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绍兴 周恩来祖居 青藤书屋 鲁迅祖居 会稽山

浙江
浙江 zhejiang
经纬度:120.049188
29.284574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7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9 18:39
游记浏览:39
游记目录:

       火车行驶了一整夜后,来到了鱼米之乡水乡越国都城绍兴.出站后,时间还很早,刚刚5点,先在车站附近入住宾馆,放假是188,由于时间太早,另外加了40房钱,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这规矩.

       接着就是吃早餐,在车站居然早餐店很少,也许是太早的缘故,很多门店没有开门营业.于是我们朝着周恩来祖居方向走,一边走一边寻找吃早餐地方,最后才发现一个小摊点,在那吃了一份炒面.吃完后,我们继续炒祖居方向走,约7点半,我们来到了祖居门口,还是由于时间太早,没有开门,只好慢慢等,顺便再附近转悠.8点半后终于开门,我们购票入内参观.

        周恩来祖居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富有传统特色的黑色竹丝台门。祖居外观古朴庄严,共三进,每进三间房。两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有小廊对拱。第一进中间为台斗门,左右为耳房。第二进为大厅。第三进原为楼房,倒塌后,改建平房。现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市学校德育基地。周恩来生前多次说“我是绍兴人”,称绍兴为自己的故乡。据方志记载,保佑桥周氏是明嘉靖年间迁居绍兴城内的。




























































祖居旁边就是贺知章嗣,票是联票,我们便一同参观.






接着,我们又一弯一拐来到鲁迅故居.























































绍兴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城,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曾经是越国都城,古称会稽.宋高宗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1131年改元绍兴.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我曾多次计划来此,今年八月初,终于和小明如愿来到绍兴.一直以来,我对绍兴的兴致不亚于扬州、苏州、洛阳,这里不但风光美,而且古迹多,名士多,人文环境非常好,众所周知的王羲之、陆游、贺知章、鲁迅、周恩来、勾践、西施、嵇康等人都是绍兴人.还有齐白石一生最崇拜的大才子著名画家徐文长(徐渭)就出生于此.

       徐渭可称得明一代的奇才,其诗书画具开一代之先河,尤其他的画,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气势纵横奔放,却不拘小节,笔简意赅,但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素有画中有书、书中有画之誉。清人郑板桥见他画之后,自篆画印一方,名为“青藤门下走狗郑燮”。在我个人看来,在美术史上的影响力要高于吴门四家(唐伯虎、文征明、沈周、仇英).

       10号上午,我们搭乘当地人三轮车从仓桥直街进去,顺着石板老街前行,两边房舍依旧还住着老绍兴的人家,没有破墙开店,也没有修缮成一式的伪古建筑,山阴城的前世今生似乎就镌刻在那些斑驳泥墙上。终于在一段剥落的粉墙上,看到一个不太明显的指示,于是转过一个巷口,徜徉穿行在另一条更加窄小的弹石弄堂里。路边房子的围墙很高,延绵伸展几乎望不到路的尽头,墙内庭院中的银杏很老,展了一身的明黄斜枝出墙,秋雨中的杏叶亮得有些刺眼。沿着小路再转进一条名叫大乘的青石板小街,眼前景致豁然开朗起来。小弄的街石被细雨洗刷光洁泛白,一角青灰色的院墙怡然无语,几支绿枝越墙似笑,如同院内主人笔下的丹青,清新超然。

    小院真的很小,门前的一条卵石小径直达书屋阶前,小径一侧有古石榴一株,葡萄一架,小径的另一侧有幽篁一丛,碧绿依然,风来瑟瑟,墙角有芭蕉数棵,湖石几块,雨滴芭蕉之声,宛似天籁悠远。书屋的墙身上嵌石匾一块,上篆“自在岩”三字,姿态颇合主人性情。

    卵石小径的尽头有一圆洞门墙,门外有古井一口,门内筑天池一方,池边墙根有古木一棵高耸,苍凉而遒劲,墙角有青藤一架,枝繁叶茂,尚未被风扫尽。藤下壁间嵌有“漱藤阿”隶书石碑。徐渭曾有诗记忆此老藤:“吾年十岁栽青藤,乃今稀年花甲藤。写图写藤寿吾寿,他年吾古不朽藤。”天池为石砌小池,方不盈丈,不溢不涸,颇为神奇,故徐渭曾书“天汉分源”四字为额,以示此水自天上银河来。天池正对书屋的花窗,可窥窗内素墙上悬挂之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正合徐文长之晚年之窘迫状况;花窗两边也挂对联一副,上一联:一池金玉如如化,下联:满眼青黄色色真。池中有石柱撑抵窗台,石上有“中流砥柱”篆刻,站定池前细想,渐而微微一笑。

    书屋尚存一楹三间明代格局的平房,青砖白墙,素雅之极,屋中墙壁上有晚明陈洪绶所题“青藤书屋”竖匾。陈老莲因仰慕徐渭之书画,特意购徐家榴花书屋旧院隐居,院中陈设一如当年,未曾添一砖片瓦,可谓至诚极致。两年后朱明王朝覆灭,陈老莲出家,青藤书屋遂废为荒芜。康熙间有施姓者重修,黄宗羲写有《青藤行》为记,嘉庆间陈姓人扩建修葺,虽有郑板桥、阮元等人题额增色,但风貌蜕变,全无清雅之态。又百年后,园子再度废为残垣,独青藤下天池未涸,小池边古树尚存。

































































 

下午我们来到会稽山.

热点新闻