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入海,老龙头,山海关 秦皇入海 -老龙头 -山海关

河北
河北 hebei
经纬度:114.476182
38.042282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18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1-20 02:02
游记浏览:17

   


      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秦公在此拜海,先后派卢生侯公、韩终等两批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求长生不老药。明宪宗成化13年,立“秦皇求仙入海处”石碑一座,以纪圣境。
     整个景区占地19公顷,古树参天,风光满族,兼具深厚的文化内涵,景区建设融古建筑、园林、雕塑艺术为一体,以秦始皇东巡求仙为主线,展示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历史背景修建而成。景区由秦风阀门、始皇渴石行大型群雕、战国风情、求仙殿、求仙路、求仙苑、仙人词等景点组成。秦皇求仙入海处,浓缩了战国时代重大历史事件和传说典故,突出了秦始皇入海求仙的壮观场面。秦皇东巡群雕,体现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东巡砾石时的壮观场面和秦始皇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成为景区的标志之一。
            景区建设融古建筑、园林、雕塑艺术为一体,由战国风情、秦皇求仙苑、仙人祠以及游乐园等部分组成,大门为秦风阙门,正门横匾上的“秦皇求仙入海处”几个大字是赵朴初先生的真迹。来到“秦皇求仙入海处”。进了大门,战国时代七国的国旗矗立着,大树郁郁蓊蓊,当时许多英雄的雕像林立在那。进入了秦国,一队铜马车展现眼前,黄灿灿的,直耀眼,不用说坐在车里的就是威武的“千古一帝”秦始皇。顺着求仙路走下去,路的两旁雕刻着许多童男、童女,他们姿态不一,惟妙惟肖,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走到尽头,秦始皇的雕像就呈现在眼前,他笔直地站着,高大威武,他就是秦皇岛的代表形象,秦皇岛出由他命名。战国风情景区根据战国七雄 、韩、、秦等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风土人情等特点修建的。求仙殿和求仙路是景区的中心建筑,浓缩了秦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传说,突出了秦始皇拜海求仙的壮观场面。求仙路上,一座高6米,重80吨的秦始皇立体雕像屹立海边,为世界之最。秦皇求仙入海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浓缩了战国时代重大历史事件及传说,突出了秦始皇求仙入海的壮观场面,展现了一幅二千年前景色风光的古老画卷,吟唱着一曲传诵至今的亘古长歌。

































      

澄海楼高踞 老龙头之上,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前重修。楼上有明朝大学士孙承宗所书“雄襟万里”和清乾隆皇帝所书“澄海楼”匾额。楼壁镶嵌有数块历史名人手书的卧碑。

匾额中“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之意。这是历代长城上唯一的一座临海楼阁,也是老龙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楼为九脊歇山顶。

把总署位于澄海楼北,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五正六厢,附平房2间。署内陈设为明代形制。

把总官职始于明代,武职。明代把总是营以下部队的指挥官或教练官,清代把总为正七品,驻守一城一地,下辖兵士449人。

   

守备在明代是防守一城一堡的长官,在清代系正五品武官,署中陈设为明代形制。守备署建在龙武营的西侧,建筑仿明代大木硬山建筑,四进封闭式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是照壁、署门、仪门、正堂、议事厅、后宅。占地面积321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3平方米。

    本来上面应该可以看到戚继光的塑像,不知是什么原因,现在多了棚子,要想看到里面的样子,就请您上去一看究竟吧!

    明代在蓟镇防务吃紧的情况下,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抗倭名将戚继光奉调北上。隆庆二年(1568)五月,升任蓟镇总兵,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宜,至万历11年(1583年)历时16年。他在蓟镇长城沿线(自昌平西,至山海关南海)增筑敌台1017座,修筑老龙头入海石城,在险要地方修筑长城复线,增筑烽墩,使一千二百里长的国防线面貌改观。起初,守边军队军纪差,战斗力不强。戚继光请求朝廷批准调浙江兵三千到这一带。浙江兵一到,在郊外接受训练,正值天降大雨,“自朝至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传说,山海关区的七星寨村原名“戚家寨”,曾驻浙江兵。石河两岸的将军台和操练营旧址就是当年戚继光练兵的地方。戚继光对边军进行了整顿,创立了东营、马营等编制,修整和装备了新的精锐器械,积储了钱粮,淘汰了一批不中用的将官,采用了各个兵种相互配合的新战术,大大振作了士气。

   

前面的迷宫也是戚继光操练兵马所建,历史当中隔墙有2米多高,一般人是不可能爬上去翻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士兵的方向感,增强战斗力。

 

 

 临闾关,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建关,因其北倚燕山,南靠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墙一边是辽宁,一边是河北。

   举世闻名的巨匾---大约6米长,1.5米宽,写有“天下第一关”五个正楷大字。其笔力之凝重,骨气之遒健,气势之豪壮,一看就知道,应该是出自某位书法大家之手。但匾上除了五个大字外,并没有留下任何落款,让人不免有点遗憾与费解。另外还有两个错别字,天字上横长、第字用的草字头!

对于这些疑问有很多传说,就导游介绍流传最多的传说是牌匾明代成化八年进士、山海关人萧显所题。但是题写之后一直对这个“一”字不满意,于是来到酒馆喝酒,这时看到小二用抹布擦桌子的水迹正好是个“一”字,于是挪来用上。

至于天字上横长一些说法是上横为天,所以把上横写的更长。“第”字用草字头是为了体现明太祖出身草民。但这些也都是流传。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