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山西平遥 王家大院 -平遥古城

晋中
晋中 jinzhong
经纬度:112.750587
37.696332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1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30 03:46
游记浏览:18
游记目录:

   3月31日,周日;

出站
   由于下午6点半要从平遥坐火车回北京,所以我们计划上午先去王家大院,下午再回平遥古城逛,根据时间能逛多少就逛多少。


*平遥到灵石(王家大院)
   从平遥到位于灵石的王家大院如果不包车的话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是从平遥汽车站或者火车站乘坐直接前往王家大院的小巴,票价17元/人。优点是直达比较方便,缺点是每天只有两班车,上午的是7:10出发,11:00返回;下午13:20出发,16:30返回。

   如果错过了直达车的发车时间,那就只能选择第二种方案了。就是从平遥汽车站或者火车站乘车前往介休(不知道问什么我总是念成“休介”),然后在介休做11路公交车也可以到达王家大院。

   虽然我们前一天晚上坐的2463次火车是可以到介休的(平遥的下一站就是),但我们还是到平遥就下车了(别问偶为什么。。。),然后出了火车站往左拐一直走10分钟左右就到了离平遥古城北门非常近的汽车站(如果直接去平遥古城的话,也是出火车站左转前行,看到城墙以后一直沿着城墙下面走就能到,当然也可以坐蹦蹦车)。到了汽车站买票上车,然后悲催的发现车子又开回了火车站。。。我们这才发现火车站前就有这趟车的牌子(貌似就在一个卖饮料的小屋子前面挂着)。。。不禁感叹我们的观察力确实很低下。。。。

   车开了不到1个半小时就到了(途中经过绵山风景区,好想下去爬山呀),售票员说王家大院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逛完(确实是这样的),他们的车子10点就在下面等,坐满发车。不过她也记下了我们的电话,说车子快坐满的时候如果还没到就给我们打电话(不过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的车子到了11点也没坐满)。然后我们放心的下车,往上走过一段坡路就看到了著名的“王府”大门。


上午

王家大院

      从刚才的大门进去就是高家崖。高家崖是由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间的,整个建筑群只有这两兄弟的两间院子,图中就是哥哥家的大门和大门对面的影壁(是这么叫吧?)。但素!!这两间院子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共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总面积19572平方米。而这,还只是现在看到的高家崖、红门堡、崇宁堡三大建筑群中最小的一个。。。


      王家大院屋内采用西北独特的窑洞式格局,现在各厅堂及居室内的摆设很多是仿制的,是依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家什物品和一些仿制品分门别类地陈列于其中,基本上恢复了王家当年的历史风貌。


      二楼有个王氏先祖的塑像。话说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皇庆年间(1312-1313)先祖王实迁至静升后,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读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王氏家族历680多年现已传至27世,其鼎盛于清朝康、乾、嘉年间,其时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别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和嘉庆元年(1796)参加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

      不过王氏家族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观因素外,在本身则主要是子弟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俭创业之品德。抗日战争前,虽还有个别大户于省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变后,亦顿收家业,举家南迁,流落他乡。


      在王家大院里,不同的院子中随处可见各种石塑、石像和石板画,它们往往各有寓意,教导着王氏子弟某种做人的品性。这两个小猴子的雕塑是放在王家书房的院子中的,后面的猴子捂着前面猴子的耳朵,以此告诫王氏子弟在求学的过程中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个是弟弟家吗??真心记不得。。。


      此亭名为瞻月,想必是主人把酒赏月之处。可以想见,月圆之夜,与家人或好友聚于此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么惬意的生活呀。


       红门堡里的某院某屋,牌匾上写着“澡身浴德”,该不会是澡堂。。。额。。。沐浴的地方吧?


      就喜欢这种僻静的感觉,这要是赶上法定假期,估计就找不到这样的地方了。


      这个竹子的门框被安放在了王家私塾的大门上,以竹子空心、有节和四季常青,寓意虚心、坚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据说这个门框老值钱了,主人家千金不卖。


      这个东东,它只是王家大院里某个下水道的入水口。。。但却被细心的装饰成了铜钱的模样。除了可以看出主人对细节的讲究之外,好像还有这么一层寓意:告诫王家子弟流走的都是财富,因此应勤俭持家,富从俭中来。但对于如此庞大的王家来说,这似乎并不容易。


      在围墙上照得人像比较暗,为了把人看清楚后面的房屋就好像是彩铅画的似的。


      最后来一张在王家大院“打水”的照片,看来我就算真的生活在王家鼎盛时期的清朝,也就是个丫鬟的命呀。。。


午饭


      平遥古城的历史比云冈石窟还要久远,但“平遥”这个名字却是从北魏年间开始沿用至今的。平遥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1370)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如今,平遥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1368~1911)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山西平遥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目前最想去的是丽江)。

