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盅清酒,一米怀念 临汾 -太原 -兰州 -阿拉善 -中卫 -银川 -呼和浩特

宁夏
宁夏 ningxia
经纬度:106.265291
38.476862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25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16 02:44
游记浏览:7

二、陇上金城

      

      中午一点钟到兰州,天水南路找到住宿,迫不及待地想吃牛肉拉面。一路的打听,终于知道一家叫马有布的牛肉拉面馆,可惜找错了方向,胡乱的吃了一些,直到晚上的时候,才在对面定西南路的巷子里看到那家面馆。遗憾的是门店紧闭,打听才知道因为生意好,只做中午餐,晚上的买卖也就不屑了。

 

 

      兰州,西北重镇,因工业而兴,因民族融合而分外夺眼。在这里,满大街上路过的熙熙攘攘,可以清晰地得知他们的民族面孔,我深深被他们眼神里的安详所吸引。城市的景色和我去过的其他地方,俨然无法相提并论,唯有清真的乐律让人留恋。

      6路公交,永昌路北口下车,跳下几阶石台,映入眼帘的是自西向东的黄河、远处的白塔和延绵的皇城山莊。沿着黄河四十里风情线,走过中山桥,看年轻人激烈地拍照;黄河母亲的雕塑安静的躺在岸边,然而低调并不意味着沉寂;搭乘索道穿越城市的繁华;登上白塔山俯瞰环抱兰州的黄河,别具一番情调。

      下山的时候,我决定步行,走过一个个山莊,从幽静的山谷中穿过,这份宁静似乎带着些鬼魅,两侧被拆的房屋,空空荡荡,时而传出滴滴答答的响声,像是鬼屋的魔力让人无限遐想。一个人这样似乎不能叫做散步,然而也并非探险,索性我就称之为寻找,至于找寻的究竟是什么,我心里也无从知晓了。终于拨开靠近城市的公寓,一块路牌跃入眼前,百米的距离,进入兰州城南。

 

 

      兰州的爱情同样宁静,保守固然是一方面,但更因为民族因素而显得低调柔和。夜晚的面馆,旁边坐着的是一位回族少女和汉族青年,他们温馨却不鄙俗,互相关心却不矫作。酒馆里有一个人喝酒的打工者,也有讨价还价的维族人,没有高声的喧哗,没有豪情的歌舞,似乎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反倒让他们不能适应。一碗面稀稀拉拉地进入胃口,通透的感觉在茶水里更加令人回味,那白帽的少年看着我呲牙一笑,我脸一红,呼了声算账,酒馆里大家会心一笑,原谅着我的惊扰。

      晚上睡的并不好,机器的吵杂声打断了因困顿而缠绵的美梦,一早醒来,顺着城市无尽的边沿,走过平凉、走过天水、走过秦安、走过渭南,兰州,因为第一次来过的地方,离开时的回顾,更觉凄然。希望兰州,不要追求城市的浮华。

      两点一刻见到益明,欢喜雀跃地一路蹦跶,那些关于马有布面馆里打架的青年、买票不排队差点被拉的老叔、拽我相机的扒手以及合影留念的尼姑,都在去往景泰的车站里一一拾获。

      

 

三、阿拉善的婚礼

 

      到达温都尔勒图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作为这次行程的重头戏,故事马上开始。

      我一直认为与少数民族的朋友相处需要格外谨慎,直到蒙古阿爸阿妈的玩笑充满整个车内。和大家一一握手后开始登上餐桌,因为从老远的地方过来,被看为宾客,故此和蒙族女婿小明一起上座。羊肉是用脸盆一样大的器具端上来的,加上一盘炒土豆丝,两碗米饭之后,又剩下我一个人,被小明埋汰的杀手称号在内蒙展开了一次扫荡式的侵略。

      满都尔娃将苏日力格与我相互介绍,因为发音和翻译的不同,三番五次的被他名字搞的团团转,头一天晚上我们一起打地铺,睡觉前苏日力格很小心地警告我,他睡觉一定会打呼噜,让我有所准备。哥们眼神一愣,坏了,看来回家之前是没甚安稳觉了。躺过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见动静,我便渐入梦乡。一大早醒来,我乐呵呵地对大家讲苏日力格昨晚竟然没打呼噜,谁知此后的三天,这个彪悍的家伙无数次地折煞了我的梦。

      头天的任务是搭建蒙古包,喝过茶,吃过羊肉,长辈们很早就开始准备,安排给我和益明的任务是倒牛粪,我俩愤愤不平的眼神互视着,不过有一点好处就是三轮拖拉机可以轮流开,我们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屁颠儿地开着到处乱跑。倒过了两车回来,高兴的以为可以和大家干一样的活,谁知满娃的阿姨,一铲一铲的牛粪,填平了我和小明心里沉沦的大坑。一个小时的你来我往,任务完成。蒙古包,终于能和你亲密接触。

