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2)

江西
江西 jiangxi
经纬度:115.878452
28.710451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1-08 16:56
游记浏览:14

三清山得“道”弥彰。东晋葛洪“结庐练丹”于山,自古享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的盛誉。宋尤其是明以来三清宫等道教建筑依山水走向,顺八卦方位,将自然景观与道家理念合一,方圆数十里,道风浓郁,道境昭然,玄谜隐奥,有天下第一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今有人考为明代失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终隐藏身之所。

































玉女开怀景点位于南清园。玉女开怀是三清山至纯至美的象征,坚硬石峰却呈现出丰腴柔美的形态,举世罕见,造化之奇可见一斑。





猴王献宝位于西海岸景区西北部。猴王身高约7米,端坐悬崖之上,手捧宝物,凝神观看,憨态可掬。















涵星池位于三清山三清福地正西。处于后天八卦兑位,兑象泽,沼泽。面积3480平方米,海拔1530米,是三清福地高山盆地中净衣池、清华池、涵星池三口风水池中最大的一口风水池,湖水清澈平静,如一面镜子可倒映星月。“涵星池”三字石刻于池北岩壁上。池西坝下是深渊,怪石嶙峋。





三清宫位于三清山北部三清福地南侧九龙山口的龟背石上,海拔1533米,是三清山道教的标志性建筑。三清宫东倚聚仙台,南靠九龙山,西邻演教殿,北踞龟背石,占据了三清福地藏风聚水的最佳风水宝地。 以三清宫之名命名的三清宫景区是三清山厚重人文景观的荟萃福地,也是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的“露天博物馆”。



宫门上方悬挂清同治八年(1869)立“三清福地”匾额一块。



三清宫建筑和布局充满玄虚神奇色彩。正殿供奉道教三清三位尊神,后殿供奉观音及十八罗汉,道佛和谐相处,共为同一殿堂,有别于其他道教名山佛道不相容的格局,体现了三清山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

三清山三清宫大门前方建有牌坊一座,名叫三清宫牌坊。三清宫牌坊位于三清宫北前方15米、灵官殿与魁星殿甬道之南约2米处。因牌坊上部额枋之间镶嵌的青石板横匾两面刻有明代景泰年间兵部尚书、浙江镇守孙原贞(1388-1474)书“三清宫”三个正楷大字,故名三清宫牌坊。

詹碧云全真道士,浙江常山人。明景泰年间(1450~1456),王璁在滁州(今安徽滁县)经商。詹碧云常到王璁经商之处,见王璁为人洒落,襟怀宽广,便与他交谈甚欢,不忍离去,逗留数天。王璁了解到詹碧云的经历与品性,便归告于父王祜。王祜曰:“少华鼎新,余正虑住持无人,汝其于予请。”王璁秉承父命,拜谒詹碧云,敦请詹碧云上山,詹碧云欣然与王璁一同前往。詹碧云道骨仙风、超凡脱俗,固知王祜并非平庸之辈,所以一请即至。詹碧云一旦抵山,即与王祜议洽规划,欲有光大道教事业之意,于是与王祜一道开山治观,“凿石捲砌,穿洞架桥,备极精巧”。詹碧云与王祜等王氏族人密切合作,共襄三清山道教大业,并为道观住持40余年,终使三清山道业大振,成为三清山道教事业的开创者和主持人之一(参见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太原王氏延溪重修宗谱•延溪王璁公传》)。逝世后王氏以其协助创建三清道境的功绩,特葬于“螣冈”,并不惜耗费巨资为其营建大型墓地,题名为“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





游客到了三清山看到一座很奇怪又神秘的庙殿,那便是三清山龙虎殿,它高踞海拔1600多米的三清福地景区,,建筑面积46平方米,庭院式布局,廊型结构,歇山式屋顶,全由花岗岩砌造而就.龙虎殿前临绝壁,后倚长空,地形险峻,建筑规模虽然不大,却有吐纳日月之势.殿的两侧龙盘虎踞,门口有两座巨石雕一龙一虎,石龙昂翘须,石虎伏地耽视,为古代石雕精品。它们都是就着天然山石略加斧凿而成,似是而非,神态动人.站在殿旁石岩上,远可纵览山川云水,近能饱赏奇峰怪石,气势壮观,风景如画,是三清山最佳景点。



九天应元府是三清山三清宫景区明代道教按八卦迷宫布局古建遗留之一,蕴含深厚文化隐义,其命名和建置独特,为其他道教名山所无。
九天应元府为雷神所居之府,俗称雷神庙。取自雷神道号:“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按道教说法,雷神火也,离位在南方,南属火属电,所以建雷神庙。雷神为替天行道之神,在早期的民间信仰中,雷神是轩辕皇帝的化身,自古为人们敬畏,他不仅给人们带来雨水,而且惩治人间邪恶。道教正一派在一些大型斋醮礼仪中常设有雷神的牌位,并在科仪中有召雷部诸天君的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