园得格局基本形成了,

嘉庆年间,主要是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建设,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现在我们进入的圆明园正门,也是当时“绮春园”大门大概的所在之处。







一进到园内,就看到很多盆栽的荷花,还有其他装饰花草,一派美景,生机勃勃。


顺着道路往里走,有很多商品摊位,大多是民间艺术品,吹糖人的,捏面人儿的,

还有卖空竹的和京剧脸谱儿的,这摊位卖的是玻璃制作的工艺品,那个兔子什么的,其实是12生肖

猫哥哥说他小时候有一套,我好像也有两三件。。但是去向如何就无从所知了


不知名的花,还结了果子,挺诱人的。






再往前行,过了残破的石桥,看到的就是眼前这一大片一大片的莲花了

 

莲花品质很美。

此言何出呢?因为她可以作为清凉解毒,止血,治泻痢,降火气,除寒湿,补气,健胃的一味良药。



此处的荷花并不多,只有星星点点几朵




猜灯谜——这个想必大家都参与过吧,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

人们将五颜六色的谜条儿挂在彩灯上,供人猜射。

这个猫也来猜灯谜了,在这么多游客面前,能够大摇大摆出动的猫咪,可真不多见



沿着土路一直走,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荷花,好美

想起了那首《咏荷》:“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荷花还有个很美丽的别名:芬陀利花。

婀娜多姿的荷花,像仙女一样,亭亭玉立,香远益清。




荷花的花语:清白、坚贞纯洁。


荷花的起源:

在人类出现之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被海洋,湖泊和沼泽覆盖。

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灭绝,只有少数的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

得以幸存于这个贫瘠的地球上,其实就包括“荷花”,

她经受住了大自然的种种磨难,顽强地生存在国家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

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

大约过了9千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了荷花的野果和根结,

也就是咱们现在也食用的莲子和藕。

人们发现它甘甜清香,味美可口。

所以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心中,成为人类的象征。






在河南省郑州市北部大河村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中,

居然在室内的台面上,发现了两颗莲子,经测定,距离现在有5000年的历史,

古植物学家徐仁教授,也曾于40年前,在柴达木盆地发现了荷叶化石,距今至少1000万年。

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荷花花粉化石。

公园二世纪的西周初年,古人食用的40多种蔬菜中,就包括藕。

中国也是世界上栽培荷花最多的国家。


据《北梦琐言》记载:唐代元年间,苏昌远居吴中(今苏州),邂逅一素衣粉脸女子,

赠与他一枚玉环,不久,他发现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开,花蕊中也有同样一枚玉环,

但“折之乃绝”,由此有给荷花起名“玉环”。

荷花还有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这些美称。

古时江南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故荷花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





广植荷花的湖泊,蔚为壮观,

圆明园的生态环境很好,水里栖息着很多小动物和昆虫,青蛙,蜗牛,野鸭,黑天鹅等等







这片荷叶让我想起了小时看到一个动画片“曹冲称象”

聪明的曹冲,因看到荷叶上落了青蛙,而沉下去,想到了利用水和船去测量大象的重量

他请大家将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上做了一个记号

然后又将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沉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

接着,大家再把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很是聪明的啊。





圆明园真的很大,一路走走拍拍,大概走了3个小时才找到《西洋楼遗址》

当然,期间我们还走错了路,在福海附近转了半天,

福海的海面很宽广,但是没有种植荷花,有很多游人水面上泛舟


到了遗址,要再花15元的门票进入,因为我们购买的是看灯会的票

所以不包含这一景区,其实在门口买25元的通票就可以了,因为到了晚上我们才知道

公园是不清场的,即使你买25元的通票只要不出园,也可以观看晚上的灯会

这里外里,我们每个人多花了25元,心里觉得还挺不爽的




历史不堪,但是不得不提,

这照片是养雀楼的昔日与今朝,

养雀楼建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
其中间为穿堂门,南北两侧饲养着很多外邦进攻的珍禽。