 

 

      搭建蒙古包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先要把门放到合适的位置,木栅要立起来一捆一捆的用麻绳紧密缠绕,围圈第一次拴上绳子以后,需要七八个人共同把搭建好的木栅颠成圆形状,两三个力气大的人在蒙古包内部用两根木杆将顶盘夹在半空,顶盘的边缘都有刻出的小孔,足够木杆插入,其他所有人开始一边将木杆插到小孔中,一边把木杆的另一头拴在木栅顶部。看似简单的活儿,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当木杆全部插完之后,顶盘就被撑起来了,这样一个蒙古包的基本框架就已经成型。框架稳定之后,开始将长方形的厚棉毡子围着圆形的木栅捆好,毡子的上部都有拴好的绳子,为了能将整个蒙古包都封闭好,毡子需要尽量往上提,一圈一圈的拉紧放在合适的位置。环形的棉毡随后用在顶盖上,调整完毕后,就该最外面的一层的帐布上场了,五六个人将帐布从后面一点一点拉紧盖好,就把整个蒙古包给包了起来,最后将顶盖抬举着放上蒙古包顶部中心,在帐布周围缠上绳子,一个蒙古包就搭建好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只搭了两个蒙古包,我疑惑地怕一天下来完不成任务,不过一切都在益明的掌控之中,果然大家有了经验,下午搭建的四个包只用了上午两个包的时间。辛苦了一天,晚上的时候终于吃到了羊肉面,我狼吞虎咽地干掉三碗,证实了在广阔的内蒙的确能培养出浩瀚的胃口。

      去腾格里沙漠是趁着中午的时间,绕过瓦房,走过一片南瓜地,穿过一片杨林和几百米的荒地,广阔无垠的沙漠进入视野,第一感觉是恐慌,第二感觉是震撼。我想除了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没有人不这样感触,小明一遍遍地告诉我他的经历,有惊喜、有恐惧,有无助、有沉思。风虽然不大,但吹过沙子的响声,还是略显低沉。从一个沙丘到另一个沙丘,我们走过百米的路,却是一生真切地体会。后来我一个人走过一段距离,呼吸赶不上恐慌的追逐,风俨然像影子一样随身旋绕,返身回去,我放声寻找益明的身影。仿佛在梦中,置身于无助的边缘,忽然掉入深渊,这是真实的体验,临死的恐惧涌上心头,坦然是什么,淡定是什么,都成为后话。

 

 

      苏龙嘎是在我们搭建蒙古包的时候回来的,这个被益明形容为顽劣的姑娘漂亮而活泼。第二天一大早,苏龙嘎开车,益明、满娃、我三人哼曲儿,一路的广阔草甸,无数次地冲击我的视觉和心灵,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兴奋而沉默,兴奋的是此情此景着实令人激动,沉默的是挡不住的思绪一次次让自己陷入沉思。听他们说,今年由于雨水多,往年的戈壁滩今年草都长的特别好,我算是幸运,能深切感受到这一份大自然赠与的礼物。从中卫回来特地去了趟沙坡头,国庆假期的人头涌动,埋没了我和小明时隔两年的长谈。

 

 

      喜吉日、 左拉、喜玲还有好些朋友第三日到来,大家彼此高兴地游戏、玩笑。有一个我至今叫不上名的小姑娘,骄傲而淘气,令一些过往的故事提上心头。还有察哈那的微笑着实令人着迷,这个一岁零十个月的小女孩是家族中最小的,趴着床上愣是把小猫崽给看的不知所措。晚上在包里,一大群人相互地敬酒、让菜,先是满都尔娃阿爸阿妈,其次是新娘新郎,长辈们敬酒晚辈都要让座,他们右手拿着酒杯,左手示做“请”的动作,晚辈们接酒要站起来,恭敬地弯腰低头,双手拿起酒杯。头杯酒是可以不喝完的,但第二杯酒是必须要一饮而尽的。大家你来我往,酒菜之后,开始上羊背子,我特地去了趟厨房,记录下当时的场景,羊肉骨一大块一大块地被放进盘中,随后将羊背子盖在其上,上桌以后,晚辈们坐在后排,从最年长的开始,让礼之后每桌上年纪大些的人用刀将羊肉一块一块地割下,送到后排的晚辈们手里。盛情难却,我已忘记吃了多少块羊肉,只是嘴巴一直没停止过。对酒当歌,明月几何,夜幕下的蒙古包,伴着豪放民族的歌声,将整个排场推向了最高潮。我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但从韵律中听出了他们对生活的别样理解,这种不同可以让我铭记一生。 