      明清时期,平遥商业发达,商贾云集,一度成为全省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有“填不满、拉不完”平遥城之说。清朝中叶,中国第一家票号在平遥问世,更使平遥城的金融、工业迅猛发展并问鼎世界100余年。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平遥因此也被称为“古代中国华尔街”。



      平遥古城内城的部分除了各个景点就是沿街卖纪念品和食品的一些小店铺了,但是这里卖的纪念品大多没有什么地方特色,基本上这里有的在北京的烟袋斜街和南锣鼓巷都能找到,所以除了牛肉我们什么也没有带回去。。。



      出了二郎庙继续沿北大街向南走,路上好像还经过了一些小景点(?),然后我们就来到了平遥古城中最著名的地方——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日升昌”票号诞生于清代道光四年(1824),鼎盛时期在全国设有35处分号,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作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带动了平遥金融业的发展,使平遥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听导游说,在当时想要进日升昌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像想当日升昌的掌柜这种“中高层领导人员”还需要在当时的“公务员选拔考试”(就是科举吧)拿到一定的名次(听起来比现在进银行还难。。。)。而拿到这种名次的人都是可以直接当官的,但当时的人们宁愿来日升昌做学徒也不去当官,原因就是日升昌的员工工资是当时县官月俸的好几倍。。。看来金融业自古就是挣钱多呀。。。


      貌似平遥古城里的每一家票号的院子里都这样一块元宝形的石头,寓意招财进宝吧。这个也不知道是不是日升昌的。。。



      这个忘记是在哪个屋子里照的了,不过拍摄地点不重要,重要的素“贵重物品”。。。里面的。。。某两只。。。。


      平遥街拍?后面的建筑貌似是平遥古城的市楼。。吧。。。(记忆比较混乱),它是古城的正中心。市楼兴建的年代已经无可考究了,但在清代中晚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曾先后数次修葺,可以说是晋商称雄天下的标志性建筑。


      说到城隍神,我以前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个神,只知道有个上海城隍庙小吃(果然是吃货吗??),还以为只有上海有城隍庙呢。。。听了导游的讲解才晓得原来以前每座城池里都有城隍庙,并且城隍神是还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有句话叫做“皇帝有难上天坛,县官有难到此来”,可见城隍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平遥古城中,城隍庙与县衙署对称设置,“阴阳各司其职”,反映了古代“人神共治”的思想。



      城隍庙的南面正对着文庙,也是平遥儒学(科举)博物馆,它是平遥古城规模最大的景区,但是来这里的人很少,可能是因为不如县衙和城隍庙好玩吧。这里面收藏着中国1300多年科举史上仅存的一张状元卷,上面有明万历皇帝御批的“第一甲第一名”,可惜我们忘记拍了。。。


      登上城楼向远处看,最远也只能看到古城中心雾蒙蒙的市楼(都说北京空气不好,那是确实的,不过看来平遥这边的空气质量和北京也素差不多呀),古城的另外一头儿是根本看不见的,看来平遥古城还是挺大的。



      我们将在古城的最后一站放在了很好玩的县衙,其实真不是故意这么安排的。。。我们其实在去东边的城隍庙和文庙之前就来西边的县衙转了一圈儿了,主要是为了确定升堂表演的时间。县衙的门口牌子上写着平时上下午各一场,周末上下午各两场。我们到那儿的时候还没到下午表演的时间,于是就决定先把城隍庙、文庙、古城墙逛完了再回来看表演。结果。。当我们卡着最后一场表演的点儿回来的时候。。。发现一点动静的没有。。。。。。所以想看升堂表演的亲们还是上午早点来吧(貌似是9点还是9点半来着?又混乱了)。千万千万别相信门口牌子上写的时间!!!



      这应该是大堂亲民堂的里面(应该是吧。。。),是专门审理刑事案件的地方(后面还有个二堂,应该是专门审理民事案件的地方)。“审判席”上放有两种签,红签判死刑,黑签打板子(应该没记反吧。。。)。



      由南向北参观完县衙的中轴线后,我们又来到了县衙西侧的牢狱,入口处写着大大的“狱”字。平遥县衙里的牢房分两种,一种是关押罪行较轻的犯人(小偷小摸)的,另一种是关押死刑犯的。这两种牢房的待遇可是天差地别的。右边图中的就是前一种——轻犯牢房,它坐北朝南,窑洞式建筑,带窗户,有火炕(真贴心),可谓景色优美(相对于死刑犯牢房而言)、冬暖夏凉、三餐免费,还不收租金(真是待遇优厚。。。)。

