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市区(一) 殷墟(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博物院 -妇好墓 -殷墟王陵遗址) -袁林(袁世凯墓) -天宁寺(文峰塔) -韩琦庙(商王庙)

河南
河南 henan
经纬度:113.650219
34.753763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6 17:28
游记浏览:11
游记目录:

到安阳,当然首先要去殷墟。这里是安阳的标志。是到安阳必看的地方。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刘家庄,北至后营,东北至三家庄,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城。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遗址和众多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密布其间的手工业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殷墟现在开放参观的为两部分:一是宫殿宗庙区;一是王陵区。两区相距有约5公里。有景区摆渡车免费往返。两区不单独卖票,都是在宫殿宗庙区统一买票。票价90元。

10月13日吃完早饭,我打车赶往殷墟宫殿宗庙区。打车费8元。

到了。真近。这就是殷墟的大门了。上面写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甲骨文发现地。

这些木栅围起来的地方就是宫殿的遗址了,是被发掘以后又回填的。

下面这样的就是宗庙的祭祀坑了。里面就是他们祭祀祖宗而宰杀的人牲和畜生了。

这是甲骨碑林。是今人根据甲骨文的形状制作的。

这就是甲骨窖穴了。窖是原来的窖,但是里面的甲骨文却拿走了,现在放的是仿制品。

又是车马坑展厅。

当时车的复制品。

殷墟博物馆其实是在地下。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这个3000多年前的“下水道三通”,和现在的几乎一模一样,我还以为他们摆差了呢。



在也是兵器叫“钺”



那时候的人,不是吃饭就是打仗,还有就是祭祀了。所以文物里这几类东西最多。这是祭祀用的大青铜鼎

——是司母戊鼎的仿制品。

殷墟还有一个重要的看点就是妇好墓了。这是殷墟里唯一有墓主可考而且是女性的墓葬。

这条大道就通往妇好墓了,虽然是新修的,也类似于帝王陵寝的墓道了。两侧是汉白玉雕的妇好墓里出土的饰件放大仿制品。





妇好墓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五米多长,约四米宽,七米多深,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尊其庙号为“辛”。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

这些都是酒器了。


这些是铜盘和象牙杯。据一个导游说,这是非常珍贵的,是不允许海外展出的。





这里是司母戊鼎的出土地。

这里的王陵墓葬在发掘后大部分都回填了,只有几处盖上了房屋做展馆。


这就是那个墓坑的正面。前面摆着那一堆人头骨,就是殉葬的了。是被斩首以后殉葬的。那时候真是“蛮荒时代”啊。奴隶的性命还不如动物。

还有车马坑,也是陪葬的。

这是些出土文物的模型。

可供参观的祭祀坑。

回填以后的大墓。墓主不可考。


王陵区看完,还是摆渡车回宫殿区,然后又打车回宾馆。此时是中午12点。

午饭后,休息片刻,两点起,出发去袁林,即袁世凯墓。打车6元。

袁世凯墓又名袁家林或袁坟,是袁世凯的墓地所在,位于安阳市洹上村东北隅的太平庄。兴建于民国五年八月,历时两年多方始完工。这座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壁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中西合壁,古今并存。穿过中国传统的牌楼门之后,是林荫夹道的神路。神路两旁是对立着的华表、石马、石虎、石狮、石雕武将、石雕文臣等。这当然是按照“帝王”的规格,为袁世凯墓做仪仗。其碑亭是传统式的。亭内袁世凯的墓碑也是和封建社会中的帝王将相一样是由巨大的赑屭背负。 过了碑亭,就是大门。正面有一座大殿,两侧有陪殿,全是清代风格的建筑。再往前行,便是大墓台基。台基有三道门,中间的铁门又完全是西式建筑,貌似民初的“大帅府”。然而,铁门上挂着的墓徽却是雕刻着苍龙、猛虎等。铁门内的三层高台大墓,便是袁世凯葬身之处。它呈圆形,全用钢筋水泥浇铸,周围雕的石狮也是模仿西式的“写实”,而不是中国传统式的“写意”。确实别具一格。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亭,号容庵,汉族,中国河南项城人,也有人称他为袁项城,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的首脑。早年在朝鲜发迹,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他下令解散国会,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12月悍然称帝,建立中华帝国,后来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皇帝尊号,不久后去世。他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事件。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根据其“葬吾洹上”的遗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绘具详图”,“招商筑墓”。工程持续近两年,耗资70余万银元,建成后的墓园位于洹水北岸,占地近140亩。

当时袁世凯长子袁克定欲称墓葬为“袁陵”。但大总统徐世昌对此反对,表示“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并建议称为“袁林”。中国古代皇帝墓葬称“陵”,而圣人墓葬方称“林”,如“孔林”和“关林”。

袁林的门票35元。

这是袁林的牌坊。牌坊的柱子上还有着文革时期的标语,如“毛泽东思想万岁”等。


石马。

石狮。

文臣。也是民国初期的装扮。

碑文:“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是北洋第四任大总统徐世昌题写。




有一间展室专门展出《大钧元模》书法展。封面是民国第四任大总统徐世昌楷书题签,蓝色绢裱。次页是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的一帧照片,再次是他自己的题词:不文不武,忽朝忽野;今已老大,壮志何如?自题时间是甲寅年(1914)冬,时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或许是对过去时日的感慨吧!他没有署名,但左上角盖有大总统印。次页之后是自徐世昌、黎元洪起,从民国初年到民国末年的政界、学界名流如严修、樊增祥、阮中枢等二十四人的题赞,时间最晚的题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所有题赞,或楷或草,或行或篆,皆为真迹,共有四十六页。且不说内容如何,仅其书艺亦堪称珍品。原件为袁世凯后代珍藏。这里展出的是照片。


徐世昌又捧了一通。

这间大殿,原来是享堂。现在也是主要的展室。

这是“洪宪国旗”和祭天大礼服。

还有墓徽。这在中国还是第一个,也可能是唯一的一个。这也是西方的方式吧。

墓的一圈都是石狮子。

天宁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和别的寺庙一样: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一切如仪。

佛旁是十八罗汉。塑造得还是很生动。

此塔形制特殊,上大下小,呈伞状,在我国古塔中极为少见,有人说在国外也是罕见的。天宁寺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

韩王庙是古相州人为纪念北宋三朝宰相韩琦修建的生祠。

韩琦(公元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无论在朝中为相,或在地方任职,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政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难得的官僚楷模。《宋史》有传。着有《安阳集》。



大殿。

“器博道宏”四字匾额是慈禧太后所书。

据说原来此楼为学校占用。现在已经破败不堪。



右侧是小碑亭里面可是有宝贝。



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收获不小。也很累。明天见。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