 

 

      到了小明和娃娃的正日子,一大早起来,长辈们祭过腾格里,喇嘛坐在沙发上若无旁人的念着藏文经书。大家先向新人道喜, 苏龙嘎认真地打扮着姐姐和姐夫,等他们穿上礼服,一个个的开始热情的进入镜头。 随后蒙族阿姨开始教益明敬酒的规矩,蓝色的哈达开口对着客人,两个银杯平整地躺在哈达上,等待客人一杯酒尽之后再送上第二杯,满都尔娃和苏龙嘎在一旁细心指导,小孩子们好奇地偷笑。长辈们在帐外迎接贺喜的客人,大家送礼基本上是砖茶、酒和哈达。等到蒙古包内和家里餐桌上的客人坐满以后,宴会就此开始,先从女方家长开始敬酒,随后是新娘和新郎,最后是男方家长。一轮接着一轮的敬酒,一轮接着一轮的欢笑声,我全程为他们刻录下点点滴滴。 一个下午,蘸着酒的歌声,环绕整个蒙古包群落,在遥远的天边,回荡着腾格里的祝福。我亲爱的朋友,在你担当责任的一刻,我也为你无限祝福!我亲爱的朋友,在你成为新娘的一刻,我为你拥有幸福与快乐无限祝福!

 

 

       次日早上的车返程,一早起来喝过茶和大家一一道别,整整四个日夜的精彩,蒙古阿爸走时还塞给我五百块钱,情何以堪啊!苏日力格和苏龙嘎来送,益明娃娃的眼神,永远记得!再见,腾格里!再见,我的朋友! 再见。。。

 

 

四、站在天边 

      

      人生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有许多不可预料的未知。

      站在甘肃、宁夏、内蒙三省交界处,看着一辆辆卡车疾驰而过的孤独,唯有背包和马路的陪伴让你知道自己还有活着的精彩。由于两天才有一趟车发往左旗,坐长途的人超载,司机只能把我扔在半途中抄近道而去,任我自生自灭。电话打回益明,征求信息后得知下午会有去银川和中卫的大巴路过,但还不一定能坐上。我惊怵地不知所措,看过许多人去西藏的游记,有过搭顺风车的行当,但出于安全因素我还是没过多考虑,时间过去半个小时,焦急开始涌上心头,若是等到半下午没车就去不了银川了。终于下决定,拦车!第一辆过来,紧张!第二辆过来,紧张!三辆车过去了我还是没敢出手!远远望去,一辆军绿色大卡穿越公路急速驶来,抛下各种紧张我开始挥手致意,直到汽车停在面前。开门的大哥不过三十岁,问我遇到什么困难!没缓过急促的呼吸,告诉他我要到营水桥,能不能稍我一程。大哥看看我的背包,再看看我,一声“上来吧”解脱了我的担心。一路的闲聊得知他是甘肃本地人,跑短途线路,三省交界的地方,一般行车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途中的孤独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

 

 

       省去许多麻烦,大哥直接把我送到了长途汽车站,下车时握手致谢,特地留下了这张照片。谢谢,好人一生平安!

       十一点五十五进站,十二点的大巴,没来得急吃饭就匆匆赶往银川,一路上再次目睹宁夏的富饶。天边的风力发电机,两侧入秋泛黄的杨树林,一座又一座城市被甩在车窗后,翻开短信回味甜蜜,渐入梦乡留住记忆!因为在内蒙的热情,又因为是一个人,银川并没有留给我太多记忆,只有次日一早的老字号羊肉泡馍让我至今念念不忘。

 

 

         无所事事地待了两天,沿着贺兰山路直奔包头,运气上佳地买到最后一张卧铺,到包头已是半夜四点半,本想着下午坐车去呼市,不料只有五点半发往呼市的车票可买。急匆匆辗转再次登上列车!包头,唯一的印象,停留在车站!

 

 

      到达呼和浩特是在早上七点半,沿街打听伊斯兰风情街的去路却不得而知,随便的一趟公车,在某个插口看到了伊斯兰建筑,下车沿着通道大街一路走,真一派异域风情。走过数个街口,邻接的是蒙古风情街,不过气象却有所差距。这个青色的城市,开阔、奔放不失情调。席力图召的一路晃荡、五塔寺前得意的照片、新华大街和锡林郭勒的交汇,这个城市在我眼里值得一顾!

 

 

      好运光顾,回家的卧铺再次买到最后一张,2462,从呼和浩特到临汾,一路到天明。再见,旅程!

 

1 前序

3 开销

4 后续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