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石海 兴文石海国家地质公园

宜宾
宜宾 yibin
经纬度:104.656878
28.765116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12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5 13:30
游记浏览:10

兴文石海(4A级景区)
门票:90元
兴文石海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境内,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约156平方公里。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地质遗迹主要有:二叠纪地质剖面、地表喀斯特地形、天坑、溶洞、洞穴堆积物、瀑布、溶蚀峡谷、古生物化石、风暴岩沉积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坑,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

二亿三千多万年前,兴文石海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250万年前的一次地质构造运动,大面积石灰岩相继出露于地面,形成了石海的茫茫地表石林,这一地质变迁已经由兴文石海发现的从坭盆纪到二叠纪时代的大量化石得到佐证。

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苗族人口约四万人,大部份居住在石海景区内,属花腰苗支系。

兴文苗族语言大体一致,服饰各具特色;风俗习惯大同小异,大多以种养业为主,善狩猎。由于长期居住偏僻山区,过着刀耕火种的封闭式生活,其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古朴浓郁,得以传承几千年而不变。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服饰文化、婚丧习俗、宗教信仰、民间工艺、口头文学以及音乐舞蹈等。

夫妻石

僰人悬棺:
以前还只是在电视上的纪录片看过这玩意儿,当时就觉得很不可思议。在绝壁之上,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古人是怎么把棺材放上去了。
好像这个至今都没有一个比较说得通的答案,现场看到以后,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僰族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距今已消失500余年。但公园内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僰人的遗物遗迹。据史料记载:天泉洞在先秦时期就曾是已神秘消亡的古僰人栖居地。明朝万历年间,历史上著名的九丝山僰、汉大战,这里曾作为僰人屯粮练兵的场所。清代,当地苗族人也长期在此躲避战乱和匪夷。洞内外保存完好的岩画、七星灶、滤硝池、石城堡等遗迹,神奇独特,扑朔迷离,记录着一段段僰苗历史。僰人后裔每年农历9月初9前后9天举办盛大的“僰人赛神节”活动,以祀先祖。

僰人为何行悬棺葬?
元代李京撰写的《云南志略》云:行悬棺葬者,挂得愈高愈吉,以先坠者为吉。这应是僰人行悬棺葬的原因。
崔陈多年从事僰文化研究。他说,悬棺置放的方法,学术界存在三种说法,一是垒土造山说,二是栈道说,三是垂吊说。第一种方法,工程量十分浩大,距地面几十米乃至上百米,这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口稀少的古代西南地区是不可能的;第二种说法,经过多年考证,在现场没有发现过联桩铺道的桩孔,因此可以排除。唯一可行的应是垂吊法。此次维修,在岩壁上发现绳索勒放的印痕,“从山顶放绳索将棺木吊放置崖壁”的说法得到印证。

僰人消失的原因是,明朝末年,由于明军对川滇少数民族的残酷镇压,人口相对较少的都掌蛮和僰人遭到大量屠杀,僰人为了避祸,便纷纷迁徙他乡,隐姓埋名,与其它民族融合,最终便消失了。

大漏斗:
大漏斗长径650米,短径490米,深208米,大漏斗气势雄伟、深盆暗底、翠竹绿树、怪石林立、坐盆观天、圆天遥遥。

我们从大漏斗上面坐景区的观光电梯下到漏斗底部,这里还有一处神秘的地下世界,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让人叹为观止。
天泉洞---是兴文石海洞穴群中著名的一个溶洞,形成地质年代距今约三百万年.是中国天然游览长度最大的溶洞,这里在抗争时期,也是国民政府的兵工厂所在地。
已探测长度为10.5公里,上下共分四层。石花、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布、石梯田等洞内沉积物种类繁多,或卷或翘、或立或吊。重镶迭嵌,千态万状;似仙阙楼台,若瑶池胜景,如海市蜃楼,使人目不暇接,疑入梦景。

“天窗”是天泉洞著名的景观之一。
天窗是一种罕见的洞穴奇观,它是洞顶岩石裂隙遭到地表洼地流水的渗透溶蚀,发生小规模崩塌而在洞顶部形成的自然穿孔。因天光可人,地学上因形命名,谓之“天窗”。

这个石头,好像一个外星人!

溶洞内,现在布满了各种灯光,色彩斑斓。

地下天梯,这幅场景,是不是和《神话》里,秦始皇地宫里面的梯子很相似!

溶洞的另一个出口,还有一条1.5米深的地下河,我们乘船向洞口划去,我又想起了《盗墓笔记》里的场景,四处看有没有尸鳖或者大粽子出现什么的。

《盗墓笔记》?

兴文石海景区附近的一个天然酒窖!在巨大的地下溶洞,直接把酒放在里面存储,感觉很像古装片里的场景。

这个地洞是宜宾洞天酒业的地下存酒库。
工作人员帮我们开打酒库前,叫我们把打火机放在外面,不能带进去,万一起火了……后果不堪设想

进入洞内,里面摆满了酒坛子,有点古装片里面的感觉

问了一下工作人员,这些酒只接受预定,300/斤。一坛酒有1000斤。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