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不见,哈尔滨,你好! 哈尔滨 -火车

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左旗 xinbaerhuzuoqi
经纬度:118.279989
48.223354
旅游评分:4.1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2 08:48
游记浏览:9

2000年的第一轮曙光,是在长春迎接的,

今天2012.9.30,中秋佳节,在途经长春的旅途中,又一次迎接了那耀眼的红日,

早安,长春!

感慨的微博,立即有了肖帅的回应,

没想到独自一人的远行,竟有少校在站外等候。

记得上次到哈尔滨是2000年的时候,老爸与老妈带着两姑娘东北三省游,

太阳岛上那七彩的冰灯节令人目不暇接,大盘四菜一汤让人知道了东北人的豪爽。

一别十二年,哈尔滨我来了!别来无恙啊!

安顿放置行李的喜来居快捷宾馆,也是影子在网上团购来的,

估计是欺负我们网上订购的,房间在4楼,还没有电梯。

笨重的箱子,还有团队网购的队服、小吃,肖帅一趟趟搬,笑称影子找了个好劳力。

再一次感谢少校,为我们服务。

圣·索菲亚大教堂---气势恢宏,哈尔滨标志性建筑。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它始建国土一九零七年三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一九一二年改建成砖木结构教堂。一九二三年九月二七日,圣·索菲亚教堂易地现址进行第二次重建,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历时九年,一九三二年一一月二五日落成。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1996年1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圣索菲亚教堂修复并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巍峨壮美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红砖的外墙上夹杂着点点青苔,
见证着岁月的流逝,
见证着被侵的凌辱。


 
阳光下具有异国风情的洋葱头穹顶,还有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
 
中秋节,天空蔚蓝,温暖的阳光,
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播放着理查得克莱得曼的命运曲,
不禁迷起双眼,沉浸在索菲亚的节日气氛里。
独自享受这提前的深秋,
安安静静地倾听索菲亚的声音,
感受索菲亚的命运交响曲。
 
 
 
古老教堂的上空,不时飞来一群盘旋的鸽子,
大人、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喂养着那馋嘴的鸽子                   
 


所有城市的交通在节假日里,都只有一个字——堵!
哈尔滨与南昌相比,更显混乱!
出租车亮着空车的牌牌,拒载!
好不容易逮着了一辆空车,抢先上车,
的哥们还不时停下,招呼着有无顺路的乘客。
黑车、摩的、拐的,个个牛B的不行!
回到宾馆,迎接到了第二批到达的小如和蓝风,
想去逛逛中央大街,运气却没有刚才的好,
没能打到的士,只能选择步行。
中央大街步行街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
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
1925年改称为沿袭至今的中央大街,
现在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

节日里的中央大街,张灯结彩,更显富丽堂皇,

与所有步行街一样,人那个多啊!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黄金大道。

记得十二年前,

对满布大街的两侧的欧式建筑是那样的新奇,感觉犹如走在外国大街一般。

或许是对城市的穿衣戴帽工程看多了,

现在每个城市的临街房屋都穿上所谓欧洲的外衣,

此时的我,都在怀疑它们是否有过深加工。

马迭尔宾馆:建于1906年,属新艺术运动建筑。

传说中的马迭尔雪糕,5元一根的,好吃!

华梅西餐厅:位于中央大街112号,始建于1925年,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教育书店: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洋行,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巴洛克建筑代表作品,也是中央大街的标致型建筑。

松花江的日落已不陌生,感谢肖帅的宣传片,

蓝天、夕阳余辉、江水让人想坐下歇息。



天色渐渐暗下,十五的月亮很圆,

我们不敢多呆,还有火车要赶,

等了许久的的士,依然拒载我们,只能打个三轮车奔向铁道街的集合地。


一群人,大包小包,分别坐着两批次的火车

中秋月圆之夜,未能送上给老妈的祝福,

却与朋友们享受这别有风味的“举头看明月,低头吃月饼”。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