养雀笼东西门外都设有小型的喷水塔,北侧是西洋库房。






此处为谐奇趣,从满地散落的石雕,还可以片寻到它昔日的美丽与辉煌

谐奇趣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大殿。

主楼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

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两层八角楼厅,是为皇帝演奏中西乐器之处。

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

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泉池。





“方外观”,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是乾隆的爱妃(即容妃,也称香妃)做礼拜的地方,也就是一座清真寺。
容妃是维吾尔族人,由于她的家庭起兵配合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判乱有功,

进京领受封爵,她也入宫被封为“容妃”,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谢世。

 

传说容妃因为体内汗腺能分泌出香味,长得又十分漂亮,故备受乾隆皇帝宠爱。

为了取得她的欢心,也为了尊重维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宗教习惯,

弘历后来特意把方外观改建成容妃在园内做礼拜的场所。

主要是在室内墙上加刻了两块圆形阿拉伯碑文。

这两块碑文的译意分别是:“奥斯曼爱真主,真主爱奥斯曼”和“阿里爱真主,真主爱阿里”。

奥斯曼、阿里皆为伊期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四位继承人之一。

这就不难知道,方外观本是民族团结的见证。为容妃做礼拜更为隆重,乾隆还找了四个阿訇陪着她。

 

除此之外,乾隆还传谕,不远千里为容妃进献沙枣花。

在西洋楼东部为她建造了线法画,绘制了其家乡新疆阿克苏的风景画,随季节不同更替画面,以解她的思乡之情。


这个高高大大的石台,是海晏堂的蓄水池台基

它原本是一座工字形平台楼,是附近喷泉群的供水楼。

工字蓄水楼东西两头外观为二层楼,实为提水用的水车房,

中段平台楼下边是一座大型的海墁高台,也就是现在看见的三合土台基,

台上是蓄水池,用锡板焊接而成,俗称锡海,一次蓄水可达160余立方米。



3D复原图
海晏堂是圆明园中最大的一处园林景观,建于乾隆24年(公园1759年),

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11间,楼门左右各有弧形叠落式喷水槽,

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成八字形排列着12生肖的人身兽首青铜坐像,

这12座人身兽首青铜坐像按十二时辰的顺序轮流喷水1个时辰(2个小时)。

正午时刻,所有兽首口中一齐喷水,如此周而复始,故称“水力钟”。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雕塑被掠往国外。


这是圆明园陈列馆内,复原的12生肖中“猪”的雕像。



大水法的复刻版




大水法,朝南,是以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一处喷泉群,

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级喷水塔,一齐开放时蔚为壮观。

 

 

大水法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

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

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

 

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

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也都一齐喷水。

 





 

大水法是欧洲人传教士蒋友仁(P. Michel Benoit) 设计和监造的。

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想在圆明园中建筑一座西洋化的宫殿,殿内外部都要装置自动喷水机,

由另一位意大利人传教士郎士宁(Giuseppe Castiglione)介绍友人蒋友仁参加设计工作。

蒋友仁的专业是在中国传教,建筑工程不是他的专长,但他学的是数学,并保有许多有关喷水池建筑书籍。

蒋友仁是利用数学上的知识和以书本上的图案文字为参考,设计了圆明园的喷水工程并取名为“大水法”。

当年,皇帝坐在大水法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荷兰使臣等,

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曾至此处游赏。

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爆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但可悲的是,在大水法建成不久,乾隆皇帝就下令关闭大水法的机械给水系统,

而改为人工提水,理由是:机械这种雕虫小技,不足以依靠。 

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咱们国家蒙受这样奇耻大辱的缘由是什么了吧?