      而另外一种(死刑犯专用牢房)就比较苦B了,我们没拍照片,因为根本拍不清楚。那就是一个小黑洞,里面什么都没有,也没有窗户,关上门以后伸手不见五指,更加不知外面是何时何日。这种牢房对死刑犯来说是一种附加的精神折磨,因为古时候的死刑都在秋后执行,就是所谓的秋后处斩,而在犯人被判死刑后和执行死刑前的这段时间里,都要被关押在这样的黑屋子里,暗无天日的日子确实不好熬呀(要是某个倒霉的死刑犯正好错过了今年处斩的时间,要在这种小黑屋里呆上一年,那估计不等来年秋后估计就要疯了吧)。



      最后还是以我的劳作照片结束吧,在王家大院打水,在平遥古城推磨,深刻的证明了偶是一枚辛勤的劳动人民呀,坚定完毕!


晚饭:天元奎

      来到平遥怎么可以不吃鼎鼎大名的平遥牛肉呢?我们这种俗人自然不能免俗啦。在天元奎点了三个菜,都是当地的特色菜:平遥牛腱肉、木耳长山药,以及肥牛栲栳栳。不过品尝过之后还是觉得只有牛肉最好吃;那个长山药太清淡了,吃惯了重口味的偶们不太适应,不过人家营养价值高;至于他家的肥牛栲栳栳感觉一般般,可能是因为没有我同事说的各种酱吧,但是他家只有这一种栲栳栳。

   天元奎在平遥古城里算是比较高档的饭店加旅馆了,来这里吃住的好多都是外国银,这里的价位也小贵一点,不过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三个菜加两碗米饭花了114大米,但是菜量都不是很大,我们两个女生吃着还够,但要是换了年轻气壮的男士们恐怕得再加点儿了。

晚上

      酒足饭饱(实际上偶们连饮料都没喝,就喝了点茶水)、稍作休息并且拍完照片(。。。)之后,我们继续赶往火车站。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应该买点特产带回去,于是一路上就在找卖牛肉的店面。这种店还是很多的,但由于之前看网上的攻略说在内城买比较贵,我们就打算出了步行区之后再买。最终我们是在快到古城北门的一个写着“平价超市”的地方买的,200g的牛肉卖25块钱。由于没有在其他家问过价钱,不知道他家的是不是算便宜,不过这个超市里的沙棘汁(平遥古城里的特色饮品,用玻璃瓶装的橙色饮料,酸酸甜甜挺好喝的)确实比内城里卖的便宜(内城里5元/瓶,这里3元/瓶),所以我们自我感觉这里的牛肉应该也应该是比较便宜的了。。。吧。。。。。


      搞定了特产出来一看表——6:15 p.m.!!!OH MY GOD!!!我们的火车6:33开。。。于是火速奔向北门,随便找了辆蹦蹦车就跳了上去(又坑了我们4元/人,没办法,实在没时间砍价了,估计2块钱就可以的)。开到火车站的时候貌似是6:25,我们一路从检票处跑到了站台(此时无比庆幸平遥站是个小车站,要是跟北京站那么大的话估计就赶不上了),然后发现火车还没到呢。。。还好。。。还好。。。。第一次赶火车的经历呀。。。。。


*平遥到太原

      K866次:平遥——太原,18:33出发,20:12抵达。

*太原到北京

      K602次:太原——北京,22:05出发,第二天7:57抵达。

      *Tips:平遥也有直达北京的火车,其中夕发朝至型的有两趟,分别是K604(17:28出发,第二天5:37抵达)和1164次(21:48出发,第二天10:27抵达)。前者适合第二天要工作的上班族,后者适合第二天休息的“闲人”。姐姐是因为临时改票订不到K604了。。。不得已只能去太原转车了。。。


      PS:原本想着到达太原的时候才晚上8点多,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在火车站附近逛逛,为此前一天在大同站等车时极度无聊的我还专门问了家住太原的童鞋太原站附近繁不繁华、有没有商场可以逛。结果到站之后发现我之前确实低估了太原作为山西省会城市的繁华,但同时也高估了自己的体力。。。。作为在王家大院和平遥古城逛了一整天,又在拥挤闷热的火车里站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的,两只虚弱无力的非青壮年人士,偶们一出了太原站就直奔熟悉而又可爱的麦当劳去了。。。要了两个新地“解暑”,打开手机看小说(终于敢用手机上网了。。。),顺便还算了算账。一个多小时后登上了回家的列车,美美的睡了一觉,就回到了帝都——北京。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