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五老峰下的千年古刹

福建
福建 fujian
经纬度:119.292277
26.08036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18 18:13
游记浏览:14

南普陀寺是厦门著名古刹,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放生池







天王殿歇山式重檐飞脊,轩昂宏伟。殿前为入寺正中大门,两只威武的大石狮雄踞门廊东西两侧。跨门进殿,两侧四大天王怒目环视。正中弥勒菩萨坦腹露胸,常开笑口,给人以欢喜信受的美感,殿后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中心,崇宏雄伟,殿前石庭平舒宽展,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矗,更显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大殿两侧罗汉堂朝拱主殿。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殿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也是佛门钟磬长鸣、法灯不灭的心脏。大雄宝殿石柱上有副对联:"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夏岛对太武以增辉。"这副对联将寺庙开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说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说寺庙在唐朝就有了。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奉千手观音。清初施琅始建, 又称大悲阁,为南普陀改称之由来。殿立于大雄宝殿后石砌多角形高台上,中隔两段石阶近三十级。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结构严密,俗称蜘蛛结网。闽南信众崇奉观音菩萨,香火鼎盛。










大部分人看了看寺院后,便不再上山览胜了,我们继续前行,登上了五老峰的其中一座。曲径通幽,一路翠林奇石,到得山顶亭台,有阳光微现,碧海蓝天尽收眼底。

石坡上镌刻着“五老峰”三字,迎面巨石上,刻着一个特大的“佛”字,高四米多,宽三米多,这字是清朝光绪乙已(公元1869年)振慧所书;“佛”字岩左侧,有侨胞捐建的景峰和尚与喜参和尚的墓塔;左侧穿过石径,有转逢和尚墓塔;转逢和尚墓塔下侧,有普照寺遗址,普照寺是唐朝陈启公布施开辟的,以洞为室,建普照寺;半山腰有一兜率陀院,现已修葺一新;近旁,有太虚大师之塔及太虚大师纪念亭;深入其中,还可见到五老峰上遍植着的相思树,这种树被称为“台湾相思树”。若是游客攀岩直上,美丽的厦门大学校园风光和厦门港景色将一览无余。

洗心池右侧的石刻

厦门旅游图片

常随佛学

想思树

“佛”字岩左侧,有侨胞捐建的景峰和尚与喜参和尚的墓塔



五老峰乃南普陀寺后面的五座山峰,依次为钟峰(一峰)、二峰、中峰(三峰)、四峰、鼓峰(五峰)、凌空而立,远远望去,宛如五位老髯面天盘座,丛树若须,云雾似袖,故名“五老凌霄”。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登临远眺,山风海涛,尽收眼底。放眼海天深处,碧波荡漾,巨轮轻艇往来如梭。环视鹭岛新姿,绿树掩映,层楼大厦参天。俯瞰足下,梵宇琳宫浮现于云雾缥缈之间,恍若置身蓬莱仙阁之上,飘然欲仙。
寺后崖壁著名的“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笔划丰满有力,粗犷豪放,似大笔一挥而就。是清光绪年间(1905年)振慧和尚所书。


转峰和尚墓塔















李叔同塑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