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老建筑:老发电厂的厂房 德州

德州
德州 dezhou
经纬度:116.285042
37.464492
旅游评分:3.9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7 18:34
游记浏览:9





     这是“德州发电厂”废弃的老厂房和曾经用过的烟囱。“德州发电厂”始建于日伪时期的1938年,当时的厂名是“德县电灯厂”。系日伪“齐鲁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县的营业部。1938年7月“德县电灯厂”投产,因为它叫“电灯厂”,所以,老德州人一直称其为“电灯房”,后来才改称为“老电厂”的。

    初建的“德县电灯厂”就位于现桥口街南、原上码头北的运河东岸,即现在老厂房所在处。此处原系德国人修津浦铁路时,建的临时“砖窑厂”旧址。

      因津浦铁路的线路,需要穿越古运河的旧河道,而这些河道不仅土质松软且全是淤泥。象这样的地质条件,本应用石头来(按要求应是地瓜石)处理。可在德州附近很难弄到石头,加之那时交通不便,到远处去运更是困难,所以,德国人就想出了用“溜渣砖”替代石头的办法。

    为此,他们就在这里,建了个有两座高大的烟囱的,较现代化的“砖窑”,专门烧“溜渣砖”。当时的中国可能还没有这样先进的“砖窑厂”。

    据老人说,这里多数烧的是“溜渣砖”,但也烧好砖,如建火车站、火车转盘等相关建筑的用砖,也是在这里烧的。另有传说,“兵工厂”后期的建筑用砖也是在这里烧的。据说这里烧的红砖质量很好。

    当时,这两座烟囱高约50米左右,在几十里外都能看到,一时成了德州的标志性建筑。其中,东边的那座高大粗壮些、西边的矮小略细些。1958年,东边的那座大一点的烟囱有点倾斜,为了安全“德州发电厂”将其拆了半截,西边的这座一直到“老电厂”搬迁才停止使用。直到文革后期,这一座半大烟囱才被彻底拆毁。它们整整在德州大地上竖立了60余年。

    津浦铁路通车后,该砖窑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被废弃了,制砖机械等重要设备被他们运走了,给德州留下了一片只有两座大烟囱的废墟。

    时至1938年,日本人侵占德州后,在修建“电灯厂”时,又利用这两座大烟囱。

    当时,日本人修的“电灯厂”,发电机装机容量为175KW,厂里共有十几个工人,白天停机晚上发电,主要供日本兵营和火车站前的某些商店照明用电。

    1945年日本投降后,“德县电灯厂”的设备遭到了工人和附近居民的破坏,被迫停止了发电。国民党军队进驻德州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曾召集原厂技术工人,对发电设备进行过抢修,但始终没有修好一直处于停止状态。

    1946年德州解放后,人民政府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修复了发电设备,很快恢复了发电。但由于当时德州周围的城市都没有解放,国民党不断派飞机来德州狂轰乱炸,所以,渤海行署决定,将“德州发电厂”的发电机组,全部转移到了山东军区后勤部兵工厂。就是说自日本投降到新中国成立前,德州没有发电厂。

1949年初,人民政府为了尽快稳定秩序、恢复生产, 7月25日渤海行署决定,成立“德州市电力公司”负责筹建“德州发电厂”。

“德州市电力公司”在原日伪“电灯厂”的废墟上,修建了发电厂房,并由地方财政出资,从天津购买了一台美国产的“特尔滨”型,2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购买了出气量仅为6吨/小时的“巴布特”手摇式炉锅炉一台。当年10月1日试车成功。1950年1月正式投产发电。这也是德州的第一台火力发电机组。

      后来“德州发电厂”先后于1953年及1956年等,多次对设备和厂房,进行改造和扩建。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飞快发展,“德州发电厂”于1959年,在河西五里庄附近新建了现在的“热电厂”。此后,这个在日伪时期修建的“老发电厂”,就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失去了他当年的辉煌。

      侥幸的是,这个老厂房今天还在,我们还可目睹到它那历经苍桑岁月的苍老尊荣。

 

        注:

        1、津浦铁路:1898年9月,英、德资本集团背着中国,在伦敦举行会议,擅自决定承办津镇铁路(天津至镇江)。清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于1908年签定了借款合同,并将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津浦铁路全长1009公里。北段自天津总站至山东韩庄,长626公里;南段自韩庄至浦口的浦口火车站,长383公里。两段分别于1908年7月和1909年1月开工,1911年9月接轨。

         2、溜渣砖:烧过了火的砖。此砖成型不好,但经大火已将其烧成溜渣,不会起碱损坏。

         3、火车转盘:原来火车头转弯调头的设备。系在一大圆坑里面,周围铺设圆形单铁轨,在上面放置,可以将火车头开上去的类似桥梁的托架,托架下有铁轮能在轨道上转动,能使火车头在上面砖180度或90度的弯。原德州火车站的转盘,建在现在火车站水塔北面的不远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