那就是古板封建的统治者,太不注重发展科技。

我们不该把这种衰败全推卸道光,咸丰等,清末的帝王,

其实如果在康乾盛世时,就开始发展科技,那么也不会走向那么惨痛的衰败了,

乾隆时期,有很多外国使节,进供给他的礼物,就是国外先进的枪械,

但是他并没有让人进行研究,只是自己把玩过后,就如工艺品一样拜访在玻璃罩子里,

以至于,到了1840年(道光20年)西方殖民主义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时,

人家已经使用了火炮和枪械,中国却还是用弓箭和大刀去抗战,

 

1860年(咸丰10年)7月,

英法联军的军舰,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一面武力进攻,一面诱以“讲和”,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直逼通州。

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

而大清皇帝咸丰,从圆明园仓皇逃奔承德,

造成都城无主,百官涣散,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1860年的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

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

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

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进行了最后较量,

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

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

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

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

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

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他们个个如狼似虎,为了抢夺宝物,还发生了打斗和械斗,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

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

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

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

 

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

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

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

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

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

“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

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

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

“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从这张老照片可以看出,当时圆明园被焚烧后,

有些石龛式建筑,还可以看出大致的模样,那么他们又是遭到了谁的继续破坏呢?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

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

那群没人性的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

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

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

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

 

1900年八个土匪强盗: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

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侵占北京,

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

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

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

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

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

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

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

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 

至此,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

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

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

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

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面目全非。

 

1949年,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物绿化,

整个园子的水系山形和万园之园的园林格局依然存在,

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保护遗址,园林绿化都有明显进展,

1983年,将其规划为遗址公园,

1984年,整修福海,历时7个月蓄水放船。

1985年,整修绮春园,将其山形水系恢复原貌,并修复了西洋楼的欧式迷宫

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会售票开放。

 


在《西洋楼遗址》上了一堂历史教育课,感受颇深,

既然是篇游记,那么就该把它写完全,大家也回回神,

让悲痛和气氛化作我们今天学习工作的动力,

不要再让这中悲剧重蹈覆辙。

 

出了《西洋楼遗址》,我坐上了交通船,

虽然售票处还写着“手掳船”,但是询问之后得知,

现在已经全部变为机动船了,当时觉得挺抵触的,

机动船是烧汽油的,一点不环保,对湖面肯定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而且速度快,一路的美好风景,都只能匆匆走过了,照片肯定也拍不下什么,

但是走了一天,真的很累,晚上的灯会又在南门方向,

所以只能买了票,上了船,这船在中途福海一桥下,还要换乘一次,

是为了要阻挡福海的自由船只,这样摆渡,可以节省船只往返的时间,

公园真是很会做生意。


从湖面上拍到的景色,夏天乘船,真的很凉爽。

到达南门那边,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我们询问了工作人员,

整个园内,没有餐厅,一天没有吃饭了,饿得厉害,而且走路太多,

脚也觉得酸痛,灯会要到晚上19时才开始,

于是我们找了一处卖小吃的地方,

小吃大都说是台湾美食,但是看上去很不新鲜,很没食欲,

买了一份现做的蚵仔煎,买了啤酒和饮料和真空包装的鸡爪子,

就坐下来休息,发现此处还可以唱卡拉OK,很多游客点歌,然后到舞台上去演唱,

十分有趣,有个20岁左右的姑娘,唱得很好,连续唱了好几首,引起台下一片掌声。


夜幕初降,湖面上好大的雾气,这花灯也像在云中一样




河灯还是可以给人带来一丝喜悦的心情的


有很多游客都参与了猜灯谜,猜对了是有奖品的


西双版纳的标志形建筑


新疆的建筑










这次灯会的规模还是可以的,还有很多娱乐活动,

比如打枪,套圈,扔球之类的,但是有一家套圈的奖品居然是小动物,

小小的笼子里,塞着小兔子,小鸡什么的,特别残忍。

这是这次灯会的游览图

这么看,圆明园真的好大啊。我们走了一天,居然还有很大的一片九州景区没有去呢。




逛了一天,非常的疲惫和饥饿,但是出门真没发现有什么餐厅

于是决定还是赶紧回到家那边吃。

总体来说,圆明园这一日,还是相当充实的,

白天赏了荷,晚上观了灯,还上了一堂沉重的历史课,

虽然出了一身的汗,衣服都湿透了,但是还是觉得挺有收获的。

 

1 前序

3 开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